專家:以大數據驅動慢病防控與管理
慢性病已成為現今中國及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麵臨的主要健康問題,麵對慢性病高發的嚴峻局麵,專家提出以“大數據”與“互聯網+”改變就醫模式,推動我國慢性病的防控與管理。
在日前舉辦的“大數據驅動慢病防控決策與管理”論壇上記者了解到,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麵對慢性病高發的嚴峻局麵,如何借鑒國外有效經驗以及快速轉化最新研究和科技成果,對於我國慢性病的防控和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天津醫科大學副校長王耀剛說,以大數據價值鏈為導向的“移動互聯+醫療”正在逐步改變中國的醫療格局和就醫秩序,為構建我國醫藥衛生管理的創新模式提供重大機遇。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醫療衛生領域也迎來了雲計算等技術時代的到來,醫療衛生信息化得到了迅速升溫。大數據在慢病防控、家庭遠程醫療等領域的應用將推動我國慢性病防控的快速發展。”
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院長陳莉明教授則聚焦於如何運用“移動醫療+大數據”助力糖尿病雙向轉診,她表示:“以健康大數據為應用基礎,建立患者的電子病曆,便於醫生對患者進行規範化治療及管理。同時,三級醫院和社區醫院共享病患數據及治療方案,可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秩序。”醫院依托移動醫療推出的“三一照護“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入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率為36.57%,而完成第一季度隨訪患者的HbA1c達標率則提高至65.38%。
“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健康監測十分重要。“iHealth中國董事長兼創始人劉毅認為,通過智能硬件、軟件和綜合管理雲平台的應用,采集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大數據,在此基礎上,醫生可以對患者進行及時的監測,判斷病情變化趨勢,確定預防控製的優先領域並製定預防措施,為長期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天津大學藥事管理係教授吳晶、天津市環湖醫院教授王金環、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流行病研究所教授牛凱軍,以健康大數據為基礎,分別對糖尿病患者癌症風險、腦卒中防治、慢病預測模型等細分領域進行了探討。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7-27 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