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人生的智慧》第二章 人的自身

01.進一步而言,隻有感覺意識的構成才是恒久保持的,人的個性每時每刻都持續地發揮著作用;相比較而言,除此以外的任何其他東西都永遠隻是暫時地、偶爾地產生作用,並且它們都受製於不斷發生的各種變化。所以,亞裏士多德說過:“我們能夠依靠的隻是我們的本性,而不是金錢。”正因為這樣,我們能夠咬緊牙關承受純粹從外而至的災禍,但由我們的自身所招致的不幸卻更難忍受;因為運氣會有變好的時候,但我們的自身構成卻永遠不會改變。因此,對於人的幸福起著首要關鍵作用的,是屬於人的主體的美好素質,這些包括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體魄——一句話,“健康的身體加上健康的心靈”(尤維納利斯語)。所以我們應該多加注意保持和改善這一類的好處,而不是一門心思隻想著占有那些身外的財產、榮譽。

02.我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次翻開了一本舊書,赫然入目的是這樣一句話:“誰經常笑,誰就是幸福的;誰經常哭,誰就是痛苦不幸的。”這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了,但我卻一直無法把它忘記,因為這句話包含著樸素的真理,雖然這老生常談說得誇張了點。因此,當愉快心情到來之時,我們應該敞開大門歡迎它的到來,因為它的到來永遠不會不合時宜。但我們往往不是這樣做:我們經常會猶豫不決地接受愉快的心情——我們想先弄清楚我們的高興和滿足是否確有根據。又或者,我們擔心在嚴肅地盤算和認真地操勞之際,高興的心情會打擾了我們。其實,這種做法是否真有好處仍是一個未知數。相比之下,高興的心情直接就使我們獲益。它才是幸福的現金,而其他別的都隻是兌現幸福的支票。

03.眾所周知,保持身體健康的手段無非就是避免一切縱欲放蕩的行為、令人不快和劇烈的情緒動蕩,以及長時間、緊張的精神勞累;每天至少在戶外進行兩個小時的身體快速運動;勤洗冷水浴,飲食有節。如果一個人每天不進行一定的身體活動,那他就無法保持健康。一切生命活動程序,如果要保持運作正常的話,那麼,生命活動程序所在的整體也好,作為這一整體裏麵的一部分也好,都需要得到運動。因此,亞裏士多德說得很對,"生命在於運動,生命的本質在於運動。"

04.使我們快樂或者憂傷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觀、真實的事物,而是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這就是愛比克泰德㈠所說的“擾亂人們的不是客觀事情,而是人們對客觀事情的見解”。我們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賴於我們的健康。隻要我們保持健康,一切也就成了快樂的源泉;但缺少了健康,一切外在的好處——無論這些好處是什麼——都不再具有意義,甚至那些屬於人的主體的好處,諸如精神思想、情緒、氣質方麵的優點等,仍會由於疾病的緣故而被大打折扣。由此看來,人們在彼此相見時首要詢問對方的健康狀況,並祝願對方身體健康的做法也就不是沒有根據的了,因為健康對於一個人的幸福的確是頭等重要的事情。我們可以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最大的愚蠢也就是為了諸如金錢、晉職、學問、聲名,甚至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歡娛而獻出自己的健康。我們更應該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05.天才的條件就是具備超越常人的神經力量——亦即超常的感覺能力。所以,亞裏士多德相當正確地認為:所有傑出、優越的人都是憂鬱的:“所有那些無論是哲學、政治學、詩歌或其他藝術方麵表現出色的人,看上去都是憂鬱的”。西塞羅在講述下麵這句經常被人們引用的話時,他所指的肯定也是上述那段話:“亞裏士多德說,所有的天才人物都是憂鬱的。”

06.一般而言,一個人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弱,那他接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也就越強,反之亦然。同一件事情有出現好或不好兩種結果的可能。“鬱悶”型的人會因為“不好”的結果而感到悲哀和煩躁,對好的結果也提不起高興勁兒。“愉快”型的人卻不會為不幸的結果悲哀和煩惱,但對事物的好結果卻會深感高興。對“鬱悶”型的人來說,盡管他們實現了十個目標中的九個,他們仍然不會為已實現了的目標高興,而僅僅因為一個目標的落空而煩惱、生氣。愉快型的人則相反,他們會從成功實現了的目標那裏取得安慰和愉快。不過,正如沒有一丁點好處的十足壞事並不容易找到,同樣,“鬱悶”型的人,亦即陰沉和神經兮兮的人,雖然總的來說比無憂無慮、快樂的人承受更多隻是想象出來的不幸和苦難,但卻因此而遭遇更少真實的不幸和苦難因為他們把一切都看成漆黑一團,總是把事情往最壞的方麵想,並因此準備著防範措施。這樣,與那些總是賦予事情以愉快色彩和大好前景的人相比,他們更少失算與栽跟鬥。但如果一個天生具有不滿、易怒心態的人,再加上神經係統或者消化器官疾病的折磨,情況最終可以發展成這個樣子:持續的不幸引致了對生活的厭煩,並由此萌生了自殺的傾向。由於這個原因,最微不足道的不便和煩惱都會引致自殺的結果。

07.對生活稍作考察就可以知道: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關於這一點,我可以作一個補充:每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的一個敵人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所以說,我們的生活確實就是在這兩者當中或強或弱地搖擺。這是因為痛苦與無聊之間的關係是雙重的對立關係。一重是外在的,屬於客體;另一重則是內在的,屬於主體。外在的一重對立關係其實也就是生活的艱辛和匱乏產生出了痛苦,而豐裕和安定就產生無聊。

08.因此,我們看見低下的勞動階層與匱乏——亦即痛苦——進行著永恒的鬥爭,而有錢的上流社會卻曠日持久地與無聊進行一場堪稱絕望的搏鬥。而內在的或者說屬於主體的痛苦與無聊之間的對立關係則基於以下這一事實: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這是由一個人的精神能力的大小所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精神的遲鈍一般是和感覺的遲鈍和缺乏興奮密切相關的,因此原因,精神遲鈍的人也就較少感受到各種強度不一的痛苦和要求。但是,精神遲鈍的後果就是內在的空虛。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人的臉上。

09.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他們做出的選擇真可謂饑不擇食,要找到這方麵的證明隻須看一看他們緊抓不放的貧乏、單調的消遣,還有同一樣性質的社交談話,以及許許多多的靠門站著的和從窗口往外張望的人。正是由於內在的空虛,他們才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和奢侈;而這些東西把許多人引人窮奢極欲,然後以痛苦告終。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的手段莫過於擁有豐富的內在..——即豐富的精神思想。因為人的精神思想財富越優越和顯著,那麼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這些人頭腦裏麵的思想活潑奔湧不息,不斷更新;它們玩味和摸索著內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多種現象;還有把這些思想進行各種組合的衝動和能力——所有這些,除了精神鬆弛下來的個別時候,都使卓越的頭腦免受無聊的襲擊。但是,突出的智力是以敏銳的感覺為直接前提,以強烈的意欲,亦即強烈的衝動和激情為根基。這些素質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情感的強烈程度,造成了對精神,甚至肉體痛苦的極度敏感。對任何不如意的事情,甚至細微的騷擾,都會感覺極度不耐煩。所有這些素質大大加強了頭腦裏麵事物的各種表象,包括拂逆人意的東西。這些表象由於頭腦強烈的想象力的作用而變得生動活潑。我這裏所說的比較適用於所有各種精神思想能力參差不一的人,從最呆笨的頭腦一直到最偉大的思想天才。由此可知,無論從客體抑或從主體上說,如果一個人距離人生痛苦的其中一端越近,那他距離痛苦的另一端也就越遠。

10.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追求寧靜和閑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和盡量不受騷擾的生活。因此,一旦對所謂的人有所了解,他就會選擇避世隱居的生活;如果他具備深邃、遠大的思想,他甚至會選擇獨處。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所以,一個人具備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會造成他不喜與人交往。

11.塞尼加所說的話是千真萬確的:“愚蠢的人受著厭倦的折磨”。同樣,耶穌說:“愚人的生活比死亡還要糟糕。”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12.凡夫俗子隻關心如何去打發..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好好利用時間。頭腦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於他們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如果誘發意欲的動因暫時沒有出現,那麼,意欲就休息了,智力也就放假了——因為智力和意欲不一樣,它不會自動活動起來。這樣,人身上的所有力量可怕地迂滯靜止,這也就是無聊。為了應付無聊,人們就為意欲找出一些瑣碎、微小、隨意和暫時的動因以圖刺激意欲,和以此激活智力——因為智力的任務本來就是理解、把握動因。但這些動因較之於那些真正的、自然的動因,就猶如紙幣比之於銀元,因為前者的價值是有隨意性的;諸如遊戲、玩紙牌等就屬於這一類的動因。這些遊戲的發明也就是為了上述目的。如果沒有了這些遊戲,缺乏思想的人就會敲擊隨便一件伸手可及的物品來幫助自己打發時光。對這種人而言,雪茄同樣是一件受歡迎的代替思考的物品。因此,在各國,玩紙牌成了社交、聚會的主要娛樂。它反映了這種社交聚會的價值,也宣告了思想的破產。因為人們彼此之間沒有可以交換的思想,所以,他們就交換紙牌,並試圖贏取對方的金錢。可憐的人啊!但我不想有欠公正地壓製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我們可以為玩紙牌遊戲作這樣的辯護:玩紙牌不失為一種應付以後的世俗生活的演習,隻要我們通過玩牌能學習到如何巧妙地運用那聽任偶然的、不可更改的既定形勢(牌局),使我們盡量得到我們所能得到的東西;

13.閑暇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存在開出的花朵,或者毋寧說是果實。也隻有閑暇使人得以把握、支配自身,而那些自身具備某些價值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幸福的。

14.正如一個不需要或隻需要很少進口物品的國家是最幸運的國家。同樣,如果一個人內在充足、豐富,不需要從自身之外尋求娛樂,那麼,他就是一個最幸運的人。

15.人到老年,幾乎所有這些外在源泉都必然地幹枯了,因為談情說愛、戲謔玩笑、對旅行的興趣、對馬匹的喜好,以及應付社交的精力都舍我們而去了;甚至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也被死亡從我們的身邊一一帶走。此時此刻,一個人的自身擁有,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我們的自身擁有能夠保持得至為長久。不過,無論在任何年齡階段,一個人的自身擁有都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的幸福源泉。我們這個世界乏善可陳,到處充斥著匱乏和痛苦,對於那些僥幸逃過匱乏和痛苦的人們來說,無聊卻正在每個角落等待著他們。此外,在這個世界上,卑劣和惡毒普遍占據著統治的地位,而愚蠢的嗓門叫喊得至為響亮,他們的話語也更有分量。

16.一般來說,每個無事可做的人都會挑選一種能夠運用自己的特長的消遣,比如下棋、玩牌、狩獵、繪畫、賽馬、玩九柱戲;或者研究文章、音樂、詩歌或者哲學。
      我們可以探索人的能力的所有外在表現的根源,亦即深入到人的三種生理基本能力,從而對這個課題有一個徹底的了解。我們也就需要考察這三種能力的那些不帶目的的發揮和活動——它們的發揮和活動構成了人的三類快樂的源泉。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一類快樂,這由他身上所突出具備的是哪一種能力而定。
      第一類是為機體新陳代謝能力........所帶來的樂趣:這包括吃喝、消化、休息和睡覺。在一些國家,這類快樂獲得首肯,這類活動甚至成為全民性的娛樂。
      第二類是發揮肌肉力量....所帶來的樂趣:這些包括步行、跳躍、擊劍、騎馬、舞蹈、狩獵和各種各樣的體育遊戲;甚至打鬥和戰爭也包括在內。    
      第三類為施展感覺能力方麵的樂趣:這些包括觀察、思考、感覺、閱讀、默想、寫作、學習、發明、演奏音樂和思考哲學等。
      關於這各種各樣的樂趣的等級和價值,以及它們所能維持的時間,會有諸多說法,讀者們也盡可以作出補充。但我們應該清楚:我們感受的樂趣(它以運用、發揮我們的能力為前提)和幸福(它由樂趣的不斷重複所構成)越大,那作為前提的力量也就越高級。並且,沒有人會否認,在這一方麵,感覺能力比人的另外兩種基本生理力量更為優越——人較之於動物在感覺方麵的明顯優勢就是人優勝於動物之處,但人的另外兩種基本生理能力在動物身上也同樣存在,甚至遠勝於人類。感覺能力隸屬於人的認知能力;因此,卓越的感覺力使我們有能力享受到屬於認知..的,亦即所謂精神思想....上的樂趣。

最後更新:2017-04-02 00:06:52

  上一篇:go 1968 年北約軟件工程大會語錄
  下一篇:go 理性看待下一代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