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三十八載,Oracle伴我同行—記我的職業成長之路


題記

三十八載 Oracle伴我同行

——記我的職業成長之路



2015,今年是Oracle公司38周年;2015,今年我已然38歲。在Oracle慶祝38歲生日之際,僅以此文作為回顧,記錄我的Oracle技術之路。


緣起邊陲 恰同學風華正茂


我在2000年大學畢業時,第一次接觸到Oracle數據庫,作為一個程序員,開始從網絡配置一步一步深入Oracle數據庫的內部。


很幸運,在我作為程序員的職業生涯中,我的第一位師傅把雲波先生,不斷給我信任和鼓勵,也不斷促進我的學習,在我能夠輕鬆完成開發工作之後,我獲得的第一個額外工作是管理公司的域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從那開始我深入學習了和Windows相關的技術,並且在ITPUB論壇上成為了微軟技術版主;再然後,師傅說,跟我一起研究一下Unix和Oracle吧。就這樣,我走上了DBA之路的起點,自那時起也在ITPUB論壇擔任了Oracle數據庫管理版版主,這個職務目前仍然掛在我的頭上,已然是近15年的時間。


我的第一位師傅是職業生涯中對我影響最深的人。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始終能夠通過已有的知識積累,通過思考對未知問題做出解答,而且幾乎不走彎路。


接觸了Oracle數據庫之後,開始在論壇上非常活躍的討論,提問和回答,從此一發不可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是論壇上發帖最多的那個人。我幾乎為每個複雜的問題進行測試,盡我所能的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有的甚至會耗時數日,然而樂此不疲。


第一次聽到Oracle的認證,是從一位同事那裏,他煞有介事的說,獲得這個認證,就拿到了一張金字招牌,好工作唾手可得。


我想當時我的眼裏一定有光芒閃爍,從那開始,我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通過這個認證。我確實經曆了艱苦的學習過程,自學,從每一本能夠找到的官方教材入手,夜以繼日,那是大學畢業之後,參加的第一次考試了,而且是全英文的上機答題,雖然我已經不太記得考場的情形,但是考試前一天夜晚的緊張和忐忑還曆曆在目。


最終,經過了漫長的3個月,完成了5門課程的考試,我終於拿到了Oracle 8i的OCP認證證書。那是在2002年,那是在昆明。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當時,每考過一門課程,會首先收到一張成績單(我保存至今,大約也可以算得上古董了),而且要湊齊了5張才能召喚證書啊,幾張薄薄的紙卻是沉甸甸的,那是我拿到的第一個認證: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在後來總結這段工作時,我給一些朋友的建議是:如果你手上已經有了一份工作,那你需要做的是,做好它,哪怕那不是你喜歡的!你必須證明給別人看你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別人才會給你下一個機會!


而且,這個積累的過程需要時間,隻有去除浮躁,認真學習,不斷積累,尋找機遇,才能夠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

京師磨練 轉眼已曆十二載


2003年4月1日,我離開原來學習生活了7年的城市來到北京,開始尋找新的機會、新的起點。


結束一份熟悉多年的工作,離開一個生活多年的城市,走向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朋友問起我當時的抉擇,回想起來感覺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感覺遇到了瓶頸;二是做好了知識的積累。然後再有一些契機和觸發條件,就很容易做出選擇了,當然最重要的,那時候我還年輕。


在北京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已經有了兩個可以選擇的方向,一是作為一個程序員繼續做ERP軟件的開發工作;二是作為數據庫管理員(DBA – Database Administrator),尋找一個數據庫管理的工程師職位。


也許是命中注定,也許隻是機緣巧合,ITPUB上的一位朋友為我介紹了一份DBA的工作(雖然那隻是我眾多麵試的其中之一),在非典前夕的兵荒馬亂之中,這家公司的快速響應讓我在4月17日正式上崗,接受了這份工作,而在非典之後,還有一些公司陸續通知我去複試或者考慮入職。


在這之後,ITPUB上幾個素未謀麵的好友陸續來到北京,葉梁(ITPUB上的Coolyl)從廣州回到北京,馮春培(ITPUB上的biti_rainy)從珠海回到北京,他們和我住到了一起,那所租來的房子成為了幾年間我們在北京的重要據點,我們家的技術實力空前壯大,我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個階段:黃金時代。那個時侯,很多時間在討論與學習中度過,我們經常彼此提出值得研究的Oracle技術內容探討研究,這一段時間,進步飛快。那個時候ORA-600、Kamus都是家裏的常客(他們現在都是我創業上的合作夥伴),大家經常在一起打牌,討論,甚至注冊馬甲上網吵架,那一個階段結下的朋友和友誼將永不磨滅。


今天回過頭去看,我想找到一些誌同道合的人,互相促進、共同奮鬥,是再幸運不過的事情了。


在2004年,第一去上海,參加了Oracle OpenWorld大會,結識了來自全國數據庫領域的朋友們,以下這張照片中的朋友,在數據庫應用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個人發展,很多人在當時是第一次相聚。Oracle OpenWorld一直是非常吸引人的技術盛會,在這裏一個生態圈茁壯成長。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在北京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我和北京共曆了非典,也和這個公司共曆了快速成長到衰退的整個過程。這個公司給了我寬鬆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同事氛圍、足夠的成長空間,使得我能夠全心的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之中去。很多同事十分優秀,在他們中間,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樂趣與成長的快樂,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工作的鍛煉、同事的影響、自我的學習,讓我快速的成長起來,並且最終在職業上成熟起來。


在職業上成熟、獲得充分的自信、能夠清晰、冷靜、嚴謹的思考,對於一個技術人員來說尤其重要,我慶幸的是,有機會在這家公司獲得了這些。


隨著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我的職位開始有所變化,在公司工作的5年中,我的職位從工程師到部門經理,再然後是部門總監。職位上的變化讓我開始接觸新的內容,那就是如何領導和帶領更多的同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作為一個領頭人,你還要學習如何為他人著想,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如何帶動大家共同進步與發展。在這個職位上的思考與經曆同樣讓我受益匪淺。


我並不能夠清晰地回憶起,何時建立起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思想,但是這一習慣對我至為重要。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是,從不輕易對一件事情下判斷,哪怕於別人來說可能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有時候某個人所作的看起來似乎不可理喻的事情,了解起來總有其可原的情理。理解、寬容、不要以惡意去揣度別人,是我一直遵循的人生法則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可以說Oracle認證幫助我開啟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而社區則幫助我找到了朋友,在今天我相信仍然如此,認證和社區仍然是我們獲取知識和結識朋友的重要途徑。

筆耕不輟 年少曾懷作家夢


在北京工作這些年,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我還不斷學習,根據自己的實踐與積累,寫作、編輯、翻譯出版了一係列Oracle數據庫方麵的技術書籍,寫作的最初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把自己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分享出來,並且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為社區與網絡生涯留下一點記憶。就這樣一路走下來到了今天,自己也從堅持之中受益匪淺。


我年輕時曾經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作家,現在這個夢想在技術領域得以局部的實現,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在北京最初的兩年中,我還利用自己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為ITPUB的Oracle培訓課程擔任講師,主講過幾十次各類數據庫的技術課程,積累了大量的培訓經驗,這些經驗使得即使在今天,我仍然很了解學員們的需求以及培訓這個市場。


2006年8月,我和很多朋友一起參加了"中國首屆傑出數據庫工程師評選"活動,並且獲評為"十大傑出數據庫工程師"之一,這是外界對我做出的一個非常積極的肯定(下圖是北京大學教授-唐世渭老師為我頒獎的照片)。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2010年,我和張樂奕(Kamus)一起創立了ACOUG – All China Oracle User Group,進一步的推動地麵活動和技術交流。


這個階段我可以作出的總結是:積累知識,分享經驗,收獲快樂!寫作的過程是艱辛艱苦的,然而分享的收獲會超出你的想象,能夠幫助別人,分享有價值的經驗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計劃將這個工作一直堅持下去。


由於個人對於技術的執著和熱愛,這麼多年來,不管在怎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剛開始在北京做DBA的工作時,經常為一個個技術問題廢寢忘食,記得有一次在公司思考一個問題未果,吃飯時一直思索,思路頓開始,立即丟下飯不吃跑回去做實驗來推理驗證;有時候會持續很多年關注和跟蹤某個技術問題,直到某一天豁然開朗,融會貫通。


我相信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階段遇到自己的瓶頸,然而必須在山重水複之後才能有技進乎道的感覺,我相信所有的技藝在最後的層麵上都會如此,而隻有具備毅力與堅持者方能抵達。


有一年我去蘭州大學做技術交流,蘭大的一位李老師對我說,最近看我網站上提到的學習方法等內容,感覺到一個字:虛!我當時跟他開玩笑說,我還有更虛無的8個字可以送給你,那就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這是玩笑,也不是玩笑,有時候對Oracle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之後,剩下的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實際上是非常靈活的,很多時候簡單的常規方法經過巧妙運用之後就可以化為神奇,發揮出你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根本的,我們應該花力氣去做的仍然是積累、深入、思考,然後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舉重若輕、運用自如。


這些年在技術方麵不斷的努力帶來的一個額外收獲就是Oracle公司官方的認同,在2007年3月,我被Oracle公司授予Oracle ACE稱號,是國內第一個獲此稱號的人;進一步的在2008年2月,被Oracle公司授予Oracle ACE Director(ACE 總監)稱號,這是Oracle公司對Oracle公司之外的人所能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截止2015年在Oracle數據庫領域,國內目前僅有7人獲得該稱號。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所有的這些積累,都是後來我嚐試創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雲和恩墨 數據服務起征途


時至今天,IT這個行業仍然是最為吸引畢業生的一個重要行業。記得多年前榕樹下的一位朋友“落花如雨”說過一句話:喜歡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裏匯聚了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才與最快速增長的財富。


就因為這兩點,眾多的年輕人前仆後繼的開始湧入這個圈子。那麼然後,出路又在何方呢?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程序員或者IT領域是年輕人的天下,因為這裏有變換迅速的技術和產品,而機遇和壓力一直是呈正比增加的。


我也開始探索作為技術人的出路,雲和恩墨就是這樣一個開始。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很幸運,我在職業生涯的前10年做好了充分的積累,打下了紮實的技術根底,擁有一定的網絡影響力,從而具備了開始一項事業最初的條件;更加幸運的是,我結識了一群值得信賴的夥伴,他們有的擅長管理、有的精通技術,懷著共同的夢想,在前進的途中,逐漸匯聚到雲和恩墨公司的大旗之下,雖然充滿風險和未知,但是沒有什麼比挑戰自我的極限更值得嚐試的了。今天,雲和恩墨已經成長為一個超過130人的團隊,擁有5位Oracle ACED,2位Oracle ACE,國內SQL大賽冠軍,20多位OCM認證大師,打造出國內最卓越的技術服務團隊,這其中艱辛與甘甜並嚐。


走一條不可預期的路,對自己充滿挑戰,也充滿樂趣,這體驗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將是全新的!


雲和恩墨是一家依托互聯網新型人脈建立起來的公司,也依托互聯網進行傳播和客戶發展,我一直希望這個全新的公司能夠帶有一些網絡的、Web 2.0的氣息,能夠跟進時代與潮流,更好的為用戶提供服務。


當然不管走哪一條路,這裏麵都有一句潛台詞就是:你必須麵臨嚴峻的競爭,取得快速的成長!對於企業和個人都是如此。


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做技術的也是如此,成長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在經曆了足夠的積累和成長之後,在盡快到達天花板並且超越之後,你會發現前方供你選擇的道路會更多、更寬廣。


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給我們的壓迫感隨時都在,時間與時機總是稍縱即逝,所以進入IT這個領域,注定我們要不斷跋涉,不得停息。


說了那麼多,其實有一個核心的思想就是:積累非常重要!不管在哪一個行業,做什麼工作,如果你能夠利用自己以前的學習、工作經驗,發揮自己積累的技能,那麼做事情就會事半功倍;而如果你試圖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那麼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功課才行。


曾經有一個IT圈的朋友在聽過某個銷售的成功宣講之後,立即熱血沸騰,向我表示他找到了人生的新的方向,決定立即轉行。我當時對他說,如果你覺得這是你的興趣與誌向所在,那麼在過去的20多年間,你為此做過哪些準備?你學習過什麼有關銷售的課程?市場營銷學之父是何人?我們承認有很多人可以無師自通、自學成才,可是那也必然是經過無數困惑與思考而得來的成績,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一時的熱情必須要靠理智來支撐。可惜的是,我最終沒能說服那位朋友。


總結一下這些年走過的路,零零碎碎有一些話可以和大家分享:


1. 勤奮、堅持,這兩點非常重要,當然如果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作為職業,用正確的方法,走正確的路,那麼取得成績是早晚的事情,我經常寫給讀者的座右銘就是:天道酬勤!

2. 在看不清方向的時候,低下頭來把手中的工作做好;

3. 向他人學習,向聰明人學習,借鑒成功者、同行者的經驗非常重要;

4. 敞開心胸,平淡看得失;

5.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比如結婚、生子;

6. 行動有時候比思想更重要;


這些話,可以永不落伍。


快樂生活 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本文的最後,我還想說幾句的是,除了工作之外,不要忘記了生活,沒有什麼比生活更重要的,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想一想你匆忙的腳步是否已經很久沒有為一覽風景而停留?想一想你是否已經很久沒有陪家人與朋友出遊談天?要記住我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在IT圈子的朋友們尤其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大量的加班,黑白顛倒,這一切絕不是生活的目標。


在我的一本書的結尾,我寫過如下一段話,與大家分享:


2008年的9月21日~9月25日,應Oracle公司的邀請,我到舊金山參加了Oracle 2008 Open World大會。你能猜到大會上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什麼?不是Oracle發布的Exadata Programmable Storage Server也不是HP Oracle Database Machine(Oracle軟件公司劃時代發布的兩款硬件產品),而是Larry在Keynote上發表的演講時講到的一段話,他說:在過去七、八年間,我的主要工作是去贏得美洲杯(American's Cup),然後才是在Oracle的工作。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不管Larry想傳達的意思是什麼,我的理解是,能夠快樂的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才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而工作不過是生活的另一麵。


工作是永無窮盡的,而生活則是有限的,快樂的生活比什麼都要重要。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在為理想與未來奮鬥之餘,讓我們用更多一點的時間去經曆更加快樂的生活吧!


Oracle公司自1977年始,已經度過了38年的漫長曆史,而時至今日,Oracle公司仍然是充滿創新和鬥誌昂揚的一家公司。我的職業生涯一直有Oracle相伴,感謝Oracle。


我們預祝Oracle在雲時代再次“衝上雲霄”,Oracle必將再次贏得未來。


文章轉自數據和雲公眾號,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7-18 10:02:47

  上一篇:go  Oracle初學者入門指南-什麼是 Metalink 或 MOS ?
  下一篇:go  DBA入門之路:學習與進階之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