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ceo姚勁波陳述自己創業經驗,全程幹貨!
58能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總結創業經驗,我有四點心得:
第一點心得:你要選一個好方向堅持下去。有一段時間外界一會兒說我們燒錢,一會兒說我們沒有贏利模式。一開始我看到質疑我的文章會很生氣,我想要不要把我的存折打印出來給你們看一下?2008、2009年勝負未分的時候我很受影響,看完後都睡不著覺。後來我看見這種新聞就趕緊翻過去,別影響我心情。最近這2年,我看都不看了,心如止水。 為什麼它不影響我的心情了? 我從來沒懷疑過我們的方向,這個體係裏的人也沒有懷疑過。如果說你能夠影響的人還懷疑,那這就是創始人的問題。我們的投資人也比較放手,58從來沒有腥風血雨。我沒做把錢揣自己口袋裏這種不靠譜的事,也沒讓公司麵臨很大的危機。市場也在表揚我,從來沒有哪一年的收入增速是低於100%的,就這樣連漲了7年。批評你的文章誰看?用戶不看,客戶也不看。質疑出來有一個好處,當外敵入侵的時候,公司的凝聚力是很強的。
第二點心得:不要做太容易、特別精巧的事情。微信看起來就太炫,剛出來,所有人就在談論它的千萬種可能性,這個事情就不適合創業者做。其實有缺點的東西才容易成功,你把這些缺點彌補上了,那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很髒」的事情才不會有很多人跟你搶。我們2008年左右想明白了,「很髒」就是壁壘。58始終在主動做各種嚐試。 我看到現在有很多人整天說找創業機會。其實,創業不用刻意去尋找機會,在生活中、工作中你總會遇到一些事情不夠完美,那麼你就可以試圖想辦法去彌補整個缺憾,盡量使它變得完美,使人們的生活因你所做的事情而變得美好,這就是創業的機會。
第三點心得:創業從第一天起就要在每一個板塊選最好的人。要讓你的人拉著公司往前走,而不是被業務推著走。我是個人站長出身,不確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這個公司的發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總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產品、技術上比較細節的東西,那是我擅長的。我們前4年是公司推著人走。 後來才是人拉著公司走。一方麵我們原先的人變強了,一方麵引進了一部分人。我認為做這件事最好的人在哪裏,我就去拉這個人過來。陳小華當年在趕集網,我跑到他們公司樓下給他打電話,我說你不下來見我,我就上去見你了。 我會花20%的精力在團隊優化上,有些牛X的人,也許你挖不到他,但是可以長期保持聯係,他會給你提建議,或者推薦他身邊合適的人。我的桌上記著我下麵兩級的員工的名字,大約四五十人,爭取這兩級(中高層)沒有短板,關注他們的成長,不斷地跟他們聊,有問題的就轉變思想,不然就換人。 什麼時候給員工股份也值得講究,58上市後,公司的10%的股份都在團隊裏,相當於3億美金。當我公司的高層裏有人要辭職的時候,我基本不會留,隻會客氣一下:“要不再考慮一下吧!”中國人有一個心理,如果你不是把他的心傷透了,他不會提出離開,等你這個時候提出加薪加期權已經來不及了,不如把功課做到前麵。 給什麼樣的員工期權也很講究,當你認準一個人,想一下五年以後,他還會不會很重要,會不會在你的公司,想清楚了就馬上給,不能拖,不用找谘詢公司谘詢,簡單一點,馬上執行。我的對手應該就沒有這麼做,所以他的很多員工現在就到我這裏了。期權是最貴的獎勵,這是在你成功了的情況下,如果你失敗了,這就是毫無成本。 不好的員工,如果是老員工就養起來,不加薪,放在一個不重要的位置,這可以體現公司的文化。如果是VP,轉到不重要的職位上,還要加薪,讓他心理平衡。說白了,公司是你的理想,結構一定要時時優化,否則會有很大的問題,處理這個其中也許會遇到很大的對抗,甚至需要外部的力量,一條理論:如果不合適,給他等價的回報,讓他退出。
第四點心得:保持跟投資人的高密度互動。好的融資機會有兩個,一個是市場最熱的時候,第二就是你最好的時候。資本隻會錦上添花,如果你在不恰當的時間選擇融資,不是找死嗎? 跟投資者的關係,應該像兄弟,一榮俱榮。其實投資者很被動,他把錢投給你了就沒有主動權了,此時你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而且投資人的資源為你敞開著,為了你好,他可以隨便給你用,在公眾場合,他們會幫助你,當你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們還會鼓勵你。和投資人的關係處理,我的方法是保持高密度互動,他給你投了錢以後,隻有從媒體渠道了解你,如果你三個月不跟他互動,就容易產生誤解,進而關係惡化。所以我會跟投資人保持私信、微信互動,沒事就會翻開電話薄給他們電話,把每一次進步都告訴他們,58沒有董事會,溝通就是發個郵件,約一起吃火鍋碰一下。 他知道你在幹什麼,這樣才不會產生誤會,這樣他們才會繼續支持你,甚至下一輪融資,他們會領投。一般情況下,創業者跟投資人不和,創業失敗率很高,而和投資人保持好的關係卻有很多益處。
最後更新:2017-08-19 22: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