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真的会致癌吗?美食专家告诉你不知道的秘密
牛奶里的IGF-1致癌吗
牛奶致癌的说法一直广为流传,其中一个说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引发癌症。
其实,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对人体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而市场上的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远低于人体内的量。
我们自身生成那么多都没啥事儿,牛奶里面的IGF-1远低于我们自身生成的近千万倍,能有啥事儿?
关键是,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因素。
牛奶里的酪蛋白致癌吗
也有说法表示,是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
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大鼠被给予致癌物黄曲霉素的同时,分别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作为唯一的蛋白质来源),结果显示吃酪蛋白的大鼠发生的肝癌数量较吃大豆蛋白的大鼠多。这个实验结果在流传过程中,不知为何黄曲霉素这一重大致癌物前提却被忽略了。
假如没有黄曲霉素这类致癌物,无论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引起大鼠发生癌症。所以,不能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类推奶类的致癌效果。
人们膳食中的蛋白质是多种来源的,不可能只吃某一种蛋白。因此,这一实验既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结论,实验结果也不适用于人。
事实上,牛奶中富含优质的钙质,而且很容易消化吸收,对于消费者来说,每天食用一杯牛奶对于满足人体钙的需求还是有好处的。文/陈君石
牛奶致癌?小心陶弘景、李时珍翻脸
早在《牛奶将人类送入人类的坟墓》这篇谣言文还没有被疯狂转发之前,台湾假博士林光常就曾说过:“牛奶是给牛喝的,中国人从来不喝牛奶。”那是在2007年,本版当时就邀请了中医养生泰斗翁维健教授进行批驳。
一千多年前的中医记录
1500多年前,在南北朝的梁代,有一医家叫陶弘景,他在《本草经集着》中阐述了奶的性能和概念。
陶弘景观察了牛奶对人的影响,不管是保健、养生、治疗还是康复,他都做了详细的记载,比如说牛奶味甘、性平和,适合任何人。体质热的、偏凉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喝。
一千多年以来,我们的医家不断完善着对牛奶的理解、分析。我们的祖先从临床医疗中发现,牛奶可以辅助治疗疾病,
可以润肺,适用于肺系统有毛病的人,包括肺结核、肺痨、咳嗽等等;牛奶还可以养胃,胃燥、胃寒、胃热都可以喝牛奶。此外,牛奶还有排毒、解毒的作用,可以补泄同用。古代还用它来急救,如吃了有毒性的植物或天然品,先用牛奶灌,洗胃,解毒。
所以说,现在医院提供的餐食中,不论是流质、半流质、正常餐,几乎全部的病人都在饮用牛奶。
一个关于李世民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得了腹泻,闹肚子,请了好多太医,却久治不愈。魏征就介绍了一个不太出名的人,叫张宝藏,他有一个绝方,就是用鲜牛奶加上类似生姜的中药,叫荜菝。李世民吃了以后,腹泻就好了。
魏征说了,皇帝啊,他那么大功劳,不得授点官衔吗?太宗说给个五品官吧,魏征不满意,他就压着没告诉张宝藏。
结果过了一个月,皇帝病又犯了,就把张宝藏请来,还是牛奶煮荜菝,又好了。魏征说,又给你治好了,上回的五品是不是少了点?唐太宗就说,给三品吧。 这个故事就在《本草纲目》里。
一首关于牛奶的歌
到了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还给牛奶编了一首歌,叫《服乳歌》,他认为牛奶好比仙人用的酒一样。
“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卢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所以如今有些谣传,说喝了牛奶会变成酸性体质,然后就骨质疏松,完全没有根据。至于说“牛奶致癌”的论据就更荒谬了。
最后更新:2017-08-23 13: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