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究竟有哪裏好,沒嚐過的人不會明了
早在來成都之前就對四川美食有所耳聞,作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美食代表,川菜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詡吃貨的我自然萬分神往。但是真真正正地接觸了以後又被川菜的高油高鹽給嚇著了。
地道的川菜,無不上麵飄著一層紅油,又喜歡放花椒和大蒜,更不用說類似於折耳根、小米椒之類令一般人聞風喪膽的小零嘴了。辣倒是其次,比不上重慶,可這油膩膩的真有些讓人受不住啊,口感不好,又恐怕多吃了上火。老家坐標魔都,口味並不像盛傳的甜膩,卻是實實在在的清淡——這是我來了四川以後深刻的體會。初來乍到,對於四川美食真是“油鹽不進”,每頓一兩飯,一盤涼拌黃瓜,體重倒是減了不少。
可惜好景不長。總是會有那麼兩個酒肉朋友,處心積慮地一次又一次拉著你去吃川菜,一方麵反唇相譏:“你不吃川菜來什麼來四川!”;一方麵好言相勸:“你多喝點豆奶就沒事啦~”,各種聚餐也實在是避不開川菜的包圍圈,竟也讓人無言以對,隻能低頭勐吃。
一般來講,四川的鴛鴦鍋是很不像鴛鴦的,根本沒有清湯紅湯一邊一半這麼平等,清湯總是被紅湯欺侮到退無可退,在火鍋當中小小的圈圈裏自娛自樂,就和餐桌上的情形十分相似:通常當中的白湯是我一人專屬的,基本上吃飯也隻有我一個不吃辣的在苦苦堅持。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習慣了紅油的存在,甚至一天到晚腦子裏全都是——
以上分別是:冷鍋串串、冒菜、幹鍋、烤魚,據科學家研究表明能夠有效解決當代大學生“中午吃什麼”及“晚上吃什麼”兩大人生哲理問題,還能更有效解決體重下降等煩心事。(剛吃完冒菜的我帶著香氣又繼續打字來了)
最後說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去年回鄉時我想給家人朋友帶點特產,勐然驚覺他們也許不喜歡吃“油膩膩”的川菜,就像初來四川的我一樣。此時,一股深深的遺憾從我心中油然而生,像是他們的人生缺少了一角一樣。作為駐成都代表,深覺自己負有一種責任和義務把四川的美食發揚光大,於是乎帶回去了幾包夠勁的火鍋底料和牛肉。
雖然他們最後對我的行為沒有表達充分的理解,甚至急於和我斷絕關係,但是我知道我已經在他們心裏種下了一顆戒不掉的川菜種子,隻要有了土壤,就一定會長成,到時候他們就會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了。
最後更新:2017-10-07 23: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