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火爆全国的“川菜走出去行动计划”,国人为何钟情辣味?
痛点观察:
1月20日下午,“品味川菜 喜迎新年——北京四川美食荟”活动喜庆在北京开启,此次活动是四川省即将启动的“川菜走出去行动计划”的序幕。
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在活动中介绍,“无论互联网有多发达,也无论世界多么虚拟,吃饭还得张嘴线下吃,这个不能被虚拟。所以,近40%市场份额的川菜店,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不可多得的线下体验平台,这个平台必然成为川酒川茶川味的消费体验平台,也是向国内国外展示并输出四川美食、四川美景、四川产品、四川文化的宝贵阵地。”
王刚指出:“中国很多行业,都是欧美的技术标准,中国的生产制造。川菜产业刚好反过来。比如眉州东坡,20年前在北京艰难创业起步,目前已在全球拥有150家门店、10000多名员工、南来北往消费每年达3000万人次、已经漂洋过海在美国开了5家店……而眉州东坡在美国市场,就是四川的味道、四川的食材、中国的标准、欧美的生产!大家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我要说,特色的才是四川的。简单一句话:川菜店,一端连着世界的嘴巴,一端连着四川的泥巴——搞好四川特色的川菜产业,就是实实在在的精准扶贫!”
痛点思考:
如果有一种味道可以自成江湖,它火热,又疼痛,炫目又神迷,叫人上瘾,又令人不适,它有多美丽,就有多麻烦,它有多保守,就有多放纵,它可以佐餐当小妾,又可以转正做正室,它可以辣的刁钻,亦辣的浑厚,有人爱它,有人恨它,它既是孤单的,也是庞大的,它就是辣椒。
据查,全民嗜辣大概出现在2000年前后这个时间节点,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全面兴起,以及城市空气质量的整体变化都有着奇异的同步关系。
数以亿计的手机低头族,与数以亿计的路边摊吃辣族,似乎也有着人群上的某种重合之处。比如在上北上广深,本地人口中大量上网团购麻辣餐饮的,基本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而这个人群恰恰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现在低头埋头于手机的那个人群。
而在更年长一些的北上广深人群中,事实上更多的还是保留了传统清淡口味,并不嗜好麻辣。吃辣,事实上其实是对咀嚼的加快,是身体节奏的加快,从另一个方向来观察,也正是生活时间更碎片化的过程。
未来的餐饮店,或将越来越趋向辣味市场,很多餐饮店的特色菜都将引入辣味,辣椒生意也会成为一个方向,如果在农村,种植一大片的辣椒,当然事先先要自己摸清市场情况,当下市场辣味品牌的企业都还不错,比如:老干妈、绝味等等,之前听说最近特别火热的“西少爷肉夹馍”也在趋向越来越辣。
年轻人越来越爱辣,所以,好吃的辣味餐饮市场值得期待!问一句,您是喜欢辣多一点吗?
最后更新:2017-10-08 0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