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桐庐有个“汉堡他爹”!一块去看看!
“
桐庐民间有一款受人喜爱的特色点心,即油沸馒头夹臭豆腐。如果在接待外地客人的餐桌上,油沸馒头夹臭豆腐上来了,主人会对客人介绍说:“这是桐庐汉堡。”
油沸馒头夹臭豆腐
油沸馒头夹臭豆腐其实是“汉堡他爹”,是汉堡的祖宗。既然是他爹,我们就先来研究一番汉堡的西洋文hamburger的注解,它指的是牛肉饼、汉堡牛排、夹牛肉饼的面包片。它的全称是“汉堡包”,“汉堡”是口头简称。而“汉堡”的西洋文是Hamburg,是一个地方专有名词。汉堡是德国一个着名的港口城市,今年的G20峰会于7月7日在汉堡召开。弄灵清了吧!你看,此汉堡与彼汉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没有半毛钱关系。原本就是一个“汉堡包”,一个是“汉堡”,只是人们口头上习惯一致叫成了“汉堡”而已。好吧,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既然习惯了,就这么叫了。
路边小摊的油沸馒头
油沸臭豆腐
我欣赏“汉堡他爹”的说法。昨晚,《桐庐味道》摄制组在“同路人”饭店拍摄后用餐,油沸馒头上来了,油炸酒酿馒头香与油炸臭豆腐香融合一味,那个香啊,充满了包厢。这时,手已经由不得大脑了,情不自禁地拿上一个,再往里面加点分水黄辣椒酱,一口下去,松松脆脆,香香辣辣,尽管肚皮已经饱得吃不动了,也要为眼睛鼻子吃一个。有句话叫“肚饱眼睛饥”,你看到油沸馒头松喷喷黄瓜瓜的摆到你眼前,眼睛鼻子都会饥的。应着油沸馒头的上桌,大家聊起了这个话题。同路人饭店白延芳经理说,我们管它叫“汉堡他爹”。我听后十分赞赏,立马说“应该是汉堡的爷爷的爷爷”,以示我们的油沸馒头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汉堡包的判断,但是没有可考的依据。席间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听大人们议论,也插话说:“我小时候经常吃的,肯定比汉堡早,要不然怎么会叫汉堡呢?汉不就是代表中国嘛!”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桐庐“吃会”的“第五代传人”,许马尔先生的外孙女。她跟父母住在上海,放暑假了,来桐庐跟外公学习地方美食文化。听小姑娘这么一说,汉,中国,演绎的思维马上高速地旋转起来了。美食光会吃不行,还应当讲好美食故事。再看看“堡”的洋文small fort的解释,意思是小城堡、堡垒。从字面意思上附会,汉,堡,可以演绎出“中国堡垒”这样的名词。油沸馒头夹臭豆腐确实形似一个小小的堡垒。这个点心食物估计从汉代就有了,到了唐代非常盛行,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深受百姓喜爱。汉唐时期,中国风吹遍世界各地,茶道、美食为各国所效仿,即使像这样的小点心也深受青睐,被誉为“从汉朝来的宝贝”。后来,老外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材特点进行了改造,馒头也成了面包片,主要夹牛肉、生菜、果酱之类,称之为“汉堡包”。
同路人饭店出品的油沸馒头夹臭豆腐
“同路人”出品的油沸馒头夹臭豆腐与别家的有点小小的区别,他们把油沸馒头放入一个小纸袋后,上桌供客人食用。我注意到这个环节店家是动了心思的。有的时候商机往往在一个不很起眼的微小变化之中。不要小看了这个小纸袋,它至少有这么几个意义,一是给馒头穿上了衣服,像人一样,从一丝不挂到树皮遮羞,再到穿衣服,进化到了文明,而且这个小纸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称得上是油沸馒头的时装秀了;二是不直接用手抓馒头,既可避免油炸热品烫手,又可杜绝“病从口入”,进入到了文明;三是小纸袋可以吸附油沸馒头上的部分油脂,减少油脂吸入,品美食更加健康。
最后更新:2017-10-08 02: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