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4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一個程序員的哲學思考(關於編程、關於人生)

下麵的文字,有的來自自己微博上的記錄,有的來自散寫的文章,但總的來看都是自身這些年來的一些思考。

也許對喜歡思考的人有點意思,所以匯總下。

但也正因為時間跨度和來源比較雜,就沒什麼體係性了。

關於編程

1.和世界格局一樣,軟件開發裏也是多維力量(商業、公司政治、技術等)在衝突,單純地鬥爭和避讓其實都不太行。

2.很多時候人們爭論是因為都不清楚問題自身。比如:軟件工廠可能麼?

軟件和工廠都是巨大且模煳的概念,A或B的理解中又為之注入了各自色彩,所以即使討論激烈,卻可能說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這對腦子轉數快的人有利,因為麵對麵討論時,事實上他可以隨便立論。

3.能否處理模煳的東西是判斷力的關鍵。現代管理裏老說用數據說話,就給人一種誤解,以為數據是判斷的基礎,但其實不是。

如果一切都可量化,判斷就半點價值也沒有,豬也能幹,恰是因為有些東西無法量化,判斷才有價值,人才有差異。

軟件裏問題尤甚。

4.如果說抽象是軟件設計的核心,那麼抽象不充分則是軟件要麵對的核心問題,可以說本質上講OO,設計模式等要解決的首先是抽象不充分。

但抽象本身並非毫無代價,比如:抽象充分的同時,概念數目、層次往往會增加,究到底在設計上追求的其實是最佳均衡點。

5.如果說軟件是固化的思維,那軟件就必然同時具備思維以及思維所承載之物之特質。

思維的特質是指:思維的澄清通常是漸進的,思維自身是不可度量的等等。

思維承載之物之特質是指:當思維的對象是數學的時候,思維就有數學的特質;當思維的對象是商業邏輯的時候,思維就具有商業邏輯的特質。

6.在軟件這個江湖裏,政治和技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維度,最怕的就是政治的問題用技術來解決或者技術的問題用政治來解決,兩者十有八九都十分慘烈且結局悲催。

7.一個人從代碼裏看到什麼大致取決於其心境。年青的時候往往隻能看到技術,可看著看著,就看到了利益糾葛,人生無奈,世道人心。

8.對方法論而言,不隻要描述方法自身,還要描述方法論自身的能力邊界---除非你是對立統一這個級別的普遍真理。也許是因為人心狂妄,所以後者大多時候做的不好。

9.在軟件開發中,數字含義的模煳性會導致使用數字進行評價包含非常多的不公正,這種不公正會對工作意願構成致命傷害。

所以個人層麵的量化管理在軟件開發麵前,必然崩潰。

10人和項目特征決定了開發模型,而非反過來需要根據開發模型來調整人員配置等。這是因為在特定時空背景下,調整人和項目特征的可能性小。

11.假如人和項目的變化是連續的,那麼無疑絕對的瀑布和迭代之間程度的變化也是連續的。

作為結果,最優的開發模型必然既不是絕對的瀑布,也不是絕對的迭代,而是一種具體情境下的選擇,可能偏向於瀑布,也可能偏向於迭代。

關於人生

1.比神話像神話的其實是科學,據說宇宙是在那麼一個時點突然間就從無到有的,據說人是從微生物一點點變來的,從這個角度看,幻想人長翅膀在天上飛,那是相當的現實了。

2.也許思維是神性的殘留,在純思的世界裏更容易認知事物的本質,卻也真的冰冷無情。

相比之下,也許真的是詩詞更有價值,可惜的是就搞這個的真沒戰鬥力,很容易被KO。

對個人而言倒是真適合在兩者間找個均衡,惟其如此,才能既不失了智慧,也不失了情趣。

3.人是靠精神支撐的,所以心無所寄者必然在生活中無所作為,無聊度日。

而功利來看,所謂寄托者實與道德沒半點關係,這點與教科書不同,報效祖國之外,殺人放火也是寄托,隻要它是心中一種真實的期望。

4.年紀小的時候很容易和人爭論這,爭論那,目的往往倒不是因為是非,而是單純因為氣盛。

等真能心平氣和聽聽別人意見,又不盲從時,大致是有點年紀了。等到聽什麼都如風過耳,保持冷淡時,沒準是離掛不遠了。

5.佛家有個題目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後半句題目難做,大師可以用來消遣,我們不理它,但假如前半句成立,爭議就可以分為:0.5和0.2的爭議,1和0.5的爭議。

前者是都在盲人摸象,後者是高處不勝寒。

6.讀書的關鍵前提是心裏有”我“,否則讀來讀去,自身會腦子亂掉,變為矛盾體。

想象一下一個人和馬克思坐而論道,必然會輸,所以信了馬克思;再和凱恩斯坐而論道,必然也會輸,所以信了凱恩斯。

所以觀點上會一會馬克思,一會凱恩斯,但關鍵是這兩個人某些想法可能是對衝的。這就會走火入魔,自廢武功。

7.凡本質的必然抽象,而具體的則大多偶然。管理公司是具體的,管理學則是抽象的,但管理學更貼近於管理的本質。

喜歡思考的人往往無視細節,這有助於追索本質,但言語就容易抽象。

本質在大時間尺度下可以經受得住考驗,但確實對成功影響不大,因為成功往往是種偶然。

8.一個人如果過度務實,那麼就容易迷失於現實而找不到道路;一個人如果過度務虛,那麼就容易飄的過高而無法落地。

所以世上事,最難的往往是尺度的把握,而非一些可見的難度。

9.老有很有名的人討論很奇怪的問題,比如:教管理的教授開的公司掛了是不是就說明理論沒用,殊不知這類問題被討論好幾千年了,相當的初級。

真的是:好多人自以為什麼都不信,其實不過是三流哲學家的信徒。

10.如果把普通人的人生抽象為一個方程式,那麼變量真的不多,10年時光足夠把大部分偶然變量都打磨掉,而隻剩下作為支撐的必然。

所差別的隻是當事人究竟以何種心態來麵對。

11.社會大多時候是在灰色中前行。在灰色中看多了白的會樂觀,看多了黑的則會悲觀,但社會自身卻隻是一如既往。

最後更新:2017-04-02 22:15:57

  上一篇:go 我的產品抄襲觀
  下一篇:go 如何成為一名程序員: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