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汽車大全
技術也可以很溫暖 阿裏雲在成都辦首個地震AI大賽
技術都很冰冷麼?其實,技術也可以做很溫暖的事。5月23日,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中國地震局聯合阿裏雲天池平台啟動首個地震AI大賽——餘震捕捉AI大賽。大賽向全球發出邀請,聚集全球工程師的智能算法,向餘震震源的定位捕捉發起了挑戰。
在成都宣布這件事意義非凡。9年前,在汶川餘震廢墟下度過27小時後幸存的張先生,曾向記者表示過這樣的願望:地震中每1秒都是更深的絕望,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科技能夠幫助人類更快地找到受災區。
9年後的今天,張先生的願望正在走進現實。阿裏雲聯合中國地震局,本次天池大賽將提供四川地區10個地震台站、汶川大地震前後5個月的地震波形數據。參賽選手通過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時間序列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自由選用算法,檢測出中小型餘震的信號,以最快的速度確定餘震震源。
“用人工智能檢測餘震震源,是中國乃至世界科學界尚未觸及的題目。”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房立華博士說道。“主震的震中位置不一定是極震區,破裂麵上餘震分布密集地區往往也是重災區。我們希望通過天池大賽,實現餘震的快速、準確檢測,提高餘震的實時監測水平,製定更高效的應急救援方案。”
阿裏雲的宣傳語是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但今天在成都,這件溫暖的事也被進行了溫暖的演繹:找尋震源的關鍵一秒,每爭取多一秒的時間,都是無法計算的價值。
阿裏雲天池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大數據賽事平台。據了解,此次大賽第一賽季總獎金池共35萬,天池官網將於5月23日開放報名。冠軍團隊除了能得到獎金,此次大賽結果還有望在直接用於地震局業務係統中應用。
阿裏雲數據挖掘專家宋寬表示:“一次強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前幾天時間裏,由於餘震數量多、發震間隔短、波形重疊事件交叉嚴重等複雜性,如何快速、準確識別、定位盡可能完整的餘震事件序列,是一個世界級的科學難題。這對參賽選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次比賽將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和中國科技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評審團,為大賽提供學術支持,並參與賽程中的關鍵賽點,提供專業的地震學領域的指導及評判。此外,大賽獲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等指導和支持。
據了解,2016年10月,阿裏雲和地震局就已有合作。地震局利用阿裏雲的批量計算和對象存儲服務解決了噪聲互相關計算中計算瓶頸,使原來耗時近一年的計算任務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完成。成為中國地震局使用雲計算的第一次嚐試。
而此次阿裏雲和地震局的再次合作,旨在通過天池餘震捕捉AI大賽讓餘震監測 “人工智能化”。據悉,川滇地區中強地震頻發,人工檢測餘震是地震工作者人力難以負荷的一項任務。以汶川地震為例,大地震發生後的9年期間每年仍能監測到上萬次餘震活動。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房立華博士表示:“我們希望這次跨界的探索和嚐試,能夠在災難發生時幫助人類爭取時間。利用計算能力,追求無法計算的價值。”
最後更新:2017-06-08 16: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