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美食
川菜中的經典“菜”每次出鍋都是香味撲鼻,好吃到爆!
對熱愛川菜的人來說,每人心中都有那麼一二道不可替代的經典——還是窮學生時大小聚會愛點她,外出辦事饑腸轆轆覓食果腹時愛點她,進了川菜館不用看菜單也能報上她的名字,甚至你的愛人完全不用你提示就知道選她肯定錯不了。遇到她你就多下一碗米飯,哪怕之前有著再糟糕的心情,以她配飯大口咀嚼的過程,都會讓你心頭所有的陰霾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口腔和胃慢慢充實起來的幸福與踏實。我心中這道無可取代的經典川菜就是麻婆豆腐,從小到大永遠的最愛。清鹹豐末年,陳家飯鋪在成都北門萬福橋頭為往來挑夫創造出這道“麻辣燙”的豆腐菜時,可曾會想過,一朝美味竟永續流傳。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麵。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板娘經營,女老板麵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製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製麻婆豆腐的曆史均有記述。《錦城竹枝詞》雲:“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
因為實在喜歡這口,我剛學烹飪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嚐試過這道菜,那時的方法離正宗還差很遠,可不論是第一次嚐我手藝的小貝,還是後來再檢驗味道的我的爸媽,全都交口稱讚,不吝溢美之詞。所以一直鼓勵著我把這道菜放在拿手菜菜單之中。其實對一般人的舌頭而言,豆腐想要做差也實在不容易,隻要麻中帶辣,鹹淡適宜,最好再沾點肉味,豆腐立馬變身下飯菜,而豆腐的老嫩,用豬肉還是牛肉,豆腥是否去的徹底,調味放不放豆豉,湯汁是寬是寡,勾芡是一次還是三次……誰又會吃得出來?大概就是如此,我過去勉強湊合的手藝也能博得家人的喝彩。
入川後吃到正宗川菜變得相對容易,在一次次與川菜的碰撞中,對於川菜經典又多了幾份敬畏之意。有時不再滿足於隨心所欲的家常製法,轉而追求手法的地道和口味的純正,對上文提到的每一個問題都力求尋找到最權威同時也最科學的答案。上周看成都本地台的一檔美食節目,一家知名餐館的主廚要參加美食大賽,剛巧也要考麻婆豆腐,廚師很坦白的說,雖然天天在做,但是對於這個菜最傳統地道的做法其實也不太了解,為了參賽特意又重新找資料學習……大廚學習尚無止境,我這居家級別的廚房功夫就更需不斷努力。查閱了很多資料,反複學習實踐,終於有了現在這個我比較滿意的麻婆豆腐版本。新出鍋的豆腐紅亮誘人,蒜苗翠綠帶著生氣,手舂花椒麵隻聞著就透出陣陣麻香……仿佛隻有做出這樣的麻婆豆腐,才對得住我入川一年對於川菜孜孜不倦的求學曆程。以下製法和小貼士部分總結的內容,是我現在所能了解到麻婆豆腐製作的全部精要,如果您有關於這道菜更多的心得秘籍,歡迎與我交流。
豆腐的營養價值
大豆的蛋白質生物學價值可與魚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屬於完全蛋白質,其氨基酸組成比較好,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幾乎都有。2.製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大部分能轉移到豆腐中去。大豆油中的亞油酸比例較大,且不含膽固醇,有益於人體神經、血管、大腦的生長發育。3.大豆可以直接烹調食用,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隻有65%,而製成豆腐消化率可以提升到92%~95%。
豆腐的食用效果
更年期的“保護神”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乳腺癌和前列腺的發生。2.預防心血管疾病豆腐健腦的同時,還能抑製膽固醇的攝入。大豆蛋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不僅可以預防結腸癌,還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3.降低乳腺癌的幾率製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可調整乳腺對雌激素的反應,日本婦女尿中的異黃酮濃度為美國、荷蘭婦女的100~1000倍,這與日本人常食大豆有關,也是日本相與歐美國家相比乳腺癌發生率較低的一個原因。此外,還可以有效的預防白血病,結腸癌,肺癌,胃癌等的發生。4.抗血管製作大豆中含有的皂苷,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顯著的抗癌活性,具有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抑製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功效。5.牛奶的替代品豆腐的營養價值與牛奶相近,對因乳糖不耐症而不能喝牛乳,或為了控製慢性病不吃肉禽類的人而言,豆腐是最好的代替品。6.有益於大腦的生長發育
材料:
主料:偏嫩的膽水豆腐400g,2肥8瘦的牛肉100g
配料:蔥、薑、蒜、適量(其中蒜的比例大些),長蒜苗葉若幹片,高湯1杯半(約360ml,沒有可用清水)
調料:豆瓣醬一湯匙,二荊條海椒麵一湯匙,現舂花椒麵依口味1-2湯匙,醬油、料酒、花椒油適量,鹽少許,水澱粉1/4杯(約水60g+2小勺澱粉10cc)
步驟:
1、現舂花椒麵:a、花椒揀去雜質,去除殘留椒目,在鍋中微火炒香炒脆;
b、降溫後倒入石舂舂成粉末c、以下過篩步驟非必須,一般做椒鹽最好再過一道,口感更細,普通的花椒麵直接使用也可;
但如果家人的舌頭比較敏感,不過篩的話,花椒粉會帶大量如圖這種殼殼,粘在口腔裏會體驗不會好
小陶碗裏裝的就是過的比較細的椒鹽,連鹽一起完全舂成細粉狀
2、豆瓣醬和豆豉在使用前分別用刀細細的鍘碎,蒜苗切1.5cn小節備用;
3、牛肉洗淨後最好手工剁碎(開始我肥瘦分開剁的,之後再混合感覺更好操作);
4、豆腐切1.6cm方塊,冷水入鍋,加半茶匙鹽,開火加熱;
5、大火煮到即將沸騰之前(約80度)關火,撈出備用;
6、鍋中加略多的油(喜麻的這步可加部分花椒油),下入牛肉末,小火將肉煸酥,水分煸幹後將肉末推至鍋邊,用餘油煸炒豆瓣醬;
7、炒至豆瓣香而酥,由略粘鍋變得不粘鍋,加入豆豉;
8、再加入辣椒麵和蔥薑蒜末炒出香味;
9、繼續煸炒之後和肉末混合炒勻;
10、烹入少許料酒和醬油;
11、轉大火炒出香氣,倒入高湯或水;12、大火煮開後下入豆腐;
13、再次煮開後轉小火咕嘟著慢燒3分鍾;14、先分兩次倒入部分水澱粉,每次加入後都用鏟背輕輕撥動湯汁讓芡汁混合均勻,但不要破壞豆腐;
15、芡汁斷生後加入蒜苗,後倒入剩餘水澱粉,轉勻後關火;
16、將豆腐連湯汁一起倒入容器,在表麵撒上一層現舂的花椒粉便大功告成。
麻婆豆腐製作關鍵:
1、豆腐:以偏嫩的南豆腐為首選,成都常見的是膽水豆腐,也是有老嫩之分,選偏嫩的膽水豆腐即可。開始對豆腐的處理,主要是為了在去除豆腐的膽水或其他鹵水帶來的異味、豆腥味,同時保持豆腐的嫩度和完整性,避免燙老及出現細孔;
2、調味:麻婆豆腐的製作中,豆瓣、豆豉、花椒麵、蒜和蒜苗都是必須的,各有作用這裏不一一細說,此外二荊條辣椒麵可以提色提辣,花椒油可以增麻,蔥薑去腥,都可按需要準備適量;
3、肉末:要用去筋膜的黃牛肉而非豬肉,這樣的豆腐味道更香更濃鬱,當年陳家飯鋪也是加工挑夫提供的黃牛肉的邊角料,因此牛肉也為正宗之選,需注意肉末必須先炒酥炒幹水分,既保證口感也去除異味;
4、湯汁:這個比例下燒豆腐的湯汁略寬,是有意如此,充足的水分可使豆腐保持細嫩,後期勾芡也便於使芡汁厚薄均勻;
5、火力:豆腐最後要用小火燒製,更入味也保持口感不老;
最後更新:2017-10-07 2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