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8 返回首頁    go 美食


美味茭白增產栽培技術!

一、茭白的特性特征

茭白別名茭瓜、茭筍、菰手,為禾本科茭白屬的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茭白的可食率為45%,每100g食用部分所含營養成分:水分92.1g、蛋白質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6g、熱量25kcal、粗纖維1.1g、灰分0.6g、鈣4mg、磷43mg、鐵0.3mg、硫胺類0.04mg、核黃素0.05mg、尼克酸0.6mg、抗壞血酸3mg和微量胡蘿卜素等。

茭白喜溫暖、濕潤、雨水充足。萌發始溫5℃,適溫15-20℃,植株分蘖適溫20-30℃,超過30℃就難以成茭,茭白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鬆粘適中的壤土,水源要充足,排灌要方便。

二、主要品種

茭白分為雙季茭和單季茭。雙季茭春季種植後可連收兩次,第1次在當年9月至11月下旬叫“秋茭”,第2次為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叫“夏茭”,因時值春蠶吐絲結繭時節,故又名“蠶茭”。單季茭蠶季種植,於當年9-10月上旬采收,按農曆推算正是8月份,故名“八月茭”。

1、中介茭。原產江蘇無錫,中熟,為雙季茭。植株高大,生長強健,孕茭適溫幅度較大,春茭5-6月上市,秋茭9-10月上市。肉茭長筒形,肉白質嫩,個大,但表皮微皺,帶有綠色,商品外觀不及梭子茭。

關注微信公眾號【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台】走進商城或進入淘寶網搜索店鋪【嘉美水溶肥】進行選購。

2、梭子茭。原產浙江杭州,晚熟,為雙季茭,株高2m,肉茭大而肥胖,中間大兩頭尖,品質佳,春茭5月底至6月上市,秋茭10-11月份上市。

3、一點紅。原產浙江杭州,晚熟,為單季茭,葉鞘外殼有紫紅斑點,茭肉一側常有紅暈,采收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4、象牙茭。原產浙江杭州,中熟,為單季茭,植株較矮,生長強健,茭肉形如棒狀,色潔白如象牙,品質好,采收期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三、栽培技術

1、選地

茭白根係發達,生長量大,適宜水源充足、土層鬆軟、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的粘壤土或壤土栽培。南方農民有在湖泊、池塘、溝渠岸邊淺水處種養茭白的習慣。窪地、水田栽培茭白一般栽前7-10天耕第1次,栽前2-3天施足基肥後耕第2次,耕後即耙平,做到田平泥爛。

2、茬口

茭白可與水稻、席草、藕、荸芥、慈姑、芡實等輪作,也可與黃鱔、泥鰍、螃蟹或其他魚類等共生。茭白與水稻連作,茭白采用兩熟茭品種,夏茭采收後即進行耕耙整地,施足基肥,栽插單季稻或雙晚粳稻,兩作生育期互補,均能獲得高產。此法適宜於地熱較高的水田。茭白與席草連作:秋季茭白采收後進行整地、施肥,栽種席草。此法適宜於地熱較平、水層較淺的窪地。茭白與黃鱔、泥鰍共生:茭白田套養黃鱔、泥鰍,四周田埂要加固,埂高應高出常年最高水位50厘米,最好砌成水泥牆埂,以防逃;田內爛泥層宜厚,茭白寬窄行栽植,田間留十字形空地;苗種放養前,池內應用生石灰消毒。茭白與螃蟹共生:螃蟹池套栽茭白,池外四周設置防逃防盜圍牆,池內四周挖寬溝,中間開挖“十”字型溝,溝深以1米左右為宜;淤泥層不宜太厚,茭白宜稀植,株行距可采用40厘米×100厘米,蟹苗放養前池內應用生石灰消毒。

3、品種選配與栽培季節

宜選品質好、有效分蘖多、灰茭和雄茭少、抗逆性強、產量高的品種栽培。茭白喜溫暖濕潤氣候,遇霜後茭葉即枯死。北方無霜期短,以栽植一熟茭為主,一熟茭適於春栽。南方無霜期長,水源充足,一熟茭和兩熟茭均適栽培。蘇、浙、皖一帶,一熟茭在清明到穀雨栽植;夏秋兩熟茭可分為春栽和秋栽兩種,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南方地區應以栽培兩熟茭品種為主,栽培季節應以一個年周期為好。

4、栽植

春栽在穀雨前後,當分蘖苗長至30-50厘米,具有3-4片葉時,距茭墩3-5厘米處,將苗連泥挖起,用快刀順著分蘖著生的趨勢,分為7-12小墩,每小墩要求帶有老莖及匍匐莖,並有健全分蘖3-5個,隨挖、隨分、隨栽,最好是在傍晚或陰雨天栽植。如從外地引種,運輸過程中應保持一定的溫度,栽前割去葉尖,留株高30厘米,以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栽後遇風動搖,影響成活率。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和土壤肥力而定。中等肥力的田塊,采用株距40-50厘米,行距85-95厘米,每公頃2.2-2.5萬穴。瘦瘠肥力低的田塊,應適當增加密度,每公頃3-3.7萬穴。移栽如前茬為早藕、席草、早稻等,應采用早熟茭品種進行秋栽。茭秧在清明至穀雨期間於藕田或池塘四周寄栽,立秋前後栽插(最遲不宜過8月15日),此時苗高已有1米以上,並有較多的分蘖苗。栽前將苗墩的分蘖用手順勢一一扒開,逐墩起苗,每株帶1-2苗,剪去葉梢50厘米左右。夏秋氣溫較高,應選陰天或下午栽植。栽植密度行距4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公頃栽6萬穴左右。當天起苗,當天栽植,栽入土深10-15厘米,以栽沒薹管為度。

5、水肥管理

(1)水漿管理:主要是根據茭白的生長期,掌握淺水栽插、深水活棵、淺水分蘖,中後期逐步加深,采茭期深淺結合,溫潤越冬的原則,具體為淺水栽插、淺水分蘖,以後不斷加深水層,高溫階段深水降溫度過夏天。

(2)肥的管理

施發棵分蘖肥,茭白移栽一星期後,茭白田塊中水層顏色呈清水時,可以施嘉美贏利來或內鉀德每畝8-10kg以利促發棵、分蘖。

耥田除草,耥田就是在茭白株行距間用鐵齒耙翻動土壤,達到疏鬆土壤、提高土溫、加快肥料分解的目的。同時,也能除掉雜草,耙斷部分茭白的老根,促進新根的產生。一般耥田2-3次,第一次耥田在移栽後5-7天,植株剛返青,把茭白植株周圍的土拉開,使茭白的分蘖節不被埋在地中。耥苗時,人前進的方向與行向垂直(即橫向前進)。第二次耥田在第一次耥田後7-8天進行,這一次應把第一次拉起的泥翻身,順著行向前進。第三次耥田在第二次耥田後7-8天進行,這一次應進一步把土拉成泥漿般細爛,並把全田的土都拉平、鋤深。這兩次耥田後,田間如有雜草,要用手拔除,拔除雜草應踩入泥中作肥料。

茭白苗生長到6月底,分蘖基本結束,每墩苗數這時可達20多株。這時無效分蘖開始消亡。長粗階段施肥要看苗施肥,目的是鞏固有效分蘖,使有效植株長得更粗,達到平衡生長的目的。但也不要長得過旺,加上高溫,過旺病害重,蟲害多,通風透光差。如部分出現漏水漏肥的田塊苗瘦,植株矮,影響今後出茭,一方麵要解決漏水問題,同時要用嘉美核動力補鉀促壯。

重施孕茭肥,秋茭的施肥原則是重輕重,也就是重施分蘖肥,輕施長粗肥,重施孕茭肥。但孕茭肥一是時間上要因天、因苗、因地而定,所謂因天,就是在9月上旬天氣轉涼時施,一般在這段時間會有冷空氣南下,天氣有一個明顯轉涼的過程。因苗,就是因肥力好少施一點,肥力差的要多施一點,一般施10-15kg嘉美贏利來/畝,重施孕茭肥後,可使茭白孕茭整齊,茭白粗大、白嫩、上市早、產量高。

6、茭田管理

(1)新茭田的管理。水層調節:剛種下時灌水較深,約7-10cm,目的在於護苗,5-6天後,放淺至5-7cm,以利於升溫,分蘖後期,水層逐漸加深,每次放肥後,宜待肥料吸入土中再灌水,台風暴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防止莖管伸長;秋茭采收後期,水溫低,灌水宜略淺些,以利采收;采收後,應逐漸回落到3-6cm,大田以淺水或漸濕狀態入冬,不能幹旱。追肥:一般在栽後10天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糞500-1000kg,再過10天施發棵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糞1000-1500kg,到6月初以後,茭白已進行分蘖高峰期,一般不再追肥,以免無效分蘖大量發生。至8月中下旬,在30%的茭墩或20%的植株已孕茭時,每667平方米施10-15kg嘉美贏利來,是為“催茭肥”,在距植株10-16cm處施入,以免傷苗。耘田除草,剝黃葉:從茭白栽種到封壟前要耘田除草2-3次,疏鬆田土,將雜草埋入行間。在大暑、立秋間,將植株基部黃葉剝去,隨剝隨踏入田土內,剝葉要求“拉清不拉傷”,使田間通風透光,降低溫度,促使早孕茭生長。

(2)老茭田管理。割茭墩清理田間:秋茭采收時,發現雄茭和灰茭植株,隨時做好記號,寒露以後連根挖去。大雪、冬至間,放幹田水,齊泥割去枯葉,使來年分蘖整齊、均勻,割去枯葉後應灌淺水,保持根株濕潤越冬,使第二年提早萌芽。補茭墩、壓茭墩、疏茭墩:於早春茭白開始萌芽時,在田間老茭墩中,掘出6-8苗,補在上年挖去雄茭、灰茭處,並在原來茭墩空間較大之處補栽分株。老茭墩根莖密集,分蘖擁擠,在清明、穀雨期間,分蘖高36cm,進行疏苗。將細小密集分蘖除去。同時向根際壓一塊泥,使蘖芽向四周散開,以改善營養狀況,使墩間通風透光。追肥:夏茭追肥應以速效肥為主。清明前後,當苗高9-12cm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糞尿3000kg,待肥吸入土中後,接著施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嘉美贏利來10-15kg,茭肉發嫩,口感好,品質佳。

(3)病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病害主要的有茭瘟病、胡麻葉斑病。

【農業防治】不偏施氮肥,增施鉀鈣套餐肥嘉美贏利來、內鉀德,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藥劑防治】用井崗黴素1:400噴霧,防治茭瘟病,三天打二次。胡麻葉斑病用50%多菌靈1:400噴霧,或異稻瘟淨0.2公斤1:600倍噴霧。

薊馬

【危害特征】新茭在5月初可能薊馬危害,造成新葉卷而發黃,裏麵有薊馬危害。

【防治方法】必要時噴灑40%七星寶乳油6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快克乳油1500-2000倍液。

大螟、二化螟

【危害特征】大螟、二螟、螟蟲以幼蟲危害植枝造成茭白苗枯死或鑽入茭白體造成蟲茭,影響其茭白的商品食用性,影響產量,降低效益。

【農業防治】鏟除田埂和田間雜草。掌握卵化期及時用藥。

【藥劑防治】用25%殺蟲雙每畝0.3公斤加水200斤大機噴霧或加水400-500公斤潑澆。一般一塊田用藥2-3次。

(4)采收與留種

采收。單季茭采收較早,一般在9月至10月上旬,每667平方米產帶殼茭1250-1500kg,雙季茭、秋茭在9月下旬至11月份采收。每667平方米產量1000-1250kg,夏茭於5-6月份采收,每667平方米產帶殼茭2000-2500kg。夏茭采收後期,氣溫漸高,成熟快,容易發青變老,應及時采收。茭白最好鮮收鮮銷,如運銷外地,應將水殼裝包後浸於水中,可貯存一周。

留(選)種。茭白采取分株繁殖,種株好壞直接影響茭白結茭率、產量和品質。種株需年年嚴格挑選,剔除“雄茭”、“灰茭”和容易發生殼黑青(即包著葉鞘的茭肉由白變綠),“爬管”(結茭部位過高)現象的茭白植株,選留結茭整齊、結茭形狀完美、無病蟲害具有品種特性的茭墩做種。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編輯整理

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參考資料:

《茭白高產高效栽培》中國食品科技網

《茭白的田間管理及其栽培技術》中農網

《雙季茭白種植技術》黔農網

本期編輯:郭嘉偉、陳芳

最後更新:2017-10-17 15:25:37

  上一篇:go 《我們來了》宋茜“廚娘”又上身 做飯送禮超暖心
  下一篇:go 客家小食不客粄,美味健康不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