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美食
美食推薦:尋找最初的味道 原生態野豬宴
自從踏入這片土地,好像就堅定了我要吃遍儀隴的決心——這座城市正在成長,娛樂略少,除了美食,還有什麼能慰藉我寂寥的心呢?
甩著兩條火腿,摸遍儀隴的角落。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還真研究出點門道,比如:哪家的酸辣粉夠味,哪家的麵條夠勁道,哪家的麻辣燙夠帶勁,哪家的炒菜夠特色..
這次,我就親自去品嚐了一下,傳說中有點貴的“野豬肉”。#
“那裏我去吃過,上次我們一行二十人,吃了近兩千塊。”知道我要去,朋友趕緊給我打了一劑預防針。“兩千塊?好貴。”我不禁咋舌,“等等,二十個人?那還好吧!”安心求美食的人,又何必在意這點小錢呢?何況——我是活動價。
順著仁和路路口往裏走,路過眼花繚亂的漂亮衣服店,不過五十來米,就能看到“原生態野豬宴”的大招牌。餐館位於二樓,燈光泛黃。
爬樓梯上二樓,就進入飯店。飯店裝修還算大氣,複古風,裝修以實木為主,飯店環境還算雅致,沒有讓人反感的油煙味,以及肉騷味。店內也設雅間、大廳分區。
好了,進入正題。坐下來,開吃。
骨頭湯鍋底也很清啊(礦泉水鍋底真的是一鍋礦泉水)
這家店的進餐方式,有點類似小火鍋,就是一人一鍋,筷子也是一次性的,倒也幹淨。
鍋底主推礦泉水鍋底,原生態,不影響口感(百分百的礦泉水,上麵加幾根蔥)。但據說骨頭湯鍋底更滋補,美容養顏,因此,我要了個骨頭湯鍋底(骨頭湯也是清澈見底,隻能說,較礦泉水鍋底,要濃一點)
開始上菜~
五花肉
因為太餓,加上對野豬肉的那點期待,待鍋裏的湯冒著小泡,我便迫不及待地夾了塊五花肉扔到鍋裏。飯店老板介紹,吃野豬肉,就要吃它的原滋原味,才不算暴斂天物。因此,老板強烈推薦,不蘸醬!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將撈起的五花肉,放進嘴裏,輕輕一嚼,輕微的骨頭湯味在嘴裏散開,待湯汁消散,野豬肉的清香,便慢慢溢了出來,這種清香帶著淡淡的油,卻並不膩。
突然想起,我媽燉土雞的時候,也不放調料,她通常直接將雞肉洗淨,再放入沙鍋,小火慢燉,期間頂多放一點鹽調味,但這樣燉出來的雞肉,仍舊香氣撲鼻。我媽說,調料會掩蓋雞肉本身的味道,吃著一口的調料味,還不健康。
我猜想,野豬肉和土雞都這樣,就要吃它的原滋原味。平時我們無味不歡,也是時候尋一家這樣的店子,調一下口味,嚐一下這最初的味道。
思緒亂飛,回歸主題。
以野豬肉為主題,雖然是一人一個小火鍋,以燙菜為主,也會推點炒菜、燉菜,以及涼拌菜。總之菜品是形形色色,種類繁多。
據說這是野豬身上最好的肉!梅花肉
前腿肉
先來說說燙菜,燙菜主要是葷素搭配。就豬肉來說,主要上了背脊肉、五花肉、豬肝片等,肉、肝統統切成薄薄的一片,整齊地碼在一起,夾起一片肉,放鍋裏涮兩下,秒熟。
據說,這樣的野豬肉就要用沸水一衝,立即入口,才不會失掉它的營養和口味,的卻是滿口溢香,香而不膩,口感甚佳。食用建議直接入口,嫌味淡的,可以蘸醬;素菜主要是一些葉子菜,倒沒什麼稀奇,貴在新鮮。我特地夾起過一大塊大白菜,細細一瞧,葉子青翠,沒有蟲點,倒是很良心。
再來說一下熟菜係列。
珍珠排骨
血旺肥腸
杏鮑菇拌豬肚
草包豬腱肉
這次,我嚐過的就有紅燒野豬肉、珍珠排骨、血旺肥腸、草包豬腱肉,以及兩三我沒記住名字的菜。"
仍舊是野豬肉。
紅燒肉(醉彌勒佛盤)
記憶最深的就是這紅燒肉。儀隴的紅燒肉,跟我老家不一樣。儀隴的紅燒肉,尤其大。肉被切成很大一塊,肥瘦混合,再搭點不起眼的配菜,就這麼一坨一坨,顫顫巍巍地上了桌。仿佛每塊肉都在油光滿麵地向你叫囂,“來吃我啊,我膩死你!”
所以,我本該是敬而遠之的,但這次,我吃了。
從嚐試性地咬了一口,到接二連三入肚!我發誓,真的挺好吃的!肥肉部分入口即化,雖仍舊糯糯的,卻一點兒都不膩,肥而不膩,再者,豬皮香脆。我想,這可能是我二十餘載的人生歲月裏,吃過的最好吃的紅燒肉。
不知道是該誇這廚師技藝精湛,還是該誇這野豬肉肉質細嫩。
野豬肉包(香而不膩)
野豬肉包作為最後一道壓軸菜出場,也還不錯。這家店的野豬肉包口感柔軟,鮮香不膩,不帶一點腥味。肥瘦合適,輕咬一口,既沒有滿口的汁液亂噴,又不會覺得口感幹澀。聽說,這野豬肉包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麵、擀麵都有絕招兒。
記憶最深的大就這幾樣。吃完野豬宴,已大腹便便,滿足地摸摸肚子,慢悠悠地往家走。很多回憶也就浮上腦海。
我老家的爺爺奶奶,都喜歡原生的東西。因此,誰家送來山上的野菜、野果子,他們都會特別寶貝。他們說,野生的,養生。我記得每年過年團聚的時候,他們都會弄來一些野豬肉煮熟,揉碎、撕成條狀,供大家年夜飯的時候食用。
多年之後,好像就突然懂了一個道理。越是紛繁,越是目不暇接,越要擦亮眼睛,看清本原。這些原始的東西,是否真的養生,我不知道,但,大家都信。
最後更新:2017-10-08 04: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