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美食
美味晉城我的家,陽城麥芽麵饃的故事
從小生活在美麗的陽城,沒去上過大學之前一直以為大家過冬的時候都是燒煤火的,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都會帶上饃饃,秋天的時候都會去田地裏摘酸棗,當然還有全國人民都在吃燒肝。
上了大學後在外地水土不服的時候,才知道住在心裏的除了家,還有家鄉。
記得有一次有同學問我你們那兒是不是有種泡麥芽麵做的饃,我說有呀,完了他就開始各種介紹我們的陽城饃……我當時想不就是走親戚時帶的饃饃麼,我們那兒每家每戶都做,從小吃到大的呀。
後來村裏的饃就莫名開始外賣,有年過年在姨姨家見了一個從北京來的外鄉人,見他一次買走了幾百個,還說是要帶回去北京送禮的。他走後姨和我說,這幾年來村裏買饃饃的越來越多了,北京上海各個地方的都有,村裏每年都有人做,而且每年全村要賣好幾萬個了……
是麼?我怎麼沒覺得有多好吃。
饃饃是每年過年的時候才做的,是用發芽的小麥磨成的麵粉做的,此時小麥有部分澱粉轉化成了能被人類舌頭嚐出甜味的麥芽糖及葡萄糖,所以自帶甜味,而且小麥發芽過程中會將內部的大分子物質轉化成更容易被人類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它製做工期長,人們每天大概三四點就要起床,要拿碳燒大火,考慮到菌類的生長,廚房的溫度和濕度都是有嚴格要求的,而且總工期大概需要四五天,準備的話,一般都是夏季的時候就需要開始了。
真正開始的時候都是要找鄰居親戚來幫忙的,鄰居親戚有時候也會帶上麵粉把過年走親戚需要的份一並做出來。所以每年的製作對每家每戶來說都是大事,還要根據個人經驗做出合理的人員分工。總之,麻煩我是知道的。
從記事以來每年的走親戚就是我們小孩的事,每年都要去親戚家吃一肚,13以前還有壓歲錢收,後來也沒有了。每年去,親戚都會把過年自家做的饃拿出來用蒸鍋熘一下,燴上一鍋菜,我們走的時候也會把從自家帶來的饃給親戚留幾個,輩分不一樣,留的個數也不一樣,一般都是主家自己留的。最後親戚把我們送到家門口,每年都如此。
後來人們漸漸富裕了,把以前走親戚搭配饃饃的甜點換成了方便麵,後來又換成了古城,換成了伊利……但唯獨饃饃每年都做,每年我都要被派去親戚家吃一肚。也許是覺得隻有那付出了自己辛勤汗水做出來的饃饃才能給親人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吧。
這就是我們的陽城饃。也許這才是外鄉人真正看重的地方。
這幾年臨鎮的人開了做膜廠,開始了商業化。姨姨自豪得和我說,外地人每次來陽城買饃都會到臨鎮買上好幾百個,再來到我們村裏少買上幾十個,姨姨問他,他就說那幾百個是送人的,這幾十個是自己吃的。
有時候也會有點小惆悵,因為商業化遲早會代替費力費時的手工。
最後更新:2017-10-08 01: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