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2 返回首頁    go 美食


杭州傳奇豆腐奶奶,美食一天賣出千把份!

來源:錢江晚報

仲秋的下午六點,在茅廊巷農貿市場對衝的路口,沿著大馬弄走個十幾米,就走到了“杭菜”的門口。

門頭不怎麼起眼,8平方大小的鋪麵,靠近窗口的不鏽鋼台麵擦得鋥亮,上麵整整齊齊地碼著七八個大餐盤,裝著燒好的家常菜,邊上的電熱鍋裏燒著溫熱的油豆腐燒肉,再往裏麵望,靠牆的不鏽鋼盆裏碼放著還沒泡鹵的卷雞、素燒鵝、素腸,黃燦燦的。

“豆腐奶奶”徐輝,及耳黑色短發修理得板板正正,鑲鑽的粉色針織衫襯著氣色紅潤,坐在“杭菜”窗口後麵,沒開口先帶三分笑意。

她今年快70歲了,守著“杭菜”這個攤子也有十多年,在巷子裏問一聲“大馬弄的豆腐奶奶”,個個都指給我看——這一片的街坊鄰居,都認她家的素腸卷雞。

早上5點就有人敲窗

要買她家的素燒鵝跟素腸

徐輝出生在海月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早些年在茅廊巷菜市場擺水產攤。老伴兒去世之後,孩子都還小,徐輝隻好把水產生意停了,在家門口支起攤子做小吃生意。

一開始,是推一輛沒有招牌沒有名字的小推車。車小,隻能放下素腸、卷雞、素燒鵝三樣小吃,可生意好得很,“一個早上就能賣出去一千多條。”日子久了,“大馬弄的豆腐奶奶”這個名字,就這麼叫出去了。

眼看著客人越來越多,總靠小推車實在吃不消,8年前徐奶奶盤了現在的店麵,又叫上自己的外甥女宋水紅來幫忙,成了現在的“杭菜”。

於是,街坊鄰居都開心了。“老房子麼住的都是老年人,清早5點就有人來敲窗戶買菜。”徐奶奶笑著說。清早6點開門到早上9點,是“杭菜”生意最好的時段。素腸素燒鵝,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天要賣出去幾千條。最忙的時候,兒子外甥全都被叫來幫忙,晚上收攤之後一大家子人還要忙活到10點,才能備好貨。

就這麼不緊不慢從小推車到店麵,徐奶奶一做就是十五年,到兒子成家了,她反倒不舍得停下來了——客人們都是相識十多年的街坊鄰居,店開著,更像是一條鄰裏關係的紐帶。

現在的杭菜,除了原有的三樣豆腐小吃,還兼賣各式老底子的家常菜。沒有菜單,做什麼全看徐輝心情,林林總總十來樣菜色,大多也跟豆腐沾邊,油豆腐燒肉,四喜烤麩,都是最尋常的杭幫菜。

冬天不做梅幹菜燒肉

夏天不做四喜烤麩

徐奶奶的一身好手藝,說無師自通也好,說家學淵源也行:家裏幾個舅舅年輕時都是大飯店廚師,逢年過節就拿出看家本事,徐奶奶從小耳濡目染,學到了不少杭幫菜的獨門秘訣,比如現在店裏的湯鹵就是其中之一。

她也有自己的“堅持”:冬天不做梅幹菜燒肉,天冷油結在一起賣相難看;夏天不太做四喜烤麩,這類經過發酵和高溫蒸製的豆製品,夏天容易變質。最重要的是要保質保量:“都是做街坊生意,街頭巷尾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偷工減料沒法做人的。”

現在店裏動手下廚的活兒,基本上交給外甥女宋水紅了。徐奶奶的手藝,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她。

宋水紅話不多,眼裏很有活兒,瞅著盤裏的哪樣菜色快賣光了,就會去對麵家裏的小廚房燒好補貨,動作潑辣麻利。

卷雞這類小吃,原本是舊時吃不起肉的人家聊以慰藉五髒廟的吃食,原料不貴,可是製作步驟繁雜。要將整張富陽豆皮一切為二,手工包裹肉末筍丁雪菜,卷好之後再用文火炸酥,吃之前投入秘製的鹵水裏泡鹵片刻。宋水紅說,老客現在大多也上了年紀,長筍絲咬起來不方便,所以她就把天目山筍絲細細剁成了筍丁。除了這個小小的修改,別的步驟完全依照老底子的做法,原汁原味。

如今,像卷雞這樣子費力不討好的小吃越來越少,“杭菜”這樣專注老底子小吃的店也越發稀有。然而這幾年年輕人反倒來得多了,為的就是追尋經典杭州味兒。宋水紅說,現在每天店裏要用掉約400張豆皮,15斤一盆的鹵水,一天至少要燒兩盆才夠用。

來源:錢江晚報 徐雨陽、杭州吃貨

值班編輯:張琴

一大早就說好吃的!小編好餓,這就去買素腸!!

聯係方式

最後更新:2017-10-08 08:14:32

  上一篇:go 洞子小麵的世界 美味的來源
  下一篇:go 炒菜控製不好油溫?一雙筷子輕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