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美食
除了金拱門,漢堡王背後的巴西男人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巴菲特幾十年來對私募股權基金的態度並不友好,在致股東信中曾多次提出批評,他認為PE公司就像是短視的金融工程師,總是利用杠杆提高報價,卻又把被收購企業當作商品一樣賣來賣去。
但近年來,他對來自巴西的3G資本卻大加讚美。比如在2015年信中,巴菲特就明確表達:“我們希望與3G集團進行更多合作。此前我們的合作僅限於財務層麵,比如Burger King收購Tim Hortons。我們更希望能夠建立一種永久性的股權合作關係。”
巴菲特向來很少幹預麾下企業管理者的活動,更不會尋求大規模裁員,但與此相反,主動管理、裁員增效恰好正是3G資本的慣用做法。
3G資本究竟是一家怎樣的資產管理公司?為什麼巴菲特對其如此推崇,甚至做出了看似一反常態的投資決策?3G資本投資風格和經營理念與傳統私募基金有什麼不同?創始人雷曼和他的合夥人是怎樣把3G資本一步步打造成全球“食品飲料之王”的?3G資本成功背後的產融互動模式又是怎樣?
本文節選3G資本研究係列的第一篇,主要總結了創始人雷曼的七條企業經營哲學和管理理念,我們認為這是巨大成功的底層密碼和邏輯。
3G資本憑什麼成功?
了解3G資本,最早是從他們2015年聯手巴菲特,收購亨氏番茄醬和卡夫食品開始,這是食品業史上的最大並購案。目前百威、亨氏、漢堡王被譽為美國食品業三大象征,全部被納入3G資本麾下。
3G資本的創始人雷曼(Jorge Paulo Lemann)是巴西瑞士移民之子,哈佛一度快休學,最後隻花三年時間拿到學位。曾是打進溫布頓的網球好手,但自覺無法成為其中翹楚,轉戰商場。
聯合創始人泰列斯(Marcel Telles)年輕時抱著發財夢闖蕩金融界,剛進加倫迪亞時卻是從打雜小弟做起的,他毫無產業經驗但放膽接手瀕臨倒閉的本土啤酒廠布哈馬,最後一步步跨國反噬收購百威,奪得了全球最大啤酒品牌經營權。
另一個合夥人斯庫彼拉(Carlos Alberto Sicupira)是個有創業夢卻闖不出名堂的小夥子,加入加倫迪亞,後又自願減薪九成離開加倫迪亞,進入剛收購的破敗企業洛加斯美洲,鐵血開除九成主管,六個月讓公司價值翻了三倍。
這三個人目前名列巴西前五大富豪,2015年福布斯雷曼排26名,泰列斯89名,斯庫彼拉110名。
目前市麵上關於3G資本的中文版書籍隻有一本,Dream Big(譯名:3G資本帝國,見下圖)。
讀這本書時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我們認為懶人偏多,以生活享受為主的巴西,為何產生了巴西三雄和3G資本?
幾位創始人在長達50年的合作中,如何一步步地通過收購巴西當地一個小啤酒廠進而成為世界啤酒業翹楚,並相繼成為亨氏,卡夫,漢堡王等食品企業的控製人,劍指世界食品產業霸主?(見下圖)
圖:3G資本全球啤酒行業並購簡史
圖:3G資本食品飲料行業重要投資
一家公司的戰略選擇、企業文化、人員發展,首先是由創始人的價值觀和能力圈決定的;甚至,決定一家公司是一流公司還是二流公司,是持續發展還是轉向衰敗,首要的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一家公司後續的發展結果,在這些無用之用的作用下,後續結果似乎都已經命中注定了。
3G資本的創始人雷曼,秉承著一些與眾不同的企業經營理念,持續地對這些理念進行改進,並將其內化成企業的一套運行機製。這些關於組織和人才發展的理念,以及基於這個理念之上打造的管理能力是3G資本的核心競爭力。
一、我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永續經營,而不僅僅是賺錢
在3G資本以及之前他們創立的“巴西的高盛”——加倫蒂亞投資銀行發展曆史上,他們的合夥人分分合合,過程中不斷淘汰,有些合夥人有錢之後變得奢侈高調,隻對賺錢感興趣;而最後形成的巴西三雄,都是對永續經營這個主題擁有共同的興趣,並且將之作為此生追求的永恒旨趣。
他們為了探討這個話題,定期與柯林斯(《基業長青》作者)會麵,並向世界上這方麵做的最成功的企業取經(如高盛,沃爾瑪,GE,伯克希爾哈撒韋)。雷曼曾經說到:“當其他人在忙著管理資金時,我們投入時間打造自己的企業,隻要我們成功建立自己的企業,長期而言,就是創造財富的最佳做法。”
在永續經營這個問題上,他認為避免員工手上持有過多現金是一項重要原則。雷曼不會把巨額獲利一次性地發給員工,同時一定會找機會將獲利用來投資。他認為:大筆鈔票流入個人口袋,打造永續企業的夢想將會消失無蹤。
實際上,後來他們創立的第一份事業加倫蒂亞投資銀行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年輕一輩(後來雷曼等創始人退出了管理,轉而主要經營其它事業)對於永續經營沒有興趣,不再以工作為重心,隻關心如何增加個人財富,而不顧成功的重要文化:簡約、專注、對公司全心奉獻,並致力維護合夥人製度。
二、最重的投資是投資人才,並探索出人才發展方法論
巴西三雄打造了巴西最大的投行,巴西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啤酒企業,正在往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進軍。在這一路征程中,他們為自己和巴西商界培養了無數人才,巴西央行行長,巴西很多企業的總裁都出自他們體係。
在從創業最開始,巴西三雄的核心人物雷曼就在人才方麵特別用心,特別注意選材,打造人才。他們選材的核心標準是:Poor,Smart,Desire。
在入職之後完全憑能力和貢獻定績效,不講究入職時間,學曆,背景這些因素,並且建立了一套能力評價體係,最能幹的20%人才可以獲得70%的獎金,而且可以最終成為該公司的股東。
為了持續保持人才的前進動力,不斷設立一個又一個的夢想和目標,以保持最優秀的人才可以留下來。巴西三雄的另外兩位,就是雷曼早期創業過程中招來的小夥子,兩個小夥子從打雜開始做起,一路爬升成為雷曼的合夥人,並且成為公司股東,後續與雷曼共同開創了3G資本的偉大事業。
他們在收購其它企業的過程中,這些往日的優秀人才和培養優秀人才的管理模式就成為了公司效率提升的核心競爭力。
他們慣用的模式是:收購一個管理層失去發展動力,經營效率低下的企業,董事會(由公司過往資深合夥人組成)負責總體決策,某個合夥人帶領團隊作為這家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進駐企業;此團隊再選拔輸入高績效管理製度,招聘新人,逐漸重塑企業文化,開除和取代沒有動力的老人,重新煥發企業效率。
三、建立並維持長久合夥人關係的理念和製度
雷曼在其創業曆史中,隻有一次是自己開創事業,群策群力是雷曼經常掛在嘴邊的字。長久維係合夥關係,是三人成功的一大秘訣。
雷曼是各項策略的操盤手,泰列斯掌管證券交易室,斯庫彼拉負責經營新事業。兩人並不歸他管,不幹涉彼此的工作領域,但會經常交流想法和意見。
同一套合作模式,持續用於他們後來創立的各項事業。三人密切的合作關係,建立在一係列的共同價值觀上:公司要成為市場贏家,必須招募優秀人才,實施績效獎勵製度,讓表現傑出的員工有機會入股,喜歡簡單的形式,不浪費時間搞鬥爭,與登上富豪排行榜相比更關心如何打造一家永續經營的企業。
三人的性格特征不完全一樣,有人性格強硬,有人性格柔軟。三人各有不同特色,但這正是三人合作的優勢。他們必須忍受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但那從不會影響到工作。如果他們選擇單打獨鬥,很可能無法有今日的成就。
巴菲特與他們三人相熟,並一起發起了收購百威啤酒的行動。他總結到:主要是他們不與彼此爭強好勝。許多企業家會掉入這個陷阱。你不能對自己的合夥人產生競爭心態,不能因為某人功績卓越,就心生不滿。爭強好勝,在任何合作關係中都行不通,無論是在商場還是在婚姻中。
他們三人的合作關係不僅在各項事業中,而且延伸到了下一代的家庭和生活中。2003年他們三人擬定一份股東協議書,維護下一代繼承者的合作關係,致力建立一套規則,引領未來世代繼續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四、升級投資方法論,用長期的資金賺長期的錢
雷曼最開始的創業事業是投資銀行,盈利的主要方式是短期交易。但是後來他們認識到,這種發展方式有問題,會阻礙企業的永續成長。他們將加倫蒂亞投資銀行賣給了瑞士信貸,並轉而開創新事業-私募股權投資。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他們又一次將公司發展成為了巴西最大的PE公司,高峰時持股50多家公司,投資超過50億美金。
但是他們後來又發現,他們投資的公司並不是個個發展都很好,有些投資甚至損失很大。他們認為這種模式有幾個問題:1、資金有退出時間,可能會影響投資收益;2、投資占的股權比例太小,無法完全影響被投資公司的決策,無法導入他們的管理模式;3、投資標的涉及行業太多,標的太多,精力分散,不專注。
他們反思道:“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是時間,但我們的時間效益不明顯,我們應該把時間精力集中在發展潛力最大的幾個投資上麵。”
後來,他們專注幾個行業和幾家企業,用自有資金取得這些企業的控製權,將他們打造的管理模式和人才隊伍注入這家企業,效率提升之後再以這家企業為起點去不斷兼並收購其它同行業企業,直至全球第一。這就是他們從控股巴西一家小啤酒企業,發展到今天全球最大啤酒企業的過程。
在整個雷曼及其團隊的事業變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雷曼從一個投資銀行家,轉型為投資家,再次轉型為企業家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投資理念逐漸從賺短期的錢轉變為賺長期的錢。
五、設立遠大目標,永保前進動力
雷曼認為:優秀的人才需要遠大的目標,否則他們就會將其創意的能量投注於其它公司。在巴西三雄多次的事業經曆中,不是說所有優秀的人才都跟著他們一直走下去的。有些人離開後也開創了很不錯的事業。
後來他們意識到,要讓已經證明的人才留下來,很重要的一點是設立遠大、艱巨和大膽的目標。他們認為:“為了維持前進的動能並留住卓越人才而追尋遠大的目標,是值得企業去承受的風險。”
六、簡單、專注、低調的人生態度
雷曼的為人處事態度簡單、專注、低調。回顧雷曼一生,他就幹了兩件事情,第一是用了30年時間打造了巴西第一的投資銀行;第二是用了20年時間將巴西當地一家小啤酒廠發展成了全球最大的啤酒企業。
在穿著、辦公室布置、為人處事風格方麵,都貫徹簡單、低調就是王道的信條。雷曼認為:“真正的富裕人生就是能自由調動時間,將時間用來完成最重要的優先事項。讓自己的生活簡單,才能專注自己的事業。”
他的商業原則簡單:聘用優秀人才,為其規劃遠大目標,並維持績效獎勵與合夥人製度。
與他們相熟的柯林斯評價到:“真正的商業天才,是把這個複雜的世界,簡化為一個非常簡單的理念,然後將這個理念貫徹到底。”
雷曼評價自己說到:“許多人一夕爆紅名利雙收,我們則是花費了20年,建立起來了一家績效優異的企業,以及簡單樸實的生活方式,也正是我們這些人所追求的。”
七、向最優秀的人學習,共同學習、終身學習
雷曼在創立加倫蒂亞投行的時候,就向高盛學習合夥人製度;在收購洛加斯美洲(商業連鎖)之後,遍訪全球最大的商業連鎖企業,向沃爾瑪學習;在探索永續經營企業的領域,定期與全球這個領域的著名學者柯林斯溝通探討;在吉列董事會上認識巴菲特,後來在收購百威啤酒過程中巴菲特成為了他們資金的重要合作方。
他不但積極向這些人學習,也促進各界傑出人士交流,為所有人營造學習契機。雷曼尋求的導師大都比他本人年輕,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仍然在到處找老師。
以上7條,是我們總結的雷曼人生理念和態度。我們認為這些理念和態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那個道,是後來雷曼及3G資本取得巨大成功的底層密碼和邏輯。
進入【獨家精選】菜單或直接點擊下列關鍵詞
最後更新:2017-10-28 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