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3 返回首頁    go 美食


你聽說了嗎?桐廬有個“漢堡他爹”!一塊去看看!

桐廬民間有一款受人喜愛的特色點心,即油沸饅頭夾臭豆腐。如果在接待外地客人的餐桌上,油沸饅頭夾臭豆腐上來了,主人會對客人介紹說:“這是桐廬漢堡。”

油沸饅頭夾臭豆腐

油沸饅頭夾臭豆腐其實是“漢堡他爹”,是漢堡的祖宗。既然是他爹,我們就先來研究一番漢堡的西洋文hamburger的注解,它指的是牛肉餅、漢堡牛排、夾牛肉餅的麵包片。它的全稱是“漢堡包”,“漢堡”是口頭簡稱。而“漢堡”的西洋文是Hamburg,是一個地方專有名詞。漢堡是德國一個著名的港口城市,今年的G20峰會於7月7日在漢堡召開。弄靈清了吧!你看,此漢堡與彼漢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沒有半毛錢關係。原本就是一個“漢堡包”,一個是“漢堡”,隻是人們口頭上習慣一致叫成了“漢堡”而已。好吧,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既然習慣了,就這麼叫了。

路邊小攤的油沸饅頭

油沸臭豆腐

我欣賞“漢堡他爹”的說法。昨晚,《桐廬味道》攝製組在“同路人”飯店拍攝後用餐,油沸饅頭上來了,油炸酒釀饅頭香與油炸臭豆腐香融合一味,那個香啊,充滿了包廂。這時,手已經由不得大腦了,情不自禁地拿上一個,再往裏麵加點分水黃辣椒醬,一口下去,鬆鬆脆脆,香香辣辣,盡管肚皮已經飽得吃不動了,也要為眼睛鼻子吃一個。有句話叫“肚飽眼睛饑”,你看到油沸饅頭鬆噴噴黃瓜瓜的擺到你眼前,眼睛鼻子都會饑的。應著油沸饅頭的上桌,大家聊起了這個話題。同路人飯店白延芳經理說,我們管它叫“漢堡他爹”。我聽後十分讚賞,立馬說“應該是漢堡的爺爺的爺爺”,以示我們的油沸饅頭的曆史要遠遠早於漢堡包的判斷,但是沒有可考的依據。席間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聽大人們議論,也插話說:“我小時候經常吃的,肯定比漢堡早,要不然怎麼會叫漢堡呢?漢不就是代表中國嘛!”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桐廬“吃會”的“第五代傳人”,許馬爾先生的外孫女。她跟父母住在上海,放暑假了,來桐廬跟外公學習地方美食文化。聽小姑娘這麼一說,漢,中國,演繹的思維馬上高速地旋轉起來了。美食光會吃不行,還應當講好美食故事。再看看“堡”的洋文small fort的解釋,意思是小城堡、堡壘。從字麵意思上附會,漢,堡,可以演繹出“中國堡壘”這樣的名詞。油沸饅頭夾臭豆腐確實形似一個小小的堡壘。這個點心食物估計從漢代就有了,到了唐代非常盛行,直到今天仍然經久不衰,深受百姓喜愛。漢唐時期,中國風吹遍世界各地,茶道、美食為各國所效仿,即使像這樣的小點心也深受青睞,被譽為“從漢朝來的寶貝”。後來,老外們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食材特點進行了改造,饅頭也成了麵包片,主要夾牛肉、生菜、果醬之類,稱之為“漢堡包”。

同路人飯店出品的油沸饅頭夾臭豆腐

“同路人”出品的油沸饅頭夾臭豆腐與別家的有點小小的區別,他們把油沸饅頭放入一個小紙袋後,上桌供客人食用。我注意到這個環節店家是動了心思的。有的時候商機往往在一個不很起眼的微小變化之中。不要小看了這個小紙袋,它至少有這麼幾個意義,一是給饅頭穿上了衣服,像人一樣,從一絲不掛到樹皮遮羞,再到穿衣服,進化到了文明,而且這個小紙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稱得上是油沸饅頭的時裝秀了;二是不直接用手抓饅頭,既可避免油炸熱品燙手,又可杜絕“病從口入”,進入到了文明;三是小紙袋可以吸附油沸饅頭上的部分油脂,減少油脂吸入,品美食更加健康。

最後更新:2017-10-08 02:53:10

  上一篇:go 美食重慶:美美大餐後立馬投入備課工作,這就是教師節
  下一篇:go 羊奶粉的好處多,美味營養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