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3 返回首頁    go 期貨


風險管理公司差異化發展態勢顯現

  未來業務要做大、做強,資金和人才是關鍵

  引言

  近年來,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整體發展勢頭良好,規模增長和業務創新都較為迅速。與此同時,風險管理公司也逐步呈現出差異化發展的態勢,服務能力和盈利能力穩步提升,給行業環境帶來了很大變化。風險管理公司在期貨公司與客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期貨公司和期貨公司之間也不再單純是競爭關係,可以相互合作,可以是彼此的客戶。

  摸索中發展路徑逐漸清晰

  中期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共有64家風險管理公司通過協會備案,61家公司備案了試點業務。這64家風險管理公司總資產為270.07億元,淨資產為110.34億元,注冊資本119.45億元,同比漲幅明顯。

  從本質上來說,風險管理業務是期貨公司的一項基礎性業務,風險管理公司是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雖然很多風險管理公司都明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以大投行或大型貿易商為發展目標,但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卻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在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永安資本)總經理劉勝喜看來,當前風險管理公司主流發展路徑有兩類:一類偏重金融性業務,以場內、場外衍生品業務為核心;另一類則偏重現貨、產業相關業務,專注於部分品種,提供專業化服務。

  實際上,目前很多券商背景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公司都把發展重點放在衍生品方麵。從去年數據來看,27家公司開展了場外商品類期權業務,累計新增期權業務1349筆,累計新增名義本金139.22億元,同比增長237%;場內市場中共有16家公司參與了上證50ETF期權交易,場內期權交易量639.40萬張,交易額3.03億元,分別是前一年的85.6倍和1.84倍。

  上海際豐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上海際豐)總經理王誌彬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由於衍生品業務對相關金融人才的要求比較高,目前多數公司都是以有國際實踐經驗的團隊或人員為主,以量化對衝為主要操作方式。去年一些公司在衍生品業務方麵已經“小有收獲”,年利潤在千萬元以上。

  據了解,今年銀河德睿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德睿)新的經營團隊也打算將現階段工作重點放在場內期權做市業務以及場外衍生品業務上,充分發揮其期權交易能力的優勢。

  銀河德睿總經理吳建華表示,一方麵,公司的場內業務團隊會為農產品機構提供相關服務,滿足其豆粕、白糖期權流動性需求;另一方麵,場外業務團隊將為各類實體企業提供定製化、差異化的衍生品風險對衝產品。

  對於股東有資金優勢並給予充分支持的風險管理公司而言,其在比較傳統的固收模式業務上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倉單服務、合作套保等。王誌彬表示,這類業務雖然單筆利潤有限,但是業務形成規模後,收入和利潤也十分可觀。

  相對於這兩種方式,部分風險管理公司由於對產業鏈比較熟悉,業務路徑比較綜合。劉勝喜表示,除了場內做市業務和場外衍生品業務,永安資本依托產業研究和現貨渠道的優勢,在期現結合業務上也有很大投入。期現結合業務已經成為永安資本最重要的業務,盈利占總利潤的50%以上。據他介紹,目前永安資本在期現結合業務上按照商品板塊劃分。經過這幾年的摸索,永安資本已經嚐試了期現套利、跨期套利、內外套利等多種方式,但基差交易仍是最主要的方式。

  記者還了解到,去年以來,已經有風險管理公司開始嚐試更為綜合的業務,希望通過與客戶合作套保等方式逐步向上下遊滲透,融入產業鏈,進而成為產業鏈上的主體。“要真正解決客戶的問題,同時形成盈利,風險管理公司中點價高手、基差交易高手、方案高手一個都不能少。”王誌彬認為,該業務模式對風險管理公司業務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同時也需要完善的配套管理製度。

  “總體來看,部分風險管理公司依然在摸索發展模式,業務尚未大範圍展開。”王誌彬認為,目前業務模式相對成熟的風險管理公司發展路徑已經出現差異化,未來不同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發展路徑還是要與自己股東的背景和團隊的特點相結合。

  前景可期資金、人才是關鍵

  中期協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收入總額為486.19億元,同比增長30%;全年淨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實現盈利的38家公司全年淨利潤總額3.21億元,同比增長25%。利潤指標前三名永安資本、金瑞前海以及魯證經貿淨利潤分別為10692.57萬元、3242.10萬元、2928.52萬元。

  據了解,去年淨利潤排名第三的魯證經貿盈利主要來自倉單服務和基差交易業務。“去年基差交易占比最大,雖然場外業務也開始盈利,但占比仍較小。”魯證經貿副總經理秦小海告訴記者,從今年一季度開始,融資性業務也開始為公司帶來利潤。

  他預計,未來場外業務、基差交易、倉單服務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對於風險管理公司而言,這幾項業務都有很好的延續性,目前合作客戶黏性也比較強。”秦小海解釋說,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逐漸增強,需要相關機構持續提供服務,而且風險管理業務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和擴展性,在服務實體企業過程中,風險管理公司自身也會隨著解決客戶需求而成長。

  對於近三年規模成倍擴張的場外期權,吳建華表示,可以預見產業需求正逐漸被挖掘出來。“實際上,現貨貿易流的基差、倉單、套保及定價等傳統風險管理業務,都可能以場外衍生品方式設計出來並滿足相應需求。”他認為,未來風險管理公司的期權業務將扮演重要角色,場外業務國際化也方興未艾,前景可期。

  隨著場內商品期權上市,談及今年風險管理公司的發展重點,場內、場外結合成為不少公司的方向。據了解,銀河德睿資本打算借助商品期權上市的機會,在帶動期貨公司期權經紀業務增長的同時,優化自身相關產品場外業務,擴大服務規模。“期權時代,銀河期貨的‘權銀河’專業服務體係、銀河德睿資本的豆粕和白糖做市團隊以及場外衍生品業務團隊,將整合組成全方位服務體係,為實體企業與投資機構提供完整的風險對衝解決方案。”吳建華表示。

  另外,魯證經貿也將通過多種方式使場內、場外對接,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專業的服務,例如場內的報價結合場外期權定價和對衝等,提高場外業務定價和交易能力。秦小海告訴記者:“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場內和場外業務的互補性,通過場內為客戶提供標準化的流動性,通過場外滿足實體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要實現業務願景,首先要滿足行業對資金和人才兩方麵的需求。秦小海告訴記者:“現階段魯證經貿的工作重點是既要不斷擴充完善人員隊伍,提高團隊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又要進一步打通融資渠道,為業務規模擴張和服務能力提升提供資金支持。”

  當然還應看到,風險管理公司的發展之路並不輕鬆,部分風險管理公司還處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階段。上海海通資源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通資源)總經理何相生表示,風險管理公司各項業務依然處於探索階段,再加上運營成本很高,與其他金融機構、現貨企業相比,風險管理公司成立時間短,缺乏積累。風險管理公司業務要做大、做好、做強,需要大量資金和專業團隊的支持。

  在他看來,資金方麵,風險管理公司前期需要股東的大力支持,但隨著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公司必須要具備自身造血功能才能茁壯成長。何相生認為,首先,需要根據業務發展情況增加注冊資本,以增強實力;其次,要通過自身業務發展拓寬融資渠道;再次,通過靈活運用銀行結算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對於解決人才問題,吳建華表示,除了從行業內外引進“熟手”外,也要努力在內部培育相關人才。

  此外,風險管理公司在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風控和內部機製需跟上發展節奏。劉勝喜表示,由於前幾年業務發展速度很快,今年永安資本並沒有打算繼續大規模擴張。“如果長時間隻注重發展速度,不定期做‘體檢’也不行。”他補充說。

  謀長遠發展需“內外兼修”

  當然,風險管理公司業務也麵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秦小海坦言,總體來看,雖然風險管理公司近幾年積累了一定的業務經驗和客戶資源,對金融工具運用逐漸成熟,但現貨市場的貿易環境等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能成為風險點。

  具體到各項業務上,秦小海稱,目前倉單業務主要受限於資金規模,無法滿足實體企業較大的需求;合作套保業務方麵,雖然隨著風險管理公司研究能力和期現結合操作能力的提升,未來發展空間較大,但目前存在邊界不清的情況。

  此外,現在發展最為迅速的場外期權業務,其實現階段盈利能力還較為有限,除了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加強與場內期權聯動以及提高流動性以外,還需進一步提高團隊的對衝交易能力及與商品現貨的結合能力,以充分滿足實體企業的需求。

  “目前場外期權還缺少一個權威的報價和結算平台,除了南華的網站自己報價可以及時成交外,其他都是在中證登和各公司的網站上,這些報價與實際可以成交的價格出入較大。另外,期權的賣方保證金問題也沒有統一,如果遇到極端行情可能會產生違約風險。”王誌彬說。

  “風險管理公司要實現長遠發展,首先要處理好與母公司或股東的關係問題。”某行業人士表示,風險管理公司的業務與期貨公司的業務完全是兩類業務,用期貨公司的中後台管理風險管理公司是不可行的。

  王誌彬告訴記者,中期協相關指引明確提出,子公司是獨立法人,要與母公司進行業務隔離。現實中有些期貨公司把子公司作為類似營業部的二級機構來管理。如何既能控製風險管理公司的風險,又能與母公司進行有效隔離,保證其風險不傳遞、信息也保密,是實踐中的一個課題。

  從行業外部來看,當前風險管理公司業務與現貨公司存在重合競爭的情況,也有人認為其參與現貨市場難以與傳統的現貨公司競爭。對此,劉勝喜認為,現貨企業是從現貨端做金融,風險管理公司是從金融端做現貨。很多現貨公司現貨基礎較好,但公司越大,其內部對做金融還是做傳統現貨業務的意見越難達成一致,相關業務的發展速度和質量會受到影響。而期貨公司和風險管理公司對期貨以及其他衍生品的理解和運用都相對成熟,金融背景也為風險管理公司帶來很大的優勢。

  行業監管方麵,行業人士建議,對於不同發展風格的風險管理公司,應考慮相應的監管原則。“畢竟每家風險管理公司的背景和能力優勢有不同,因此各公司組織架構、風險製度、資源配置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吳建華表示,為鼓勵風險管理公司創新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做出更大貢獻,建議盡早製訂前瞻性指引規則,進行分類自律管理。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40

  上一篇:go 期待成為合格的“準交易員”
  下一篇:go 策略製勝:高手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