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91 返回首頁    go 期貨


農民說 企業講 共商期貨助“三農”

  大商所舉行座談會

  8月29日,為深入了解農業生產經營一線的市場風險管理需求,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深度和廣度,大商所在大連舉行“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座談會”。20餘位來自東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的種糧大戶和養殖戶來到大連,這是大商所首次邀請基層種糧農戶走進期貨大廈參觀、座談。與之隨行的還有來自龍頭企業、基層政府和期貨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的代表。與會代表圍繞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現狀、風險管理訴求、“保險+期貨”試點情況等進行了溝通和交流,並對期貨市場進一步深化服務“三農”的舉措進行了探討。

  保障收入農民共話農業風險管理

  盡管一些農戶已經通過各類培訓和“保險+期貨”試點等方式,對期貨工具有了初步了解,但對於很多首次見到現代化交易大廳的農民來說,親密接觸後,更多了份信任與依賴。座談會上,一些種糧大戶和合作社負責人表示,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臨儲收購等政策相繼退出,農民急需能保障售糧價格和售糧渠道的好方法,大商所近年開展的“保險+期貨”和場外期權試點深受市場各方的關注和期待。

  黑龍江省哈爾濱雙農區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濱在座談會上表示,期貨市場在服務“三農”方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說:“2014年至2016年玉米連續三年掉價,本來不想種了,後來與大連良運合作,並通過價格保險建立了信心。”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今年杜濱種植玉米27300餘畝,產量預計2萬餘噸,為保證種糧收益,他與大連良運按1580元/噸的價格賣出了1萬噸玉米,約定今年12月30日交貨,同時還購買了價格保險。“購買保險能保證今年種糧不虧錢,我種糧更有信心了。”他說。

  嚐到了期貨市場保收益的甜頭,杜濱開始向下遊養殖產業拓展。他說:“年前我收購了一家牧場,原計劃養牛,現在我打算養豬了,這樣就構成了產業鏈條,等到生豬期貨上市了,就能得到更全麵的保障。”

  對於擁有耕地麵積28400公頃的黑龍江農墾趙光農場來說,“保險+期貨”模式實實在在地服務了農場的穩定發展。該農場場長王宏忠說,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主要麵臨著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兩類風險,自然災害目前已可以通過技術設施、種子改良等手段適當規避,但賣糧價格仍麵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2016年,農場參加了陽光保險、南華期貨的大豆“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很好地保護了農民的收益。今年,農場又積極參加了首批收入保險試點,更有針對性地對種植收入進行保護。他說:“收入險同時考慮了影響農民收入的兩方麵因素——價格和產量,有了收入保險,我們農民就真正享福了。”

  除了東北主產區,來自安徽省泗縣草溝鎮街南村的農民汪夫利也通過“保險+期貨”試點深刻感受到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汪夫利曾是一名航空兵,退伍後回鄉創業。他說:“種地再苦再累都不怕,最怕價格跌,最近幾年玉米價格連續下跌,種地越來越不掙錢,而且越豐收越擔心賣不出去。去年我買了玉米價格保險並獲得了賠付,聽說今年又推出了收入保險,以後我可以安心種地了。”

  多年來,國內養殖行業也飽受價格波動的困擾,而期貨市場讓養殖戶們看到了希望。我國養殖大縣——遼寧省黑山縣建國養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建國表示:“養殖行業風險很大,不僅受疫情疫病影響,還經受著價格周期性波動的衝擊。今年上半年雞蛋價格大幅下跌至成本線以下,很多養殖戶虧得很慘。合作社蛋雞存欄量約50萬隻,分散在200多家養殖戶,雞蛋是否掙錢關係著每家生活水平的高低。”

  據介紹,2013年雞蛋期貨上市後,韓建國便開始關注雞蛋期貨,他認為,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可以穩定養殖利潤,不至於在價格大幅下跌時讓養殖戶不知所措。他說:“有了價格保險之後,就可以鎖定利潤,養殖戶隻需養好雞產好蛋,將更多精力投入在食品安全上,提高養殖規模。”

  服務“三農” 龍頭企業和基層政府擔重任

  在座談會上,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一些對期貨市場認識較為充分、風險管理水平較為成熟的龍頭企業,一方麵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解決農民賣糧顧慮,另一方麵向合作的農戶積極傳播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主動承擔了服務“三農”的重要責任。

  大連良運集團糧油購銷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糧食貿易的公司,公司總經理楊傳輝表示,大連良運一直根據大商所的期貨價格進行糧食采購和銷售,在與農戶簽訂采購訂單後,在期貨市場上賣出保值,在保障農戶種植收入的同時,鎖定貿易利潤。

  據介紹,隨著場外期權試點的推進,楊傳輝也開始利用場外期權幫助農戶穩定收益。他們公司今年與國投安信期貨合作推出了一款大豆看跌期權,如果大豆價格下跌,農戶將得到價差補償,如果價格上漲,農戶也能獲得更好的利潤。對於“保險+期貨”模式,他表示:“‘保險+期貨’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不但有利於種糧農戶,而且也為國家減少財政補貼支出提供了好思路。特別是今年推出的收入保險,對我國農業將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農民種糧收益有了保底,就敢於擴大種植麵積,麵積大了就可以使用大型機械化設備,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發展進程也就加快了。”

  黑龍江象嶼物產農業集團負責人在會上介紹,現在農民麵臨三個問題,分別是種什麼、賣給誰、賣什麼價。公司依托自身的風險管理優勢,為農民提供多項服務,解決農民困擾。一是保服務,通過規模化、專業化服務降低成本,讓利農民。二是保收益,農民可以根據種植成本提前鎖定銷售價格,保障利潤。三是對貧困農戶保分成,根據大商所期貨價格變化,如果期貨價格上漲,可以進行二次定價。此外,公司還為農戶提供輔導種植的服務,根據大商所期貨價格和種植成本、運輸成本計算收益,幫助農戶選擇種植的品種,並利用期貨市場提前鎖定售糧價格。

  吉林雲天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將“訂單農業”與“保險+期貨”相結合,在保障農民賣糧價格的同時,也解決了農戶“賣給誰”的問題。該公司總經理張生介紹:“農戶在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時,與企業簽訂‘訂單合同’,約定糧食銷售價格,同時農戶自繳的保費部分由企業和期貨公司共同承擔,不僅使農戶在種植期就知道了預期收益,而且還解決了農戶資金緊張無力繳納保費的難題。”

  顧孝春是嫩江縣農業局局長,多年來,他積極引導當地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期貨市場,深深感受到了期貨市場在服務“三農”方麵的重要作用。

  據介紹,嫩江縣是黑龍江省最北部的一個產糧大縣,位於鬆嫩平原北端,地處高緯寒地,縣域耕地麵積1100萬畝,是全國耕地麵積最大的縣,也是全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縣,種植麵積最多時在600萬—700萬畝。

  作為一個產糧大縣的基層農業幹部,顧孝春感到責任重大。“如何讓農民賣得好,對於我們政府來說是一個考驗。”顧孝春說。2014年,嫩江縣政府與浙商期貨合作推出了大豆場外期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險+期貨”推出後,嫩江縣政府也積極支持。他說:“‘三農’服務的效果關鍵看農民收入的高低。從近幾年場外期權和‘保險+期貨’試點看,它們真正保護了農民收益,也探索了一條新形勢下農業補貼的新路,所以說是好項目。不過,目前無論是場外期權還‘保險+期貨’,試點覆蓋麵還是太小,我們縣參加試點的隻有22家合作社、11萬畝耕地、2萬噸左右的大豆,這對全縣110萬噸大豆產量來說,杯水車薪。希望能擴大試點覆蓋麵,讓更多的農民從中受益。”

  立足根本不斷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農業領域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相繼取消了大豆、玉米臨儲政策,在釋放市場活力的同時,麵臨著如何保農民利益的問題。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其中“服務實體經濟”位列三大任務之首。這也是大商所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早在2005年,大商所就陸續開展了“千村萬戶”和“千廠萬企”市場服務工程,設立專項資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續多年積極推動送信息下鄉;推進實施了“公司+農戶”“期貨+訂單”等一係列試點項目,努力促進農民增收。2013年以來,大商所支持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成功開展場外期權服務“三農”試點項目,不斷擴大試點規模,取得了較好效果。

  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在會上介紹了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情況和經驗。2015年,大商所支持相關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及涉農企業,在玉米、雞蛋等品種上開展了三個試點,初步探索出“保險+期貨”模式,為解決國家農產品價格補貼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徑,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據介紹,為深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2016年大商所立項支持了12個“保險+期貨”試點,範圍覆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安徽等省區,為4158個農戶提供價格保險服務,涉及玉米、大豆現貨20萬噸,共理賠482萬元,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同時,大商所立項支持了15個場外期權服務產業鏈試點,其中8個涉及農產品。今年,大商所進一步加大“三農”服務力度,立項支持了32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試點數量、單個試點規模較去年均有大幅增長,同時在價格險基礎上,探索開展收入險試點,不斷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另外,大商所將“保險+期貨”試點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優先支持在國家級貧困縣開展試點,在支持的32個試點項目中,有15個在國家級貧困縣。

  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期貨市場服務“三農”模式仍在不斷探索和創新。浙商期貨總經理胡軍表示,農民在種地賣糧過程中會遇到三類情況,一是糧食豐產,價格下跌;二是因天災等原因糧食歉收,價格上漲,農民收入下降;三是糧食豐收,價格也上漲,農民收入增加。第一種情況可以通過價格保險得到很好保障,第二種情況可以通過今年試點推出的收入保險保護農民整體收益。對於第三種情況,目前浙商期貨正在考慮創新服務模式,使農民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座談會上,大商所理事長李正強在總結發言時表示,為更好地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大商所將不斷加強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完善農產品品種體係,為產業避險提供更加豐富的品種和工具。二是穩步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為“保險+期貨”模式的創新和推廣提供更好的條件。三是繼續大力支持期貨公司、龍頭企業等在服務“三農”方麵開展有益的探索。

  李正強說,與會的種糧大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負責人在當地都有著較高的影響力,相較於交易所、期貨公司的宣傳和引導,大家的言行對於廣大農戶來說更有感召力。希望大家能成為利用金融市場管理價格風險的播種機、宣傳隊,用親身實踐現身說法,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金融機構要多講“情懷”,讓利農戶,共同努力,積極傳播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能,更深入地做好服務“三農”工作,不忘初心,穩步前行。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9-01 09:24:15

  上一篇:go 黃金突破7年下行趨勢 或再迎“爆發性”上漲
  下一篇:go 鄭商所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戰略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