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期貨
歸因理論:理性認識成敗的原因
妮妮的“怪毛病”
筆者自大學起,在心理機構做了數年的誌願者,工作後參加了某市名為“心聲熱線”的心理障礙幹預組織,接觸了一些被家長因“心理問題”送來谘詢的孩子。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筆者常常會發現其實有些孩子本身是沒有任何異常的,問題往往出在家長自己身上,體現在行動上,就成了一些不科學的家庭教養方式。如今很多家長已經不像祖輩一樣信奉“棍棒下麵出孝子”的嚴厲教養方式,的確,過於苛求和嚴厲的親子關係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情緒體驗,而個人的早期痛苦經驗會塑造不健康乃至殘缺的人格特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一定的道理,但進行表揚也要注意方式,否則隻會適得其反。
筆者曾遇到過一位叫妮妮的女孩,她的媽媽說妮妮雖然很省心,但是有一點不自信和畏縮,家長並沒有在意。後來妮妮染上了一個奇怪的毛病,遇到大型的考試就會肚子痛,接連缺席了鋼琴考級和期末考試,而去醫院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的病變。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交流,筆者漸漸發現問題所在:妮妮的家人對孩子的教養以鼓勵為主,總是把“你真棒”“真聰明”掛在嘴上。妮妮將這些表揚信息加以內化,成為一種“聰明”的自我認知,但是她不可能每一次考試都發揮得最好,為了一直維持自己在別人心目中“聰明”的形象,就對考試和競爭類的活動產生了恐懼,這種心理壓力直接導致了保護機製(生病—不考試—父母不失望)的啟動,由此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這種不適並不是孩子裝出來的,而是會給孩子帶來真實的身體的痛苦,屬於心理學上一種“身心疾病”。
歸因理論
心理學家韋納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成敗歸因理論,該理論分為二維、三維歸因,限於篇幅,本文僅討論二維歸因,具體見下表:

表為二維歸因影響因素
韋納的理論最引人注目的是歸因結果對於個體以後成就行為的影響,把成功失敗歸於內部/外部/穩定/不穩定的原因會引起個體不同的情感和認知反應(自豪或羞恥)。把成功歸於內部穩定原因(能力),會使個體產生自豪感,覺得自己的聰明導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敗歸於能力,則會感到羞恥。
歸因理論是近年來國內心理學家最感興趣的理論之一,因為它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學會正確積極的歸因是人們必須經曆的心理教育內容,學會歸因的過程是一個提高自我認識的過程。如果家長隻是模煳地誇獎孩子很棒,或者“真聰明”,缺乏具體的內容,很容易讓孩子將成功歸於自己的能力,出於維持和保護自我價值需要,就會為了避免失敗而產生逃避情緒,缺乏自信。更嚴重的情況是,長此以往,多次回避競爭場合,無法獲得自我確認,將會產生更為消極的人生態度,將失敗歸為能力不足,而逐漸將成功歸於運氣或者任務簡單。研究表明,把成功歸於努力的人,比把成功歸於能力的人,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的時間更長;把失敗歸於能力的人,比把失敗歸於努力的人,在未來的工作中花的時間更少。
對交易的影響
成年之後,激勵人們行為的動機更多是自發的,而非外界賦予。很多時候,人們行為的偏頗來自“心理罪”。換言之,並非人們的資質水平限製無法獲得成功,而是不科學歸因導致的認知失調讓人們退縮猶豫,抑或盲目自大,進一步影響了實踐過程中的努力投入,導致惡性循環。
交易過程中,勝敗乃兵家常事,在做總結的時候,人們往往隻關注技術層麵的經驗吸取,而對於成敗的原因卻沒有理性認識。資本市場中但凡出現較大的行情變動,“陰謀論”常常會盛行,2015年的“股災”如此,黑色係漲跌中也不乏“陰謀論”身影。很多時候,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是沒有紮實研究、認真布局、嚴格遵守紀律導致的,而會將其歸結為外界幻想中的敵人,或者僅僅是自己“運氣”不好。一旦虧損,第一步想到的不是去反思自身行為,而是趕緊上網查一查是否“有刁民想害朕”,甚至是去寺廟燒香祈福運氣反轉。而在盈利之後,往往沾沾自喜,篤定自己的投資天分,所以一旦牛市來臨,就會發現市場上人人感覺良好,甚至自居為“中國巴菲特”。
如果投資者將成功歸結於“能力”,會不自覺地減少努力,而在金融市場這個步步為營的“戰場”,當風險來臨,投資者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並非想象中那麼高超,便會開始自我懷疑,自亂陣腳,抗壓能力較低。要知道,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是幾乎可以完全自控的,提升空間也很大,而能力卻相對較為穩定。有天賦固然很好,但是依仗於此,難免會“傷仲永”。另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絕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上拚天賦”,這句話在投資市場上也是適用的。筆者接觸過市場上的一些頂尖交易員,無一例外,他們比普通人更加努力,幾乎是工作狂,這種情況下,如果普通投資者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又如何能追趕頂尖交易員輕鬆可以達到的高度。譬如,一位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的獲獎選手曾在某次交流會上問:有沒有人知道期貨公司三個以上可以報單的電話,全場無人應聲。他笑著問大家,那如果做交易的時候出現突發情況,比如計算機故障而期貨公司400電話占線怎麼辦,如何補救?依然無人應聲。其實,每一次的成功和失敗背後,都有著深刻的自我原因,將注意力集中到可以控製提升的範圍上,從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擁有柔韌穩固的自我認知,不斷自我進步,才能最終達到成功與超越,這是洞悉歸因理論的現實價值。
(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1-22 08: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