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4 返回首頁    go 期貨


大商所:產融結合 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圈

  11月18日,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在“2017機構大宗商品衍生品論壇”上致辭時表示,大商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圈,探索創新業務模式,推動期貨業與其他金融行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共生關係,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好的平台。

  王鳳海說,2013年以來,大商所圍繞改善市場參與者結構、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做了大量市場培育工作。針對機構投資者,大商所堅持共建、共享原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通過EDP培訓、業務培訓、考察調研等各類市場活動,推動機構投資者了解商品期貨運行規律,深入挖掘市場機會。同時,大商所加大新品種、新工具上市力度,為機構投資者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新渠道。2013年至今,大商所上市了6個期貨品種和1個期權品種,上市期貨品種總量擴大至16個,形成了糧食、油脂油料、木材、畜牧、化工和能源礦產等6大品種體係。特別是今年上市的豆粕期權,填補了國內商品期權的空白,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提供了更為豐富、靈活的風險管理工具和交易策略。此外,大商所加大業務創新力度,為機構投資者服務實體經濟搭建新平台,引導和支持保險公司、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參與“保險+期貨”試點和場外期權試點,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的合力;推出12隻商品期貨指數,為機構投資者開發商品期貨基金創造條件。

  經過持續努力,上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大商所期貨市場包括機構客戶在內的單位客戶持倉量占比達到46%,在豆粕、豆油、棕櫚油等成熟品種上,持倉占比接近60%,機構客戶已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其中,專業機構客戶成交量、持倉量占總量的比重分別為12%和17%,較2013年前均有大幅增長。

  王鳳海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係,把現代金融納入產業體係,使金融回歸本源,與實體經濟緊密聯係、互相支撐,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金融各專業市場迎來難得的曆史發展機遇。大商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建設多元開放、國際一流的衍生品交易所,努力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同時,以機構投資者為服務重點,大商所將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圈,探索創新業務模式,推動期貨業與其他金融行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共生關係,在服務實體經濟、拓展國際市場中,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更為寬廣的平台。

  王鳳海表示,為更好地服務機構投資者,大商所將進一步推動品種上市和業務創新,持續提升服務水平。一是配合“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戰略的實施,堅定不移地推進鐵礦石、棕櫚油、黃大豆2號、黃大豆1號等期貨品種的國際化。二是加快推出新品種、新工具,積極推進生豬、乙二醇、航運期貨的研發和上市,加快推出玉米、鐵礦石等期權,為相關產業企業和機構提供更為完善的避險工具。三是以倉單串換、互換、現貨價格采集、清算服務等業務為重點,加快推進場外市場建設,繼續推動基於大商所期貨品種的商品指數編製,積極引導基金公司開發以大商所期貨價格指數為跟蹤標的的ETFLOF產品。四是加快推進農民種糧收入保障計劃,繼續聯合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機構,穩步擴大“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等試點,不斷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五是探索近月合約活躍、主力合約連續,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在豆粕、玉米、鐵礦石期貨品種上研究推出期貨做市商製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成為期貨做市商。此外,大商所還將繼續完善市場參與者結構,在現有培育平台的基礎上,探索建立新的產融結合培訓基地,不斷加強對產業企業和投資機構的培育服務,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持續提升市場運行效率。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1-21 07:40:04

  上一篇:go 證監會:嚴查證券期貨市場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
  下一篇:go 避險情緒又回來了!黃金打破一個月沉寂直指1300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