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期貨
擺脫刻板印象:跳出交易舒適區
一則故事
來看一則小故事:在某茶館中,一位公安局長正在和一個老頭下象棋,突然,一個小孩跑進來對公安局長說:“快回家吧,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頭兒問公安局長:“這孩子是你什麼人?”公安局長回答說:“這是我兒子。”那麼,請問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局長是什麼關係?有人曾經拿這個問題問100個人,結果隻有兩個人答對。
如果仔細思考和推理,事情並不複雜,這個下棋的公安局長是位女局長,自然是孩子的媽媽,吵架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外公,而在許多人心目中,公安局長一般是男性,上茶館跟老頭兒下象棋的人也一般是男性。這是一個典型的刻板印象誤導人的判斷能力的故事。
人類的大腦是人體耗能最大的器官,為了節約資源,人們的思維具有高度分類傾向,即在認知過程中,不是純粹通過將客觀信息整合後得到認識,而是將認知對象歸類於某個特定類別的方式來認識,雖然這種認知策略可以提升信息加工速度,可是有時候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和偏差。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稱類屬性思維,是人們通過整合有關信息及個人經驗形成的集中針對特定對象的既定認知模式。作為認知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刻板印象有助於兼顧人們的認知過程,減輕認知負擔,節約認知資源,提高認知能力,從而使人適應複雜的環境。人們通過刻板印象,能夠快速獲得關於特定對象的概念,使得行為有明確的軌道。
人的內在世界像一個巨大的圖書館,人們把過去的每一類經驗都形成了一套係統書籍,儲存在圖書館中,當外界信息表現出和此類信息類似特質的時候,人們就把它自然地歸到這類分區。相應的,當人們提取某個概念時,在分區查找也相對容易很多。
刻板印象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穩定性。刻板印象在很多時候是與客觀情況相符,可以幫助人們準確判斷,不斷被認知過程驗證,從而一次次加深穩固。這個過程雖然從幼兒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和存在,但有時候人們甚至無法意識到它的存在(它在內隱層麵得到渲染和保持)。無法意識到,就很難被修正,因而刻板印象顯得尤其頑固。
二是自動激活。刻板印象會自動激活相關的行為,典型的情況是,刻板印象激活會使得人們產生與刻板印象相一致的行為,即同化效應。例如,在年輕大學生中激活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結果導致年輕大學生走路速度變慢。讓兩組大學生分別描寫教授和足球流氓的特點與生活方式,以此激活有關此類群體的刻板印象,在之後的選擇題測驗中,激活“教授”的學生比激活“足球流氓”的學生答對的問題更多。
三是信息采集偏差。形成刻板印象之後,為了保持刻板印象的一致性,人們會出現選擇性注意,隻關注證實期望的信息,忽略不一致的信息,並且再次及更多進行選擇性記憶,那些與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往往被保留得更好。
對投資的影響
在投資過程中,人們也不能擺脫大腦認知的“偷懶”模式影響。在選擇品種的過程中,由於同一板塊的品種具有某些聯係和相關性,人們可能會以偏概全,覺得它們的表現應該是一致的。以螺紋鋼為例,它與其他黑色係品種的夜盤交易時間不同,會提前結束,有一些投資者覺得同板塊的其他品種在螺紋鋼收市後的走勢可以為第二天開盤的走勢提供參考,於是據此來進行布局操作。且不說一夜之間有可能出現新情況、新信息,同一板塊內部出現分化也是經常有的事情,先驗主義的結果是交易策略出現偏差。當人們入場之後,會篤定自己的方向,在不知不覺中思維僵化,產生了對抗相反信息的能力,以維持認知一致,即便得到了與自己開倉方向相反的信息,也可能忽略,甚至轉頭就忘。
由於刻板印象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自動影響,人們更應該積極樂觀地去看待市場,因為如果覺得交易是極其困難的,那麼可能會激活負麵的行為模式,使得個體完成任務的水平降低。在任何消極刻板印象的情境中,個體都有可能產生壓力感,而這種壓力會反過來束縛人們的正常發揮,得到不好的交易結果,從而更加強化這種消極印象,產生刻板印象的自證現象,潛在地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雖然刻板印象具有穩定性,但也並非一成不變,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接觸那些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信息,以數量來壓製信息采集偏差。對投資者來說,就是要跳出交易的舒適區,去接觸那些與自己認識不一致的信息,全麵思考問題,對每一個決策都能從正反兩方麵來考慮,穩紮穩打,力求做到公正和客觀。 (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14 08: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