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期貨
蘋果期貨獲批上市 12月22日在鄭商所掛牌交易
周五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證監會已於近日批準鄭州商品交易所開展蘋果期貨交易。綜合考慮各方因素,蘋果期貨合約將於2017年12月22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這意味著全球首個鮮果期貨品種即將在我國上市。
開展蘋果期貨交易,是證監會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期貨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安排。蘋果是天然的“扶貧”果,其主產區與我國重點扶貧區域高度重合,蘋果種植是當地農戶重要收入來源。蘋果期貨上市後,有助於形成公開透明的蘋果市場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製,為市場各方提供價格指導;可為市場提供套期保值、防範價格風險的工具,穩定產業企業生產經營;以期貨市場為橋梁,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期貨+訂單”以及“保險+期貨”等模式,有效轉移種植和生產經營風險,保障農戶收益穩定,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實現蘋果主產區精準扶貧的目標。此外,蘋果期貨上市還進一步豐富了期貨市場品種體係,拓寬了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的廣度。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消費國。2016年,我國蘋果表觀消費量約為4254萬噸,產量約為4380萬噸,產值約為2320億元,是我國產量最大的水果品種(不含瓜類),在我國水果產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我國也是蘋果貿易大國。2016年,我國蘋果國際貿易量合計達到138.9萬噸。其中進口量6.7萬噸,出口量132.2萬噸,創曆史新高,我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蘋果出口國。
蘋果種植廣泛分布於我國25個省份,其中黃土高原地區和渤海灣地區是傳統的蘋果優勢產區,山東、陝西、甘肅、河北、河南、山西及遼寧七省產量合計占國內總產量的90%以上。我國蘋果產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價格完全由市場供需主導,主要受宏觀經濟形勢、天氣、主要經濟作物比價、出口及市場預期等多方麵因素影響。
近年來我國蘋果產量逐年增加,價格波動頻繁,不同年度間差別較大。由於缺少有效的遠期價格指導和避險工具,產業鏈的相關主體難以主動應對市場供需變化,隻能被動承受價格波動風險,經常造成果農和企業盲目囤積蘋果,出現“果賤傷農”、企業損失嚴重的情況。上市蘋果期貨,有利於產業主體管理經營風險,穩定果農收入,有利於完善蘋果價格形成機製,樹立權威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產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我國農村地區。在農業部認定的122個蘋果重點縣市中,有33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涉及數千萬果農,蘋果種植是果農創收的主要來源。
對此,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市蘋果期貨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能力,發揮期貨市場的專業優勢,助力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的實施。一是有利於提升主產區的定價能力和果農銷售的議價能力,涉果企業和果農可通過公開透明的期貨價格,把握市場行情,提高企業效益,穩定果農收益。二是可以在蘋果產業和資本市場間搭建橋梁,實現傳統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期貨+訂單”以及“保險+期貨”等模式,支持和引導貧困地區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資源,使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有序流動。三是可以發揮期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強化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的帶動作用,推動發展規模化種植,提高蘋果生產的集約化程度,推動蘋果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有利於提高我國蘋果產業的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提升我國蘋果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蘋果出口數量,提高蘋果銷售價格。
目前,我國商品期貨交易品種覆蓋了農產品、有色金屬、建材、化工及能源等領域,但是境內外都尚未上市鮮果類期貨品種。蘋果期貨的上市將完善我國商品期貨體係,開創我國乃至全球首個鮮果類期貨合約交易,有利於增強我國蘋果定價國際話語權。
從市場基礎看來,目前蘋果已經具備了開展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一是現貨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充分;二是現貨規模大,可供交割量充足;三是檢驗指標一致,可製定引導性標準;四是容易儲存和運輸,便於組織期貨交割。記者了解到,鄭商所從2014年就開始關注、跟蹤、研究蘋果現貨市場的發展動向。2016年,在證監會的指導下,鄭商所成立了專門的蘋果期貨研發小組,開始深入研究蘋果期貨合約設計。目前鄭商所已完成蘋果期貨合約、規則設計和相關準備工作,蘋果期貨上市條件已成熟。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按照證監會要求,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投資者教育和輿論宣傳,切實履行交易、結算、監察等重要環節的監管和服務職責,注意防範和妥善化解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確保蘋果期貨平穩推出,促進期貨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責任編輯:DF314)
最後更新:2017-12-10 2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