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 返回首页    go 美团网


从红包设计的产品逻辑,看饿了么、美团外卖的各自烦恼

点击播放 GIF/34K

作者丨蓝胖子 文丨PM成长之路(pmupday)

全文共 3475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

—— BEGIN ——

借助红包这个点,去反推产品,反推对方产品经理的思考过程,最后反推出需求的最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反推的过程,而这过程恰恰是学习和分析产品的好方式。

8 月 21 日,传了许久的百度外卖出售给谁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至此,外卖江湖的三国杀,转变为两虎相斗,似乎也在朝着如同滴滴、快的剧情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 2017 年上半年的外卖市场报告来看:饿了么以 41.7%份额保持领先,美团外卖以 41%随其后,百度外卖仍保持着 13.2%的份额。那如今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并,份额将超过 50%。

有趣的是,尽管在合并前,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低于饿了么,在百度外卖传出出售时,美团并无意参与报价收购。

好了说完了背景,就该说一说对于饿了么、美团外卖这两家各自的烦恼,当然并不是讲什么高深的战略与市场思考,而是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去讲述产品的不同,从而探究饿了么、美团外卖的各自的烦恼。

基于“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产品行为的背后,是对当下困局的解题方案

不需要去考虑大的战略等层面,产品经理完全可以把产品,当做是解题答案,从答案去反推问题,反推产品的推演逻辑,从而推测出背后的核心问题。

做产品是正向操作,基于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题获得答案。而分析问题,应该从产品出发,去反推问题,反推逻辑,从而推测背后的核心问题。

那这一次发现的切入点是什么呢?

那就是——红包。

当用户在下单后,可获得一个红包可分享出去,自己和朋友可进行红包的领取,为下一次购买提供优惠的机会。

对于属于高频的外卖市场来讲,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属于比较标准的模式。

红包是个滚雪球的模式,行成一个闭环,同时也会基于红包的分享,吸引更多的人进来领取——因此是个很好的模式,很多高频、低频的产品都在推行这样的模式。

但红包和红包可是不一样的。

请看下图,这是饿了么、美团外卖两家分享出来的红包截图,这是分享给朋友的效果:

下面那我就结合着红包,去讲一下推演思路,以及各自的烦恼。

饿了么

如果你有留意过的话,饿了么的红包,基本上都是以异业合作为主。

如果是分享给好友的样式的效果来看,乍一看会以为是一条微信图文消息,加之又是异业合作,基本看不出是饿了么的分享红包。

打开页面,主要的 Banner 展示位,也是广告,甚至都有“广告”的标签。

如果一般的思考会是这样的:

伪装成图文消息,会增加用户点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打开率,用于打开后如果该账号与饿了么账号自动关联,会自动领取,也就增加了领取。

从红包的特性来讲,用户拿到了优惠券,就会产生消费的可能,自然会带动活跃。

关于 Banner,是由于红包的分享流量比较客观,可以通过广告的形式,去分摊发放红包获得成本,同时也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我们看到:不光是发放自己的红包,还有异业合作的红包发放——看模式很完美呀,那有问题吗?

有的。

问题就是:用户为什么会主动分享红包?

只有有了用户的主动分享红包,才会有后续。

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饿了么的活跃用户数比率上要比美团外卖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份额高的原因;同时饿了么一直推行的会员制度,也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整体的活跃用户数比率要好很多。

那作为获得红包的唯二方式(领取他人红包;领取自己分享的红包),自然用户的主动分享率会高。

那既然主动分享率高,也就保证了流量,自然后续也是可以转起来的,那难道就剩下唯一的原因:分摊红包成本了。

当然,分摊红包成本,或者说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固然是让业务能够持续发展的因素。

那站到这个产品的角度,除了分摊红包成本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据公开数据显示,饿了么目前的用户数为 1.3 亿,比起美团的近 4 亿用户数来讲,用户数要少很多很多。

如果去获取更多的流量和用户,是饿了么未来能否胜利的关键胜负手。

那回到刚刚的那个红包链路:

既然饿了么的用户主动分享率较高,就有很高的曝光率,对于饿了么当前的用户来讲,点击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在保证原本用户领取的同时,非饿了么用户也会领取,那不就获取了一个用户嘛?

那从这个角度继续往下推演:

如果我借助伪装成图文信息流,那对用户点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势必会产生新的用户。

如此看来,红包的分享,就变成了或者一直是获取新用户最廉价,但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那发放异业合作的券呢?

一样的。

对于异业合作,本质上就是流量互换——通过双方的流量互换,希望实现 1+1>2 的流量效果,也是一种比较低成本,但不是最直接的方式。

比如目前据笔者所知,在微信钱包里,如果购买火车票后,会获得一张饿了么的红包。

这也是异业合作,一种更深入的合作模式——通过关联场景的异业合作,可以低成本的获得用户,获得流量。

总结下来:

对于产品来讲,关心的就是两点:流量和转化。

对于当前的饿了么来讲,转化做的很好,那么少的用户数,能够获得那么高的市场份额,足以说明问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流量问题了。

因此,饿了么基于流量出发问题出发,然后通过红包模式来解决问题。

看样子效果不错。

那这个方案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其实还是有的,伪装成图文消息,确实是个方案,可以诱导用户进行点击。但由于太过于伪装,导致无法很好的表达出业务,除了底部的来自分享源的展示,很多用户看到后,根本不会认为是个外卖可领红包的消息。

当然这或许是饿了么的有意为之,但如此一来,势必会将需要红包,但对该信息无感的人过滤掉。

从笔者看来,如何更好地将信息与业务结合起来,是接下来要优化和改进的点。

最后更新:2017-10-08 04:06:34

  上一篇:go 美团旅行独立APP上线,彰显美团点评做大旅游市场的决心
  下一篇:go 美团点评AI技术受赞,或帮助中国赶超美国AI领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