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
人物
满街尽是川菜、湘菜、粤菜馆,却少见赣菜馆,是因为口味难吃?
前几天在某问答中看到这么一个问题,题主说在他们那儿满街尽是湘菜馆,却看不到江西菜,究竟是为什么?同样的,很多美食街也是经常打着川菜、粤菜的牌子,却很少看到独树“赣菜”的旗帜,这是为何?难不成是因为赣菜的口味不行?
自然不是。
如果提及川菜,人们很自然地就能联想起川菜的“麻辣”来,再深究口味便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代表作品也能如数家珍地背出来,什么回锅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深受家常菜的青睐。提及湘菜,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剁椒鱼头、牛肉粉、辣椒炒肉,同样的,湘菜的辣也是深入人心,而这种辣味不同于川菜的“麻辣”,更多的是纯粹的辣,深入肺腑的辣味。至于粤菜,可以说的就更多了,粤菜下分多个流派,广州菜、潮汕菜、客家菜、顺德菜,而且甚至连每个小流派都有拿得出手的名菜,广州菜中的白切鸡、潮汕菜中的牛肉火锅、客家菜中的梅菜扣肉、顺德菜中的醉鹅,粤菜的风格虽说多变,却也离不开一个“鲜”字。
但是说起赣菜来,除非是江西本地人或是和饕叔一样的资深吃货,不然真的很难讲出赣菜的口味特点来,甚至赣菜中的经典菜式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何?这也是为什么美食街少见赣菜馆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赣菜的风格多变,经典菜式几乎融入其他菜系中,所以四大菜系只有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八大菜系只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十大菜系也不过是在八大菜系的基础上加了鄂菜、京菜。
赣菜的口味可以说是一地一味,不同区域间的口味喜好差异极大。南昌一地菜肴以煸炒、煨焖为主,喜辣味,辣味包罗了川菜的麻辣也包含了湘菜的纯辣,都说“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实际上也只是“南昌人怕不辣”而已,却也足以见得赣菜中“辣”元素不输川菜、湘菜。而九江一带,菜肴以蒸、煮、炖为主要烹调方式,口味喜好趋于食材本味,追求食材自身的鲜香,尤其是对于鱼类的烹调更是堪称出神入化,完美地诠释了一个“鲜”字。赣州菜呢,多是小炒为主,又独创了“粉蒸”这一烹调方式,口味上虽无明显的偏好,但在食材的选料和切配上较为苛刻,近乎苏菜的严格。再上饶、鹰潭、抚州、景德镇等各地,又出现了熏、腊为主的特色菜肴。
如此看来,赣菜口味几乎包罗了八大菜系所有口味,烹调方式更是蒸、炒、煎、炸、煮、炖、煨、焖、腊、熏齐上阵。这很大程度上也与江西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有关,江西东邻福建、浙江,南接广东,西靠湖南,北边与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属于长江流域重要地区。文化交流、经济交流,自然带动了美食的流动融合。加上江西多山、多湖、多河流,更是将地域切割成一块块独立的小位面,导致了各地美食的蓬勃发展,风味各异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正是因为赣菜口味面面俱到,那也导致了赣菜平平无奇,口味繁杂也就使人们很难对赣菜产生极其深刻的映像。不过赣菜的代表作品确实不少,只是很多人将这些菜与其他菜系混淆了而已。譬如说粉蒸肉、南昌韭菜盒子、腐竹烧肉、酒糟鱼、莲花血鸭、鄱阳胖头鱼、井冈烟笋、萍乡烟熏肉等等,哦,还有标志性极强的“炒粉”,江西的米粉种类繁多,味道独一无二,这也是其他地方都比不上的,比如江西的上饶地区就有铅山汤粉、玉山炒粉,南昌地区又有南昌炒粉。只不过要是问哪种炒粉更好吃,那可就为难人了。
如此看来,之所以少见赣菜馆,既不是口味不如人意,也不是难有难得出手的菜肴,实在是因为赣菜品类繁多,口味多变。你想,一个人上川菜馆、湘菜馆,自然喜好点些招牌的辣味菜式;上粤菜馆,图的就是那口鲜味;上苏菜馆,吃个赏心悦目。那么赣菜馆呢?那就尴尬了,不懂吃的人也不怎么好点菜。这也导致许多根正苗红的赣菜通通被归进“土菜馆”“家常菜”“外婆菜”之流,难以扛着“江西菜”的旗帜招徕生意。
最后更新:2017-10-08 04: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