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
機器人
湯曉鷗說,人工智能正在經曆一場“文藝複興”
在剛剛結束的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峰會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發表了名為《人工智能的中國式文藝複興》的演講,這位名副其實的科學家卻將目前的人工智能熱比作一次“文藝複興”。
以電影和文藝作品開場,湯曉鷗提到了最近大家都看了票房奇跡《戰狼2》。
不論電影素質如何,這部僅在中國一國票房收入就超過53億人民幣的國產電影是過去多年中國電影不可想象的一個裏程碑。
而這個裏程碑的關鍵是原創,是十多年來中國電影工業在“原創”這件事兒上傾注、沉澱的一次爆發。
這個電影10多年前是否會發生?不會。那時候我們每個人花不到1美元,可以在大街上買到任何的好萊塢大片,不會花十幾美元去電影院看這個電影,那時候中國不會有好的原創電影。
上海是中國現代文化發源地之一,上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電影好像並不落後於全球,當時的許多導演、演員以及一些電影作品在世界上都十分知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原創和原創者抱有敬意,並有人願意為真正的好作品買單。
人工智能工業界正在興起一場文藝複興,湯曉鷗從兩個層次說明了人工智能與文藝複興的相似性:
在往遠一點看,今天我為什麼要講文藝複興,14到17世紀它真正的起來,有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有一個必要條件,也是對原創的尊重。因為有了這些,才有了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莎士比亞等一係列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家。
我們總是聽到Google的聲音,聽到AlphaGo、穀歌的自動駕駛等等,為什麼總是聽到Google的聲音?一個原因是Google一年的研發投入是120億美金,這是研發燒掉的而不是整個公司的日常運營花費,正因為這樣,才會有AlphaGo、自動駕駛等技術。
2014年穀歌就願意付6.6億美金買一個小初創公司,這個公司隻有12個人,沒有任何的產品落地,就是用深度學習在玩遊戲、下棋。他們會花這麼高的價格來買這樣的一家公司。如果在我們中國的商業環境下,可能花幾百萬美金挖人就夠了,這樣肯定經濟效益更好。但是,就不會有後來的AlphaGo了。他們願意投入,就是對原創技術、對人才的尊重,才會有後麵的AlphaGo。
人工智能曆史上,2016年並不是第一次春天而是第三次。在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分別有另外兩次人工智能技術熱,但那一次都沒有像這一次影響範圍那麼廣。從曆史來看,2013年Google點燃的確實是“複興”之火,但複興的背後是更多的原創。
在Google之後,蘋果、微軟、Facebook、Amazon、IBM紛紛加入了人工智能市場,開始研究。而商湯科技幾乎是最早參與到這場文藝複興中的一股中國勢力。
2011年我們開始做深度學習,當時應該是最大的華人團隊。2011到2013年全球最頂級的計算機視覺學術會議CVPR/ICCV上,29篇文章涉及到深度學習,14篇由我們一個實驗室做的,做了全球的一半。
2015到2016年,ICCV、CVPR、ECCV三個頂級國際會議上發表的文章數量。微軟124篇,CMU86篇,商湯和我們實驗室一起76篇,全球前三名,我們是整個亞洲唯一前10名的團隊。
對比一下百度、阿裏、騰訊,三家的估值加起來在9000億美金上下。三家公司加起來的文章數是13篇。
與其它的中國公司主要研究技術的應用落地不同,早期的商湯科技專注於核心算法的突破和創新。
在人臉識別領域,商湯科技曾在2014年與Facebook進行過一場比賽。商湯以20萬人臉數據進行訓練,最終以99.5%的正確率勝過了Facebook以750萬人臉數據進行訓練的AI——這背後是連做了3~4個以前沒有的算法。
這個算法被公布後的第二年,人臉識別的應用開始大規模在中國的互聯網產品裏落地。
中國大陸已經成為Google搜索關鍵詞“Deep Learning”最頻繁的地區,即便這裏不能正常使用Google
原創能力是人工智能領域重要的因素,不隻體現在技術落地,甚至在市場認知和公眾領域也是如此。
大家都非常熟悉AlphaGo,在AlphaGo之前我和投資人講深度學習,沒有人願意聽,也沒有投資人關心。但是這盤棋下完之後,投資人開始回過頭和我講什麼是深度學習。AlphaGo在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緊接著一年後Google在中國搞了AlphaGo2,在中國和柯潔下了非常精彩的幾場比賽。那幾周,國內的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但國外的熱度其實就沒有那麼高了。做原創,第一次做這件事是最重要的。就像捅破窗戶紙一樣,第一下很重要,第二下就不那麼重要了,你已經知道房間裏麵發生什麼事情了。
而商湯能夠成為這一場文藝複興中唯一一家最具原創能力的公司,除了商湯自身的奮鬥之外,也有環境發生改變的原因。
在人工智能領域,做原創的事情的意義不僅巨大,而且也是讓人工智能“繼續火下去”的關鍵。業界的一些聲音認為,這一次人工智能的春天可能止步於“弱智能”,一旦工業界的應用需求無法被學術界現有的成功滿足——即達到這一輪技術天花板——人工智能就會退火。
湯曉鷗說:
400家公司意味著過去一年半的時間,每天簽約一家公司。我們用我們的深度學習平台為核心大腦,在做人臉識別,在做芯片、醫療、自動駕駛、金融,手機等14個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研發,和14個行業的合作夥伴合作,我們會反饋回來大量的應用需求和數據,形成完整的閉環、正循環。去年的雙創活動中,很榮幸和百度被選為代表中國人工智能的兩家企業,參加北京地區的展覽。
商湯科技在內部建立了從原創算法到應用落地和數據反饋的一整條鏈路。這意味著商湯科技並不打算做一個受限於學術界算法天花板的企業,而打算親自參與到緩步提高天花板的進程中去,並且確保讓這種學術上的進步能第一時間反應到工業界裏。
在今年融資4.1億美元之後,商湯科技更是有了足夠的彈藥,讓這家新銳公司擁有了與國際巨頭打一場不對等戰爭的儲備。
在演講的最後,湯曉鷗有些激動的把商湯科技比作《上甘嶺》:
我這個年齡的人,對《上甘嶺》這部電影都很熟悉,當時打的最後一場戰鬥,也就是一個連。我們120個博士,也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人數。如果我們這隻隊伍失敗了,打散了,守不住《上甘嶺》,中國人工智能的三八線也就基本結束了,謝謝大家!
最後更新:2017-08-31 2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