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機器人
AI大神集聚徐匯濱江,人工智能峰會分論壇全程高能!
昨天的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峰會人氣火爆,無法來現場參加的小夥伴也不要遺憾,小編已為大家整理了下午分論壇的精彩內容,歡迎圍觀!
分論壇一:智能暢想 卓越城市
本次論壇開創國際先河,首次將城市規劃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匯聚了全球城市規劃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優秀人才,圍繞城市規律的、規劃設計智能輔助等議題展開討論,分享前沿思想觀點,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城市規劃的結合點,暢想智能規劃未來。
分論壇中,世界人工智能城市規劃聯盟宣布成立,並發布《世界城市規劃人工智能宣言》。
在主旨演講環節,同濟大學吳誌強副校長首先帶來關於“人工智能與城市規劃”的報告,隨後阿裏巴巴集團合夥人兼資深副總裁、阿裏雲總裁胡曉明,中國工程院辦公廳知識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劉暢,平安科技首席科學件兼智能引擎部總經理肖京,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等業界專家權威也結合各自專業領域帶來精彩演講,學術氣息與科技感的交織將會場氣氛推向高潮。論壇的最後,在吳誌強副校長的主持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王德教授、軟件學院曹布陽教授與產業界的三位專家進行了圓桌討論。
本次峰會與分論壇為學界和業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交流和學習機會,力圖打造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端前沿交流平台,從而更好地引導和推動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和產業創新。
分論壇二:腦機融合,未來之路
本場論壇聚焦最前沿的國內外技術趨勢—“腦機融合”,集聚國內外腦機融合領域的行業專家、領軍企業。中科院院士張旭、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布朗大學教授Arto Nurmikko、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榮明、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林龍年、複旦大學教授馮建峰、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張崢、中科院上海微係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林、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盧策吾、亞馬遜AI產品中國區負責人王宇博、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以及氪空間副總裁董博均參與了此次論壇。
嘉賓們從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基於腦機製和數學理論發展智能算法、仿生視覺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能會帶給人類的挑戰等方麵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對國內外類腦計算研究進展進行介紹,探討相關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腦機融合作為當下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學科,吸引了眾多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創業者與愛好者參與進來,現場爆棚。在場觀眾均聚精會神 地聆聽嘉賓的分享,大家對人工智能與腦科學結合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分論壇三:技術突破 商業價值
點擊播放
GIF/1208K
論壇上,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博士以題為“人工智能的一天”的演講引爆全場,他通過直觀的視頻演示,生動地展現了商湯科技多項原創AI技術在各類生活場景的應用。徐立表示:“人工智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遙遠,它早已悄然滲透至人類社會中的各個領域,成為超越人類的生產工具,並帶來全新的交互方式。未來,基於視覺識別的人工智能技術更將對社交、遊戲、電商、廣告、影視等行業產生顛覆式的變革。
在隨後以“MIT(麻省理工學院)與中國人工智能”為題的圓桌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MIT博士湯曉鷗,MIT執行校長、計算機與工程係教授 ERIC GRIMSON,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MIT博士虞晶怡,香港中文大學教授、MIT博士林達華,雲峰基金創始人、MIT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的李穎等就MIT的教育特點、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習時機、國內學生如何申請MIT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誌清在開場致辭中透露,國家層麵已經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上海正在製定進一步的落地意見,名稱叫做"AI@SH",分四個板塊對接國家的發展規劃。
分論壇四:開放生態 合作共贏
點擊播放
GIF/829K
當天的分論壇上,Arm總監金勇斌,百度度秘事業部副總經理葛行飛,KneronCEO劉峻誠,Face++副總裁謝憶楠,星環科技創始人孫元浩,地平線副總裁、首席雲架構師吳強分別作了 “開放的生態加速AI時代到來”;“對話式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開創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 “人工智能商業化2.0” “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演化和應用”“端雲協同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等主題演講。
點擊播放
GIF/324K
秉持開放共贏的態度,嘉賓們就整個產業如何構建一個較以往更開放、更靈活的協作模式和生態係統,解決未來對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要求,加速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表達了各自的看法,並就AI崛起三要素(計算能力、算法、大數據)的未來發展趨勢和人工智能對傳統行業的挑戰和機遇深入交換了意見。
基於過去的認知,未來15年,人工智能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無人超市……人工智能通過超人感知能力提供的內容服務正在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傅新華認為,“人工智能產業雖然剛剛起步,但在未來的若幹年,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甚至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生態。”
分論壇五:數據驅動 智能應用
點擊播放
GIF/1323K
從計算機誕生至今,我們開始讓它們用人類的語言與我們交流,並且在許多領域有了大規模的產業應用,而人工智能正在從人機交互領域切入,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 以人機交互產業應用為核心,在本次分論壇上,大家一起探討實現人機自然交互背後的AI技術,人機交互的創新應用及可能產生的顛覆性影響力。
嘉賓們詳細闡述了上海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的戰略部署,以及以產業應用為驅動,推動產業鏈整合和產業生態培育的整體策略。並就人工智能產業應用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展開了討論,提出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實際場景,再通過應用積累數據,優化算法,破解技術難題,是推動產業發展的良策。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黃甌在致辭中介紹,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把人工智能的技術和產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上海市經信委牽頭編製《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期待10月份可以和大家見麵,努力打造人工智能發展的高低,助推科創中心的建設。
隨著峰會的召開,“上海人工智能發展集聚區”也在徐匯率先正式啟動。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說,到2020年,徐匯基本構建起完備的人工智能生態體係,建成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形成百億級規模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重點構築“一核一極一帶”的科創空間格局,著力構建應用驅動、協同創新、產業集聚、生態培育“四位一體”的人工智能發展體係。“一核”是徐家匯—楓林創新核,依托複旦、交大、中科院等院校研發優勢,打造人工智能源頭創新策源地。“一極”是徐匯濱江創新極,重點建設100多萬平方米的西岸智慧穀,其中已經建成高200米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將成為未來上海人工智能國際總部基地,與浦東張江科學城和國家科學中心東西唿應。“一帶”是地鐵15號線串聯的漕河涇到紫竹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帶,目前已經正式啟動建設近100萬平方米的徐匯北楊人工智能小鎮。
讓我們一起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共同期待徐匯的未來建設!
最後更新:2017-08-31 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