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機器人
人工智能醫療鏖戰記:BAT們暫時落後,IBM領先了一把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溫淑萍夏秋之交,人工智能醫療(AI醫療)的火苗,終於燎原。
8月初,騰訊攜“覓影”——一款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產品,正式進入AI醫療領域,主攻早期癌症診斷。
這之前一個月,阿裏攜手萬裏雲正式發布“Doctor You”AI係統,主攻醫學影像診斷領域。
在醫療方麵,百度人士稱,“不久將會有大動作”。目前,百度所有的業務都在從認知計算、深度分析方麵融合和切入。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醫療已經在和一些醫院合作,推進AI醫療的發展進程。
當BAT將AI醫療這把火點得更旺時,實則身後早已經占了數十家AI醫療細分企業。燎原之際,亂象也在孳生,“好多人都在往這兒蹭,原來做移動互聯網的融不到錢,現在都說自己是人工智能。”
AI醫療這把火的點燃者是IBM,2016年“沃森腫瘤”(Watson for Oncology,WfO)入華,但這把火真正燃燒起來的時間是2017年5月,伴隨著臨床醫學界“機器人是否會替代醫生”的爭論,火苗迅速蔓延至各個角落。
這是一個7年之後將達到1270億美元的市場,在中國,這個市場的容量將於今年突破百億元,而在明年會翻番超過200億元。
無論是醫療行業人士,還是這個領域的創業者,他們都認為AI醫療由於其真正切入到醫療核心的特性,將是真正掀起醫療變革的工具。AI醫療熱潮來臨,開啟一個時代的同時,會結束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的贏家並不一定是BAT:在互聯網交易時代,流量是製高點;但是在新的時代到來之際,流量已經失去了決定性作用。
AI診療之旅
8月22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石家莊市)三樓,一間房門掛著“國際智能”的門牌。
這家醫院的腫瘤治療中心主任安永輝稱,之所以寫“國際智能”,是因為北方人不喜歡聽到“癌症”這兩個字,這是為了減輕進入這個房間患者的壓力。這裏是IBM沃森腫瘤的一個診療中心。
黃磊說,他選擇使用沃森腫瘤,是想母親在就醫這條路上少走彎路。一個星期前,他66歲的母親檢查發現得了宮頸癌。黃磊的求醫心理代表著多數患者的共同心聲,多數患者都希望快速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使用沃森腫瘤係統前,黃磊母親已經做了腹腔、盆腔等CT掃描。腫瘤科醫生王薇,根據沃森係統詢問、再次確認的步驟輸入各種參數。參數填好、提交約10秒,係統給出病理結果。
沃森腫瘤係統同時給出多個治療方案,第一位綠色,即推薦首選性的;依次為橘黃色供參考方案和粉色不推薦。
優先推薦的治療方案不是手術,是根治性放化療。安主任說,根據診斷的結果他在往常製定治療方案時也會剔除手術。
沃森腫瘤優先推薦的同步放化療方案中,列示了療程、最高的生存率、不良藥物反及發生概率,包括藥物禁忌症和具體用藥劑量等。頁麵右上角,是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症紀念中心編製的相關文獻,藥物使用則是NCCN指南。據了解,目前,中國的藥理論依據大部分也是根據NCCN指南。
橘色供參考治療方案,相對於綠色治療方案,資料效果和副作用都會提高。而粉色治療方案則會對患者的現有健康更加不利,且並發症和副作用大幅提升。
黃磊沒有絲毫猶豫地選擇了係統推薦方案。
時間遠少於預期,按照以往流程,各項檢查結束後,醫院會組織相關手術科、放療科、化療科、腫瘤科等專家們會診,通常這一時間需要三天,如果遇到某一專家有特殊事件,會推延至4天或者5天。
黃磊算了一筆帳,如果到北京就醫,從檢查到治療一個療程,所有成本疊加或許要到5萬元左右,沃森單次使用費5000元。
目前,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沃森腫瘤係統正在試運行階段,當地物價局還未定出收費標準。
安永輝稱,沃森腫瘤的結論時間短、信息廣、案例多、治愈率和用藥情況等明確,正中患者的內心。這也是患者們快速接受的主要原因,到目前預約人數開始排隊。安主任稱患者們的接受程度,遠超出他的預期。
3月28號,百洋醫藥與IBM簽約,成為沃森腫瘤的中國獨家代理商,並於4月19號正式進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腫瘤醫院院長張曉春稱,今年初開始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最後與百洋醫藥簽注了合作協議。4月27日,沃森國際腫瘤診療中心開診,接診了第一批病人。
張曉春稱,沃森腫瘤接診的33例肺癌病人,MTT專家做的治療方案和沃森給的方案進行比對,得到的結論一致率是96.8%。
這一消息迅速在業界傳開,AI醫療的火正式被點燃。業界紛紛討論,臨床醫生們是否會被機器人替代,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預約沃森腫瘤。
AI醫療大火迅速蔓延,在中國,沃森腫瘤的會診中心已經達到了120多家。百洋集團創始人付鋼稱,AI醫療會顛覆整個醫療。
IBMWatson Health中國區總經理郭繼軍稱,IBM內部特別不喜歡人們把沃森腫瘤係統叫做沃森醫生,因為沃森的開發是給醫生做夥伴,提高醫生的診療水平,而不是取代醫生,沃森腫瘤非常精確的定位是醫生夥伴。同時,沃森腫瘤具備了邏輯、推理、認知的方法。
互聯網醫療的落寞
一些人工智能領域企業人士認為,AI醫療的出現,或將推動互聯網醫療時代的轉型和結束。互聯網醫療時代,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說,這是PC時代的夢想,但這個夢不深入,做不大,下一站是人工智能時代。
互聯網醫療時代,以模式創新為主要形式,僅對供需匹配的過程進行優化。企業們的切入點主要是診療服務、谘詢服務、信息服務。付鋼、雲知聲智慧醫療技術負責人劉升平認為,那些沒有介入到醫療的核心。
劉升平稱,互聯網醫療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去改變醫療的一些運作模式,但是它並不去真正地觸及醫療診斷的核心問題,比如怎麼提高診斷效率,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政策和法律因素,成為互聯網醫療落寞的觸發點。
這一時代,監管部門並不滿意越來越複雜、無法監管的線上診療等現狀。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兩份文件,成為互聯網醫療企業發展的遏製令。兩份文件,直接將熱燥一時的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叫停。
這兩份文件之前,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風起雲湧,僅2016年第二季度,互聯網醫療的投融交易就達60起,融資額達9.7773億美元,環比增長83.1%。
阿裏、好大夫、微醫等十餘家企業在全國各地布局互聯網醫院。
隨著兩份文件的出台,涉足企業們開始轉型,阿裏已經轉向AI醫療,微醫則轉向了傳媒領域。而這一領域的押注者們損失也很慘重。
一些轉型不及時、無法轉型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出現死亡潮。從2011年開始,國內誕生了約千餘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分布在健康保健、尋醫診療等10個領域。動脈網2016年對66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調查時發現,有38家死亡。這38家企業共融資1000萬美金。
這些互聯網醫療企業無法轉型的一個因素是AI醫療的進入門檻。蛋殼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宗宇稱,一家AI醫療企業的投入將在2000萬以上。要想順利運行,能活下去,加上前兩年的市場沉澱和積累成本,“怎麼也得上億元的投入”。
多位押注者——投資者們則稱,互聯網醫療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找到醫療的本質。
過去的幾年,高特佳看了200多個項目,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董事長蔡達建稱,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沒有觸及醫療的本質,沒有解決核心問題。他們隻投資了1家。這家公司投的是慢病管理和保險結合的領域。
AI醫療方麵,蔡達建稱,高特佳也在關注,但不會輕易介入。因為這裏麵真正能做了認知計算和分析的,真正有價值的企業並不多,很多都是“蹭邊的”。
爆發點
互聯網醫療企業紛紛陷入困境時,AI醫療來了。
IBM的沃森,最初進入人們視線的是決戰圍棋高手。2011年,美國熱門電視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中,IBM的沃森機器人戰勝了該節目史上最強的人類對手,名噪一時。
沃森腫瘤真正出現在中國是2016年8月,IBM和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展開合作。直到今年上半年之前,沃森腫瘤進入醫院的工作進展緩慢。IBM一位人士稱,IBM總部高層非常著急,IBM總部將中國看作是未來最重要的醫療市場。
在今年美國一次會議中,百洋集團創始人付鋼與IBM高層有了接觸。3月份,百洋和IBM達成中國獨家代理合作戰略。業內人士稱,IBM最終看上的是付鋼曾經將一款鈣片做到12億的銷售神話,且這一神話至今還在延續。百洋業務覆蓋的全國上萬家醫院,也是IBM最滿意的地方。
百洋是全國最大的民營藥品分銷商,也是一家多年前已經涉足大數據、智能軟件開發的醫藥集團。百洋的醫院渠道,迅速將沃森腫瘤推至高點。
爆發點在沃森腫瘤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數據。專家做的治療方案和沃森給的方案進行比對,得到的結論一致率超過96%。沃森腫瘤的相關信息迅速發酵,相關業務也開始迅速在其他醫院中複製。
付鋼稱,他們前期覺得全國有500家醫院適合開展沃森腫瘤國際會診中心。目前,沃森腫瘤的院外會診中心已達100多家,醫院的會診中心達20多家。
AI醫療開始迅速升溫。最近兩個月,國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碼入局。
在人工智能領域,據劉宗宇透露,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按領域劃分所獲投資數額分布,其中醫學影像與診斷、醫學研究、醫療風險分析和藥物挖掘四個方麵吸納投資總額超過80%以上。
在這背後是一個千億美元市場的故事。清華x-lab健康醫療創新中心主任鍾宏稱,預計今年年底,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的產業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00億,2018年將翻番達到200億。
在2011年,全球人工智能醫療公司的融資交易隻有10起。到2015年,這個數字達到了60起。業內人士稱,到今年底(2016還是2017),或超過100起。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稱,未來引領世界經濟的,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有三大領域密不可分。第一個領域,健康領域,未來誰做健康誰就有好日子過。第二,新能源領域。第三,智能領域。如果將第一和第三結合,或將是最重要的經濟領域。
劉升平稱,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相當於跟工業結合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前麵幾次工業革命中國沒趕上,但是第四次,中國不會缺席,就目前看,AI在全球來看,發展最好的是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的學術界來看,中國人水平其實跟美國很接近。
劉升平預想,AI在國內發展幾年後,將百花齊放,不會出現幾個巨頭壟斷的格局,因為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領域非常廣。
布局者們
8月初,騰訊發布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產品——“覓影”用於早期癌症診斷。此前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包括在2016年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投資碳雲智能。2016年4月,碳雲智能(iCarbonX)獲得騰訊等1.55億美元A輪投資。
目前,已公開的項目包括:早期食管癌智能篩查係統、早期肺癌篩查係統、糖網智能篩查係統、宮頸癌篩查智能輔助係統、乳腺癌淋巴病理篩查係統、乳腺癌智能篩查係統、智能輔助診療係統。早期食管癌智能篩查係統已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開始預臨床試驗,據稱準確率達到90%。
7月初,阿裏攜手萬裏雲正式發布“Doctor You”AI係統,主攻方向是醫學影像診斷領域。
同在7月,百度宣布開放運算平台。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百度醫療已經在和一些醫院合作。
目前,百度所有的業務都在從認知計算、深度分析方麵融合和切入。在醫療方麵,百度人士稱,不久將會有大動作。
BAT加碼AI醫療之前,一些細分領域的AI醫療企業已經深耕多年。如雲知聲、科大訊飛、惠醫惠影等。劉升平透露,2010年公司成立時就開始涉足AI醫療。雲知聲是國內最早與三甲醫院合作,推出語音病例的公司,隨後切入音像領域。劉宗宇透露,雲知聲在門診、手術、影像多場景電子病例采集方麵,識別率達到98%。科大訊飛也逐漸通過語音平台逐漸切入醫療領域。科大訊飛在門診語音電子病例采集方麵,識別準確率達到97%。
國際科技巨頭也在AI醫療下注。
2016年9月,微軟(Microsoft)成立Hanover項目,目標是將人工智能算法應用於醫療健康領域。該項目的核心技術與沃森相近,即在腫瘤方麵通過機器閱讀文獻獲取信息應用於基因分析;在慢病管理方麵通過機器閱讀EMR(電子病曆),將所獲得數據用於慢性疾病發展建模。目前關於Hanover公開披露的消息非常有限,具體項目進展暫時無法得知。
穀歌方麵,Calico、Verily和DeepMind是其中涉足健康領域的子公司。2017年7月25日,Verily對生命科學初創公司Freenome進行投資,開發早期癌症檢測技術。
Google Research旗下 Google Brain的Healthcare組,將機器學習算法應用於計算機視覺,用於開發工具幫助醫生識別眼部病變和進行病理學分析。該團隊合作機構包括UCSF、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以及斯坦福大學醫學院。
醫療是IBM最為重要的布局。沃森腫瘤(Watson for Oncology,WfO)項目始於2012年,先後與MSK癌症中心和MD Anderson簽訂協議,2017年與MD Anderson中止合作。沃森通過為這些機構提供癌症診療方案,並由此獲得癌症病例數據對沃森係統進行訓練。截至2017年3月,WfO與11家醫療機構保持合作關係,沃森基因(WfG)與24家醫療機構有合作關係。
亞馬遜,2017年七月其招聘網站出現“a.1942”關鍵詞,崗位描述為“特殊項目”組,在網絡上公開後引起廣泛熱議,但亞馬遜隨即刪除相關信息。
1942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年份。2017年3月,早期癌症診斷公司Grail B輪融資9億美金,其中投資者就包括亞馬遜。
醫療界認為這是亞馬遜進軍醫療衛生行業的一個重要信號,據醫藥界相關人士稱,“1942”項目是亞馬遜的一個秘密研究中心,主要關注方向集中在電子病曆(EMR)和遠程醫療,讓病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更方便地獲得醫療數據。
不過,業界多認為,目前從認知上評價的話,能達到臨床應用的認知治療隻有IBM。
人工智能現在主要在三個階段應用。前端是診斷:確定這個病到底是什麼,這個部分最熱門的就是影像的診斷,這是相對技術上最容易的部分;中間叫決策支持係統。即決策由醫生下,人工智能隻是支持給醫生以建議和參考;另外一個是治療決策係統。
付鋼稱,目前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內還是非常初級的水平。
誰主沉浮
在AI醫療領域,單有技術是不行的。算法、大數據、超級計算能力,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三個支柱。
劉宗宇稱,數據量的上漲、運算力的提升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這一輪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
劉宗宇介紹,算法框架現在穀歌、百度已經全部開源,中國的人工智能工程師也可以使用這些開源算法,針對於自己所需要的應用領域繼續研究。目前美國的一些先進算法國內的一些工程師很容易去使用。超級計算能力,花錢就可以買到。
這兩個方麵得以解決後,那麼剩下的、最重要的也就是大數據。每個場景、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其獨特的數據,人工智能想要產生真正價值,必須要和應用場景結合,如何從廣闊的數據裏麵得出結論,才是真正的核心。
目前,醫療數據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數據,禁止買賣。在此情況下,國內、國際AI各企業紛紛選擇和國內醫院合作,以此來獲得數據。
付鋼稱,AI在醫療方麵的應用有三個部分,輔助診斷、決策支持係統、手術支持係統。沃森現在做的中間這段,未來前端和後端,將會由大型設備公司唱主角。目前,沃森隻啟動了癌症腫瘤領域,未來百洋用認知計算的技術,改變與IBM的合作,進入到更多的疾病領域,不僅僅是癌症。據了解目前百洋已經與國內數十位疾病領域的專家達成合作。
目前,沃森腫瘤係統裏沒有中國的病例數據。
劉升平認為,中國的AI企業與國際巨頭們的水準,未來不會再出現代差感,或將更具優勢。
今年7月份,國務院發布《關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該規劃稱,到2020年,中國技術和應用層麵的人工智能企業要達到和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中國的基礎理論有重要突破,技術和應用層麵的人工智能企業要接近國際領先水平。2030年,基礎、技術和應用全麵突破,中國成為世界人工智能的創新中心。劉宗宇認為,伴隨著國家發展規劃,未來中國將會成為AI大國,而醫療將是未來的黃金領域,或許很快,本土AI醫療企業將遍地開花,資本也將開始新一輪的押注和遊戲。
在這一輪新的遊戲中,BAT會繼續領先嗎?
醫療業內人士稱,技術飛躍了之後,傳統行業的關鍵項變了。“以前互聯網誰流量越大誰越賺錢,但是人工智能它不是流量最大化。”
在付鋼看來,醫療要應用,不僅僅要知道怎麼做,還要知道為什麼,說不清楚為什麼,法理上是通不過的。必須很懂醫療的人推動,才有可能實實在在起到作用。
互聯網公司在上一波互聯網的浪潮裏風生水起,但是在目前,這個領域的一線企業都是傳統的信息科技公司。
實際上,中國的一些傳統科技企業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據本報了解,東部一家電視廠家已經開發出一個手術支持係統,它可以把腫瘤的各個維度細節,都很清晰地模擬出來,讓醫生的手術更加精準。
最後更新:2017-08-26 02: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