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機器人
前景堪憂 人工智能就是這樣一步步取代人類工作的
20年前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大師加裏卡斯帕洛夫,去年阿爾法狗擊敗離石市,今年再次3:0祭拜中國選手柯傑。關於人工智能將來是否能夠替代人類的話題也變得越來越多,其中孫正義在今年的演講中就說到未來三十年人工智能機器人數量和智力將超過人類,李彥宏在發布會上也稱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相對來說李彥宏的話還是相當有底氣的,畢竟國內頂尖的20位人工智能人才中百度占了一半,在發布會途中開著無人駕駛車上五環也再次說明了這一點。
世界上習慣將人工智能分為三類: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指的是能完成特定工作的人工智能,如深藍隻會下象棋、阿爾法狗隻會下圍棋。你如果想問他如何搜索內容,他是完成不了的;強人工智能則是具備了學習能力,在諸多方麵都可以和人類比肩,如抽象思維和創造力,基本上人類能幹的腦力勞動他都可以幹。Linda Gottfredson教授把智能定義為“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超人工智能在各個方麵都可以超過人類,而且會比人類更加聰明。牛津哲學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級智能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新、通識和社交技能。”
現如今看來人工智能在二十年裏還處在若人工智能的時代,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速度也不可同日而語,強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或許在幾十年的時間裏能夠研發出來,取代人類的工作也不是沒有可能。假如人工智能能夠取代人類的工作,那麼將來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過程大致應該是這樣的:
一開始你會說:機器人幹不了我的工作。機器改良之後你會說:它確實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我會的它不一定全會。機器改良之後你會說:雖然我會的事情它已經全部會做了,但是它效率慢而且經常出錯。機器改良之後你會說:它現在雖然幹活快而且不出錯了,但是還要學習其他的工作任務。機器改良之後你會說:好吧,我服了,就讓機器人幹吧,這種工作本來就不是人幹的。一段時間之後你辭職重新找到工作你會說:機器人還在做我之前做的工作,還是我現在的工作新奇好玩,有創造力而且工資還高。一段時間之後你會說:j機器人幹不了我的工作。至此循環重複。隨著機器人的發展完善,漸漸取代人工。
最近看到的京東無人快遞,通過設置線路放入包裹即可實現無人派送,單次行駛在100kg的負重下可達20公裏。還有某快遞公司的分練倉庫中橙色托盤的機器人在地麵上有序“穿梭”,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揀。沒電了還能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充電。24小時不間斷工作效率奇高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在快遞行業競爭激烈的現在機器人或許要比人類更適合這份工作。最後在人類與人工智能的競賽中人類贏得幾率基本為0,因為和我們一起競賽的不是人,是機器人。
最後更新:2017-08-23 09: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