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
機器人
人工智能到來,我們的工作是否都要被“它”奪走了?
文丨白小樓
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直以來都存在於大多數的影視作品中,如早期的《黑客帝國》,最近的《異形:契約》等。在這些作品裏,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被人類奴役,反抗人類以及毀滅世界等早已屢見不鮮。
但眾多作品無一例外的是,人工智能雖然由人類創造,但麵對人類,在體能,智慧等方麵全部呈碾壓之勢。
麵對各類電影中的人工智能,身為人類的我們在觀看時也顯得十分無力。萬幸的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仍無法呈現出影視作品中的人工智能機器。
雖然說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仍然無法達到影視作品中的水平,不過人工智能已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去年AlphaGo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的韓國棋手李世石(李世石本人在身份證登記時所登記的是漢字“李世乭”,後傳入中國由於音譯的關係被誤寫為“李世石”)經曆了之戰,引燃了人工智能的熱點。
今年5月,AlphaGo再次以3:0的優勢戰勝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棋手柯潔。可以說人工智能已然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
最近2年來,曝光度最高的可謂就是無人駕駛,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即便在瀕臨絕境之中,仍未放棄無人駕駛汽車,可見無人駕駛已經成為了目前互聯網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的無人駕駛,僅僅可以說是遊走在真正的人工智能邊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AI開發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大佬們的另一輪競爭,騰訊、百度、阿裏,紛紛對人工智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便在同行業中走在最前。
顯然,人工智能已然站在繼VR之後互聯網行業新的“風口”之上。
對於人工智能來說,未來奪取人類工作機會幾乎輕而易舉,僅以邊緣產業“無人駕駛”來說,目前來看,由於技術依舊不成熟的關係,無人駕駛尚無法投入市場以期全麵使用,但此項技術的延伸性可謂是可怕至極。
首先,特種設備機械操作行業中,一些特種機械操作的工作將首當其衝受到致命打擊,“無人駕駛挖掘機”“無人駕駛鏟車”這些設備除了能極大限度的深入普通人無法到達的位置(如:礦洞、隧道等),同時將極大的減少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的事故發生率。
雖說人工智能離我們越來越近,但在硬件方麵,想要達到完美把控人工智能的水平仍需一段距離,但在軟件方麵,人工智能已經能做的很出色了。
早在2015年,一款同行機器人Dreamwriter,已經誕生,他的百度百科這樣介紹“Dreamwriter是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鍾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的產品。”
對於每天看新聞追熱點的自媒體來說,此前並沒有想到人工智能的第一個飯碗竟然是搶這些碼字的。“第一時間”“瞬時輸出”“一分鍾”這些個詞匯無不刺激著自媒體新聞工作者的神經。
2015年9月10日在騰訊新聞的財經板塊,一條《8月CPI同比上漲2.0% 創12個月新高》的新聞在騰訊財經網發布,而下方則署名為Dreamwriter,並包含了磁條中對其本身的介紹。從新聞內容來看與普通的財經資訊在寫作方式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由此可以發現,人工智能完全有能力來作為新聞編輯。
而對新聞而言,極重要的一點就是時效性,今年8月8日,四川九寨發生了7.0級的地震,一時間諸多媒體競相報道,而最先發布的相關《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則由中國地震台網的機器人發布。
同時文末注明“以上內容由機器於2017年8月8日21時37分15秒自動編寫,用時25秒。”
在這則消息中,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曆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8項內容,4張圖片。全文540個字。
以上所說的機器人,現已擁有了基本代替人類的能力,如果說這種能力目前還無法影響到大多數人,那下麵的情況幾乎已經在生活中對我們產生了影響。
速凍水餃相信大多數人都吃過,由於水餃的特殊性,一直以來,速凍水餃的加工都是由工人進行手工加工。不過日前秦皇島一家速凍水餃加工工廠幾乎把車間工人淘汰了。
曾經提供200+工作崗位的工廠現在僅餘20多人,其工作還是對機械的日常維護。
前段時間,在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馬雲說:“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
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馬雲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如今,僅僅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初期,人類被人工智能奪走工作機會的現象已經初步凸顯出來了,而日前,一組數據曝光了人工智能行業的薪資水平,根據數據顯示,管理崗在各崗位中薪酬最高,數據開發和人工智能緊隨其後。
常言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目前,人工智能行業職位數大增,其職位應聘的投遞量也以成倍的增長。
在資金、人才的雙重加持下,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必將一日千裏,3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夠完成從個人電腦還不足以普及到PC被大量淘汰,移動端成為互聯網流量霸主這個過程。
而人工智能基於如今完善的數據支持,能夠在30年內做到極致也未可知。
現今,麵對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人工智能,我們既然不能阻止,那我們能做的也僅僅是充實自己,在人工智能全麵來臨時不至於“輸”的一敗塗地。
作者白小樓:媒體人,科技專欄作者。關注互聯網與TMT。
微信公眾號:白小樓(baixiaolou666)
最後更新:2017-09-09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