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機器人
卞永祖:你知道嗎?人工智能將引領中國進入智能經濟時代
本文大概
2000
字
讀完共需
3
分鍾
作者卞永祖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徐智玲係人大重陽實習研究員。本文刊於8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道》,原標題為“‘智能經濟’帶來新機遇”。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推動製造強國建設、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座談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目標,而智能經濟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前不久,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人工智能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其作為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經濟活動環節,從而引領中國進入智能經濟時代。
人工智能已經發展成相對完整的科學體係。傳統認知科學認為,智能是感知、記憶、思考、學習、自適應能力以及決策與行為能力的集合。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試圖了解智能的本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類似人類智能的機器體係。從達特茅斯會議AI誕生到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柯潔九段,人工智能的發展已逐步進入加速期。據賽迪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684億元,預計2018年將逼近27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
而智能經濟的誕生,緊緊依托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裏,隨著人類知識的拓展以及信息網絡的出現,逐漸出現了利用技術替代人類勞動和傳統資源的模式。綜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可知,智能經濟主要是以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以智能產業化和產業智能化為核心,以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建築等為應用領域的一種新型經濟發展形態。
智能經濟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隨著中國適齡工作人口增長迅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麵臨產能過剩,傳統的經濟引擎已不再適用。基於索洛經濟增長理論,當勞動力和資本的數量增長遭遇瓶頸時,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便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創新技術,其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根據埃森哲的報告《人工智能:助力中國經濟增長》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潛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上升1.6個百分點,並將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升27%。具體而言,人工智能不僅能使農業種植更加精細化、產量和效率大大提升;也將顯著降低製造業的用人成本並提升生產效率。
智能經濟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一方麵,智能經濟在宏觀層麵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智能經濟能與中國目前大力施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推進經濟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低端供給,加快產業間整合速度與能力,並改善了企業組織內部治理模式和組織管理手段,為智能經濟的順利實現打下基礎;人工智能基於數據信息充分反映市場的供需變化,從而總結規律以預測未來發展變化趨勢,以高效地完成供給側結構性轉變。另一方麵,智能經濟在行業層麵推動中國產業升級。人工智能的普及將激發大量創新並觸發鏈式反應,從產業層麵看,這就是產業升級。
智能經濟推進構建中國普惠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的核心不僅在於智能製造,還在於以智能製造為基礎的智能交通、智能公共服務等構成的智能化城市建設。首先,在智能交通方麵,解決交通擁堵的智能交通係統正在建立,北京和廣州等地均開始了試點推行。其次,在智能公共服務方麵,智能客戶服務係統、數字及智能圖書館和智能環境監測係統都將改善人們的生活。最後,人工智能也使金融行業的經營和服務模式發生變化,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並推進普惠金融的實施。
智能經濟有助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在過去的三次產業革命中,中國均沒能及時參與到全球進程中,以至於在諸多方麵落後於歐美國家幾十年。而這次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中國將以其擁有的獨有的大數據基礎優勢,實現國際話語權的提升。關於這一點,從首屆世界智能大會於2017年6月28日至6月30日在天津舉行便可見一斑。另一方麵,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方麵的差距不斷縮小,且中國有隱隱超過的趨勢,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未來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可能性。
當然,智能經濟將衝擊原有就業結構,並可能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與工業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是對現有職業和工作版圖大規模地顛覆,同時將會為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及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和企業帶來巨額利潤。對此,應在宏觀層麵上,引導民眾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發展機遇,並準確識別麵臨較高失業風險的人群進而製定戰略;在微觀層麵上,建立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係,減少智能經濟帶來的就業摩擦。
智能經濟還將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並對國際關係準則帶來挑戰。智能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諸多問題:如何應對帶有種族傾向的算法,自動行駛車輛是否應當在突發事故時優先考慮駕駛員的生命安全,如何處理生物人與智能人的人際關係等。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加強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法律和倫理問題研究,建立相應的問責製度,製定相關道德規範和行為守則;深化在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國際規則等方麵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集團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旨在把脈金融,鑽研學術,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大眾。人大重陽聘請了來自 10 多個國家的 96 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與 30 多個國家的智庫開展實質合作。
目前,人大重陽被中國官方認定為 G20智庫峰會(T20)共同牽頭智庫、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處、“一帶一路”中國智庫合作聯盟常務理事、中國-伊朗官學共建“一帶一路”中方牽頭智庫。2014年來,人大重陽連續三年被選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推出的、國際公認度最高的《全球智庫報告》的“全球頂級智庫150強”(僅七家中國智庫連續入圍)。
最後更新:2017-08-30 09: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