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機器人
人工智能降級為音箱混戰,留給若琪的時間不多了
圖中為Rokid創始人Misa
8月8日,阿裏發布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現貨首發。至此,BAT三巨頭全部落子,加入由亞馬遜Echo開拓的新硬件市場。僅深圳,近百家原本做平板和手機的公司轉入這個賽道。產業鏈中,連做音樂的媒體公司都計劃發布自己的品牌。
水漲船高的,不僅是利潤同比增長477%的概念股“國光電器”,還有三年前就推出原型機的Rokid公司——業內最誇張的溢美之詞是“中國版喬布斯做的中國版Echo”。
這樣的評價,創始人Misa說他很不喜歡:Rokid成立以來,一直不想去碰的局麵,就是被歸入“音箱”這個品類。
然而,Misa不得不承認:從目前完成的功能和樣子來說,月石(Rokid最新產品)被大家看成智能音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這個領域,技術短期內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
“Misa們”麵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在技術與產品沒有“肉眼可見”差距的前提下,如何向市場證明:我和他們真的不一樣。
01
不按常理出牌的極客,半個知乎都在黑他
“你這輪知乎做成那樣,被人罵死了。”鋅財創始人經潘越飛用一個並不溫柔的問題開始了專訪。
5月中旬,Rokid在知乎投了一波廣告,文案很招黑:“若琪,我兒子要有你一半聰明就好了”;“若琪關燈,我要辦事”;“昨天在賣,今天在賣,明天也賣”。
遍布知乎各角落的宣傳,引爆了用戶的情緒:“能不能把這玩意撤出知乎?”“配合logo,我一直以為Rokid是避孕套。”“這可能是人工智能領域,最爛的一次推廣了。”仿佛半個知乎都在黑Rokid,與業內的力捧形成對比。
麵對這些爭議,Misa窩在懶人沙發上,時不時拿起手機回幾條信息,頭也沒抬:“知乎上罵人是政治正確啊。”
Misa一直是這性子。年近40的他,T恤、牛仔褲、夏天也穿的小皮靴,十幾年來,最大的愛好依然是寫代碼、星球大戰、半夜做木工和開著機車穿越杭城。
他的身份卻不停轉變。2010年,阿裏完成對他的勐獁科技的收購,這成了阿裏YunOS的雛形。進入阿裏後,成立了以他為核心的M工作室,這個技術驅動型的小團隊,如今出了三家智能音箱企業,成了業界黃埔軍校。
2014年,業界對人工智能的關注還停留在觀點上。當年刷屏的是,埃隆·馬斯克和霍金提出“做人工智能是召喚惡魔”。Misa則畫出了“惡魔”模型——一個蛋。IDG資本董事樓軍回憶:“他在紙上給我畫了一個蛋,我就投了,我不道什麼是人工智能,隻覺得能做成的話,肯定是大事。”基本不投天使輪的IDG破例加入後,Misa的風格越來越不合常理。
網友無法理解廣告文案,更無法理解Rokid的定價策略。
亞馬遜Echo售價約1200元,穀歌Home售價約870元,阿裏巴巴“天貓精靈”僅499元。相比之下,Rokid高端版外星人5280元,低端版月石1399元的售價,“高得離譜”,一位網友稱。
“因為,我不希望把品牌放在一個幾百的檔次,這個檔次上,大家拚的已經是生產成本。”Misa回答。
更尖銳的疑問,恰恰是Rokid生產成本。有好事者在圈內散布“就是基於樹莓派和開源代碼湊出來的,幾百塊的成本”的說法。
對於在矽穀、北京和杭州都建立了研發團隊,自認“內心深處還是孤獨而狂熱的極客”的Misa來說,這是很嚴重的指責。
“不用回答,忽略掉就好。”他停頓幾秒後說:“這背後的潛台詞是,Rokid這東西不錯,他們自己做不出來。”
02
讓人驚豔的智能音箱,其實技術還不成熟
因為老被問東西哪裏不錯,Misa有套標準回答:你自己去體驗,然後告訴我。
潘越飛在試用月石後,第一反應是驚豔的。音質本身ok,語音控製音樂播放的交互模式很自然,控製燈光和窗簾的方式很科幻。他當場就下單買了一個,到貨第二天告訴Misa:“家裏老音箱已經送人了。”
但是,使用過程中,偶爾也會出現喊“若琪”得不到反饋的情況。根據鋅財經在“Rokid官方產品交流群”裏收集的用戶吐槽,類似問題並不偶然:
“智能家具都能控製,就是體驗好不好的問題。”
“昨晚若琪抽風,家裏來了個客人調戲了一下,它就開始唱歌,清唱啊,受不了,五音不全,叫她停都不停。”
“Rokid曲庫是硬傷。”
這不僅僅是Rokid要麵臨的問題。
“現在智能音箱都存在識別不準確、答非所問等問題,遠沒有達到用戶期望。”Broadlink(智能家居品牌)CEO劉宗孺是Rokid的合作夥伴,也是亞馬遜Echo的合作商,他指出這類產品的理想狀態是“做管家(主動服務),而不是做傭人(被動接受指令)。”現實則是,AI遠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智能和成熟。
Misa也承認這一點:“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期望值其實是過高了。現在所有的技術都是夠用但不完全成熟,暫時也沒有大幅度進步的可能。”
但是,Rokid的商業化沒有放慢的打算,下一代產品叫繁星,微縮版的月石,實現多設備互動。
“任何技術的爆發都不是在它100%準備好的時候,等到一個技術發展到100%的時候,早就被更廉價的80%的技術幹掉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怎麼樣用一個不是100%準確的東西,做出近乎100%準確的體驗。”
Misa判斷:離AI市場爆發的節點還需要2年的時間。
03
短短三年,從無人問津到市場混戰
爆發還要等待,混戰已經打響。
在公司建立不久後的會議上,Misa曾提醒同事們:“三年之後,我們的競爭對手將是蘋果和穀歌。”
對Misa來說,最值得反複提及的產品細節是,是‘Hey,若琪’還是‘若琪’,是祖母還是奶奶,東西方文化差異是狙擊矽穀巨頭們的方式。為實現這些體驗細節,Misa投入了大量研發精力。
3年過去,真正激烈的戰場卻在國內。
音樂天堂,有15年曆史的音樂媒體品牌,創始人胡思客發布了“音樂便當”項目。他的係統來自騰訊雲小微平台,內容基於QQ音樂版權庫做人工編輯,硬件由生產商提供ODM合作。他在參與操盤了銷量7萬台的貓王小王子音箱後,看中了智能音箱新市場:“音樂算法不夠完美,我們要用人工編輯的方式推音樂。”
胡思客今年的銷量目標是4千台,這個數字很保守。據研究公司分析,中國2017年智能音箱市場預計銷量為200萬台。萬音、親見、問之科技……數百家小企業已經闖入這個行當,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特資源和獨特切入方式。
一位要求匿名的從業者吐槽:“進入門檻太低,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有現成的供應商,稍微一整合就出了新牌子。中國人一來,就要玩壞這個市場了。”
瘋狂背後,是金錢的刺激。已有20年曆史的國內最大音響公司“漫步者”,市值才65億,成立僅3年的Rokid,拿完三輪融資後,投後估值約30億(4.5億美金)。
Misa對國內市場的形容是:“不是圈養型,而是廝殺型。”
Rokid在早先的新聞通稿中,一再強調公司做的是“嚴肅的AI”。現在公司官網,則介紹自己做的是“智能家庭機器人”。在最近力推的天貓官方店,產品介紹則是“若琪月石無線藍牙音響智能聲控桌麵網絡便攜wifi音響。”說法越來越接地氣的背後,是必須應對市場廝殺。
Misa對Homepod等競品的最新評價,口氣和三年前有了不同:“(海外產品)不用擔心了。我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國內的競爭者,看看他們怎麼切入這個市場。”
04
500多家體驗店,老男孩的市場破局
市場正好不是Misa的拿手戲。
在朋友圈中,Misa提到,“作為一個營銷上的門外漢,這兩個月各種學習和消化,其實真是水很深。”
《從零到一》提出過的觀點:技術精英通過編程這樣的專業技能使產品增值,他們關注本質,認為表象無關緊要。而銷售恰恰相反,精心設計活動來改變表象,但不修改實質。
體驗區
Rokid目前單周線上銷量300台左右,線下銷量很接近這個數字。
鋅財經在線下店找到一位男性買家:“我試完之後,準備拿去給孩子用的,聽聽故事比較方便。控製電器什麼的,還得專門去買,短時間不會考慮。”
這符合Misa的預期:“技術讓你淘汰絕大多數對手,後麵拚的就是其他維度的東西。必須慢慢來增加線下密度。”
線下並沒那麼好做。
Misa的房子由廠房改造而來,三層,工業味道很濃,燈光、窗簾、音樂等,都由Rokid控製。可以看成是最完整的體驗區。7月21日開張的首個Rokid體驗中心,裏麵涉及的場景,其實已經在Misa家被反複測試過。
但是,到了體驗店,環境會很複雜,wifi信號弱、現場噪音強、聯動設備的穩定性,都會影響體驗。公司最新的規定是,全員都要線下輪崗,直接銷售產品,解決體驗問題。
Misa自己已經待了兩周多。對於他和團隊來說,演示好產品,是目前能想到的最佳破局點。
正在鋪設的體驗店,大概有500多家;線下體驗車,已有累計數萬人流量。在很多線下店中,Rokid已是類似品類中銷量最高的。
平均使用時長1小時,日活50%以上,複購率為85%,——這個成績單,還不足以讓Rokid高枕無憂。
Misa給公司定了個年度KPI,超過5萬台。因為他認為,這才是智能音箱的入場券,Rokid必須拿到。
05
後記
Misa前幾天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很長的消息,或許最能反映目前他的堅定:
其實語音交互技術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探索,但是最近大家都在湊這個熱鬧,不少人誤導現在的市場和用戶,語音交互技術已經非常完備,似乎可以輕易拚湊出語音交互的產品。
有的還作假,甚至隻在PPT上下功夫。事實上從信號處理到識別和理解,這個方向都還有大量問題有待解決,不少問題在研究領域都還沒有非常可靠的結論,還在理論/範式層麵探索。
一個認真對待產品的公司,就必須麵對這些問題,有敬畏之心,不斷探索邊界和打磨細節,很多技術不是單一技術拚湊可以解決,需要大量的邊界打磨,可是有幾家公司有這個耐心?尤其大公司,語音交互產品先保證能流暢可靠,再談其他吧,畢竟是消費類產品,最重要過用戶這關。
文∣詩琦 靖博
編輯∣強強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更新:2017-08-23 07: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