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機器人
人工智能技術前進一小步 餐飲提升新高度
互聯網時代科技迅速發展,各種線上點餐工具的成熟以及高科技的變化和發展,餐廳也日益智能化。
智能“黑科技”將要攪局餐飲市場,麵對這樣的變化,餐廳的管理人員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的存量和增量態勢繼續保持可觀,主要表現在消費升級主要體現為消費結構中的各項消費占比提升。數據顯示2016年的餐飲收入達到3.5萬億,同比增長10.7%,高於2016年GDP的增長。而經濟增長來自於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內需消費。顯然內需消費已經超過了前麵兩者的比重,成為經濟增長最大的穩定器。
消費升級下的餐飲業新變化,AI屬性凸顯、向“無人化”挺進。
奈斯膳品、一桌好菜和熙香是新智能餐飲的代表,他們的共同點在於都擁有自己的智能烹飪設備。一桌好菜研發了一款不會產生油煙的烹飪產品,由:感應鍋+ 智能感應灶+智能烹飪雲平台三部分構成;奈思膳品推出的智能烹飪設備“舒味”試圖將分子料理普及開來。
其實人工智能餐廳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在我國出現與。2006年香港就有以機器人為主題的餐廳營業,而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機器人餐廳就出現在濟南。如今,在全國各地的火鍋店、餐廳、甚至麵食館都出現了人工智能的蹤跡。
金百萬
食客自助炒菜
2015年,金百萬推出了全智能互聯網自助體驗式餐廳,點菜、買單、服務全部由顧客自主完成,更加創新的是菜都是顧客自己做,增加了顧客的體驗感和參與度。顧客進門後,隻需要通過微信掃一掃下載一個客戶端就可以輕鬆實現從點菜到結賬的全過程。
稻香集團
自動炒菜機+送菜機器人
去年稻香集團大陸的不少分店都有使用自動炒菜機,隻要選取預設菜式,把材料順序放入,便能自動烹調,三分鍾後即可端出美味的菜品。十多種菜式包括肉類、蔬菜和炒飯等,一般中小型機器一次可炒四份菜式,而大型機器則每次更可炒8份。
此外,為了解決行業的工種工時偏長以及近年來很多餐廳都出現的人手短缺等問題,稻香2016年年中就決定在旗下的東莞飯店內引入更多自動化項目,除自動炒菜機、自助蒸點心區及自動海鮮輸送帶外,最新款的“傳菜機械人”亦已經投入服務。
肯德基
人臉識別點餐
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的“人工智能”,被肯德基用到了店內點餐上。就在麥當勞的“未來2.0”概念店推出不久,肯德基就攜手百度在北京金融街打造了“Original+”概念店,該概念店的核心賣點,就是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餐飲場景,以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其中人臉識別點餐、AR表情互動裝置是兩大亮點。
“不到20歲”、“豆蔻少年”、“氣定神閑”,隨著小顧客們的特征被識別,“服務員”發出了問候:“上午好,酷帥少年!活力加滿滿,開啟美好下半場,推薦您專屬心情A套餐”。(來源:互聯網)
四胞胎小帥哥們的衣著、外貌、甚至表情都保持神同步,怪不得“智能點餐員”提供的標簽和套餐也都撞了車。(來源:互聯網)
科技和互聯網的更新迭代太快,餐飲市場的腳步也變得愈發急促起來。幾乎每一年,都會有新的模式和機會出現。人工智能的優勢在於複製力強、生產速度快,這種模式比較適合菜式種類固定、客流量大且人工成本高的餐企選擇。在便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當新鮮感過去或者智能“黑科技”餐廳越來越多之後,餐廳的經營或許又會麵臨新的難題。因為餐飲的本質在於本身的產品,更多的高科技、個性化的營銷手段都是輔助,利用手段做好本質才是王道。
— End —
最後更新:2017-08-28 2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