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2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發展史:一步步顛覆人類文明

人類憑什麼立足於地球?

和許多動物們比起來,人類簡直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小孩子嬌氣的不行,不能走路不能獨立生存,還有很多女童鞋曬曬太陽出點紅斑黑斑都要懊惱很久。這麼“無能”的人類,憑借什麼立足於地球呢?

有人說是智慧,這為相當一部分人所讚同。

不錯,人類憑借強大的頭腦製造了工具,建造了城池,也創造了藝術、法律和倫理。自從人類在這個星球上崛起,就不斷地有生物種群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好像人類真的就戰無不勝了。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未必!而且這個敵人就是人類自己發明的。

人工智能這個詞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人類利用計算機技術,讓機器能夠做到一些人類能做的事,這一類技術不斷發展,就產生了人工智能。而伴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發展,許多當時跨時代的發明也不斷湧現,比如機器人與高級計算機。

人類發展人工智能的初衷是希望讓計算機能夠對問題的解決方法加以思考。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讓它為人類服務。可是,機器到底怎樣才能產生思考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智能呢?這就需要科學技術一次又一次的革新。

1950年阿蘭.圖靈的博士在《思想》(mind)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計算的機器和智能》的論文,他在文中探討了如何來驗證一個機器有沒有智能。

測試方法非常的有意思,讓兩個“人”隔空進行交流,如果“真人”能夠與人類溝通並不被辨認出其機器身份,就說明這台機器具有了“智能”。這些智能包括語音識別與翻譯,文本的摘錄與寫作,當然,還有聊天、下棋甚至探討理想。

聽起來似乎非常容易理解,但是人類的科技從這個設想到一步步變成現實,卻是幾十年,千萬次的技術革新。

在阿蘭.圖靈博士的推動之下,人工智能在1956年被正式確立為一門學科。這也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開端。

在此之後,穀歌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麵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並基於智能邏輯和大數據進行了許多拓展性的研究。

讓機器獲得與人類對弈的能力,就用上萬份經典棋類對決數據為基礎數據庫,“訓練”機器,讓他學會計算其中的規律,並嚐試做出判斷。後來穀歌又通過計算人類語言的樣本,發展了人工智能多語言翻譯的能力。

當人工智能發展到上個世紀80年代,因為硬件的限製,人工智能技術進入了瓶頸期。直到90年代初,計算機硬件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工智能才再一次回到大眾的視野中。

如今,人工智能可以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它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計算,幫助人類找到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個技術的核心,就是大數據處理。它可以幫助人類對未來發生的事件進行邏輯分析,比如廣告投放的精準度,比如計劃與進度的預判,再比如人類的健康狀況。

人類之所以占領世界成為最強大的物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智慧;但是當機器也有了智慧,並且他們對大數據的處理又精準無誤的時候,人類文明真的有可能被顛覆。

(以上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係刪除。)

最後更新:2017-08-25 00:02:05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是否會失控?存在什麼投資機會?
  下一篇:go 徐和誼:人工智能將徹底顛覆汽車生產方式與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