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機器人
永生還是滅絕?人工智能奇點來臨,關係到每個人……
大勢將至,未來已來,洞見者贏!
馬雲曾說,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今年除了共享經濟站在風口,最火當屬人工智能了,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AI不斷的改變影響我們的生活。
穀歌的AlphaGO實現60連勝;人工智能可以繪畫製作;無需工人,工業機器人快速高效完成流水線作業,使生產效率提升3倍;無需快遞員,快遞機器人幫你送達;無需押金,登記身份證,隻需用手機掃一掃,無人酒店便會自動開啟;甚至連機器人老婆發展的愈發完善……試問,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在東京舉行的軟銀大會(SoftBank World)大會上,軟銀創始人孫正義表示:
30年後,物聯網將使全球網絡化、智能機器人將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AI將超越人類智力。那個時候,世界會發生什麼呢?我敢肯定的是人類壽命將延長到100歲以上,人類和機器人共生!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工智能領域將引爆萬億市場規模,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及,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這是多麼大的市場份額,為了搶占先機,近年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科技公司紛紛將人工智能當成重要戰略方向,投入巨資研發和布局。
這艘船肯定會駛向星辰大海,就看誰能搶到船票上船!
1
一批著名科學家開啟了“人工智能”時代
很多人對人工智能存在誤解,簡單的認為人工智能就是機器化。其實人工智能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係統等,它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的引領得益於一批科學家。
1956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辦的一個沙龍式學術會議上,一批著名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的約翰·麥肯錫、麻省理工學院的馬文·明斯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赫伯特·西蒙和艾倫·紐厄爾這4名日後的圖靈獎獲得者,還有信息論創始人克勞德·香農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羅切斯特,首次確立了“人工智能”概念:讓機器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
由此,人類社會一個新的時代——人工智能時代誕生。
最關鍵的奠基人則是被人們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阿蘭·麥席森·圖靈(1912~1954)。很多計算機的計算模型都是基於圖靈提出的計算模型“圖靈機”(TuringMachine)。
和早年創基時代相比,如今的人工智能已是今非昔比。它們不再是電腦上簡單的程序,一串指令,更多的是和人一樣有了學習的能力,不斷的在迭代更新。從Siri到小冰,從李世石1:4完敗阿法狗到阿法狗3:0全勝柯潔,無不證明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
2
中美“雙雄”格局
人工智能是當前人類所麵對的最為重要的技術社會變革,可謂是互聯網誕生以來的第二次技術社會形態在全球的萌芽。站在新起點,以穀歌、百度為首的互聯網巨頭以及通用、豐田等工業巨頭紛紛加快這一領域的布局,風險資金加速湧入,推動著人工智能在諸多領域應用的加速落地。
在歐洲,英國2014年發布了《人工智能2020國家戰略》,2015年發布了《英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發展圖景》,2016年發布了《人工智能:未來決策製定的機遇與影響》;法國則在2017年4月製定了《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德國2017年5月頒布了全國第一部自動駕駛法律,更是在工業方麵有著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成為了工業4.0的先驅者。
在亞洲,日本政府新近推出“人工智能產業化工程表”,宣布在未來10年,將投入資金1000億日元(約9億美元)用於4個重點領域人工智能研發,包括健康醫療、交通物流、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等。
“在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國與世界,特別是美國的發展基本同步。”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表示。美國積60餘年之功,全麵領先全球,雖然從整體實力來看,中國還無法和美國抗衡,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高地,在某些領域甚至有趕超美國的勢頭,也是最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時代和美國並駕齊驅的國家。
工信部賽迪智庫和百度聯合推出的人工智能報告認為,在學術研究、高端人才、技術突破、領軍企業、創業投資和應用落地等關鍵環節上,已顯現出中美“雙雄”的格局。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從企業數量上來看,美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為2905家,全球第一。中國北上深三座城市的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447家,占全球總數7.4%。
在投資分布方麵,美國達到978億元,在融資金額上領先中國54.01%,占據全球總融資50.10%;中國僅次於美國,635億,占據全球33.18%;其他國家合計占15.73%。
在專利授權方麵,美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達到26891項,全球第一。中國共計15745項,僅次於美國。
業內人士指出,從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來看,中國在行業應用和解決方案層麵領先,美國則在基礎研究層麵優勢較為突出。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複提出“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中美7家企業——穀歌、臉書、微軟、亞馬遜、百度、阿裏巴巴、騰訊,都已在其現有產品和服務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並正快速使其運營版圖擴展到全球範圍,盡可能占據更大份額的人工智能市場。從目前態勢看,美國似乎占據發達國家市場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而中國無疑贏得了多數發展中國家市場。”
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表示,中國要想在2030年實現人工智能戰略目標,首先需要解決人工智能發展缺少理論的問題。他說,人工智能在目前仍是一門缺少理論的學科,而理論的指導更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突破。
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近日,國務院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這一規劃中,特別強調2030年一定要搶占人工智能全球製高點,還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
說白了就是從小學教育,中學科目,到大學院校,逐步新增人工智能課程,建設全國人才梯隊。
簡單解讀如下:
為了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彎道超車,國家動真格了。不得不說,我們的製度優勢在這次曆史關口麵前,被發揮到了極致。
3
產業界率先掀起熱潮
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產業界是其先導。大量資本與並購的湧入,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結合,並蔓延升溫。
全球人工智能機器人行業四大家族,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占據中國機器人產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機器人製造、焊接等高階領域;臉書公布了10年路線圖,將“連接世界”“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列為3大支柱;微軟的小冰聊天機器人,正引導傳統的“圖形界麵”向“自然語言和情感理解交互界麵”轉變......
當人工智能與生活相結合,其需求量將是怎樣一個數字?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預測,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超過2000億美元。
掃地機器人、機器人書童、無人駕駛、刷臉進站、無人超市......當越來越多的場合體會到“智能代工”的好處,需求量將會持續上升,人工智能產業前景廣闊,將是“中國智造”的下一個掘金點。
4
大舉進軍AI,用的都是什麼打法?
大風口,國內企業豈有不進入的理由,下麵我們通過中國部分企業的例子來看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競爭力的強弱。
百度:All In AI
以前百度定位為互聯網公司,後來宣稱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李彥宏更是All In AI。
2013年成立深度學習實驗室,大舉投資人工智能,比Google、Facebook等公司更早提出“AI First”戰略;2016年9月1日,首次向外界全麵展示百度人工智能成果--"百度大腦";2017年,比較清晰的描繪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框架。
在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資金投入上,根據百度2017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百度淨利潤下滑了10.6%,而人工智能繼續投入28.35億,同比增長34.9%。
從投入資金就可以看出李彥宏的決心,AI驅動著百度轉型,贏得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戰略!
阿裏: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很多人對阿裏的認知還停留在電商企業的層麵,但近年來阿裏通過自研技術及投資並購等一係列動作,目前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家科技公司。
這種轉型並不是簡單的從線上發展到線下,而是通過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等其它技術相結合應用在阿裏的線下電商場景中,將全部實體都變成大數據。
如前陣子很火的無人超市,使用手機淘寶或者支付寶掃碼直接進店,拿完了商品,直接就出門,無須掃碼支付,無須收銀員,係統自動會在大門處識別你的商品,自動從支付寶扣款!
點擊播放
GIF/1919K
馬雲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已經聯手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全國開展10萬家無人超市!緊接著京東CEO劉強東也正式宣布:要在全國開設50萬家京東便利店、以及大量京東無人超市!蘇寧也不甘示弱,前幾日,在南京的無人超市正式開業!
相對於AI,阿裏巴巴提及更多的是技術。CEO張勇(逍遙子)表示,
“集團的技術正在推動各業務的強勁增長,同時加強了核心電商以外業務的市場地位。”
從資本市場重新認識阿裏,阿裏對標的企業,已經變成了蘋果與穀歌。
騰訊:AI是具備戰略意義的長遠投資
最後看騰訊。可以說,騰訊是BAT在人工智能領域起步比較晚的一家,2016年9月22日,騰訊宣布,正式成立騰訊AI實驗室,進行AI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
騰訊在在二季度財報中第一次詳細對外披露AI布局和進展,將在人工智能以及支付、雲服務等方麵追加投資,AI方麵涉及的具體領域包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音處理等。
搜狗:一家AI技術公司
搜狗作為搜狐的一個部門,到獨立發展,再到將赴美IPO,而IPO的版圖重心不再是搜索、輸入法和瀏覽器,而是依托人工智能。
實際上,在騰訊2014年開始增持後,搜狗一直向AI公司轉變。2015年初,王小川將搜狗定義為一家AI技術公司。
王小川在年初也表示2017年的兩大目標是IPO上市和開始製造AI硬件,並且希望融資5億美元現金實現兩大戰略:一是在移動搜索業務上縮小與百度的差距,從而實現三年之內在移動搜索業務方麵趕上百度的目標;二是繼續支持該公司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探索。
顯然王小川把搜狗的未來押在了人工智能,也成為搜狗的新”賽道“。
人工智能是互聯網行業發展方向,未來的顛覆性技術力量也是人工智能,那麼人工智能產業,投入C端應用還需多久?
目前來講,人工智能還不是一個市場完全通用化的技術,主要專注在專業級市場,想要人工智能完全的為人們服務,定製化是關鍵,不同需求產品性能不同,隻能麵對新形勢新需求,主動求變應變,完善基礎技術,才能把它生活化。
5
人工智能不再是人工智障??
在人工智能火熱發展的時候,人類產生了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什麼時候,我的工作也會被機器人代替麼?人類會淪為人工智能的工具嗎?這是人類終極命運的“天問”,還是杞人憂天?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1941年提出有意思的“機器人三定律”,作為機器人的行為規範。之後被收錄在1951年的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中,成為阿西莫夫後續所有機器人作品遵從的定律。
但是,對於人類而言,人工智能發展的根本,在於降低重複性勞動率,讓人的價值轉移到更有需要的領域,進而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在迭代的過程中勢必會淘汰部分勞動重複性高的低端崗位,讓人從流水線上解放出來,人工智能管理生產,而人類則管理人工智能。如收銀員、營業員、司機、新聞記者、中介、快遞員……
富士康昆山工業區解雇了6萬名員工用機器人代替生產,以此降低勞動力成本;九寨溝地震發生的18分鍾後,中國地震台網的機器,寫了篇新聞稿,用時25秒;2014年5月28日穀歌推出新產品——無人駕駛汽車......
科技的發展會讓很多工作消失,但同時也會創造出很多工種,有些工作機器人無法代替。根據目前可用的技術,MGI預計49%的活動可以自動化,但不到5%的工作可以實現完全自動化。
第一種是“抽象”職業,即那些需要解決問題能力、直覺、創造力、說服力的工作;另一種是需要“動手”的職業,即那些需要環境適應能力、視覺和語言辨識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工作。
任何事物都有雙麵性,人工智能也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人工智能帶動生產率的提高,但當人工智能深入生活工作之後,我們普通人能很好的把控機器人的功能嗎?
在看待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上,有兩派說法,一種則是認為人工智能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另外一種就是人工智能將與人類和諧共處,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1
早在2015年9月,霍金就發出過類似的警告:聰明能幹的人工智能會讓人類滅亡。霍金表示:一個超級聰明的人工智能可以非常好地實現它的目標,如果這些目標沒有與我們人類一致,我們人類就麻煩了。從理論上講,電腦可以模擬人類智能,甚至可以超越人類。
“借助人工智能,我們將召喚出惡魔。在所有故事裏出現的拿著五芒星和聖水的家夥都確信他能夠控製住惡魔,但事實上根本不行。”馬斯克提出。
2
李彥宏則表示,AI控製人類的一天永遠不會到來,因為人工智能、神經網絡隻是類比,不是真正的模仿。正因為AI和人腦是不一樣的,所以AI永遠也不會有一天達到和超過人腦的功能,所以我不擔心這件事情。
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表明了他對AI持樂觀態度,認為AI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穀歌CEO皮查伊稱,從長遠來看,AI必將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穀歌母公司Alphabet執行董事長埃裏克·施密特公開表示馬斯克的AI“威脅論”是杞人憂天。
對人類來說,這也可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霍金一直反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擔心它未來不可控,也是有道理的。
技術發展不可逆轉,我們也別無選擇,隻能去適應。對於人類會淪為人工智能的工具這個問題尚無標準答案,與其擔心人工智能可能掌控人類,還不如從現在開始,找到人工智能發展的底線,讓它真正成為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工具!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留言,謝謝!@今日話題
最後更新:2017-09-02 1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