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已大範圍“入侵”各行業,你做好準備了嗎?

在今年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馬雲再次語出驚人: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在人類知識極具爆炸的情況下,人類過去兩千年來,知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人類的智慧,2000年來幾乎沒有進化。

知識是可以學來的,智慧是一種體驗,人類和人類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

過去的200年是知識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未來的100年是智慧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是服務的時代。

因為,機器將會取代過去200年來很多的技術和科技。

過去的工業革命,想到的都是蒸汽機,電力時代,能源造成使用工具產生變化。阿裏巴巴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教授說,這背後更深刻的,是知識類型的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本質上,是技術知識取代了經驗知識;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大流水線,大企業要協調大規模的生產,所以這次是管理知識革命;第三次計算機革命,從知識的角度看,是把知識體係化、流程化、軟件化和自動化。

而我們今天正在麵對的,是第四次,叫“人工智能革命”,人工智能可以負擔很多知識型的工作,知識本身,已經不是最稀缺的資源了。

什麼最稀缺?人獨有的創造力,這會引發一係列的巨變,將決定未來社會的結構。

這也是馬雲說的,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孩子們失去了創造力,他們一定會被淘汰。

人工智能已經大範圍“入侵”各行各業

九寨溝地震發生18分鍾後,中國地震台網的機器寫了篇新聞稿,寫作用時25秒(看到這個數據海外君也在顫抖)......

稿件用詞準確、行文流暢,且地形天氣麵麵俱到,即便專業記者臨陣受命,成品也不過如此。

再考慮到25秒寫作時間,人類完敗了。

圍棋一度被視為人類智慧最後的堡壘,原因是圍棋的變化極為複雜,即便是算無遺策的計算機,也無法窮盡黑白兩子在棋盤裏361個點位上的所有變化。

此前,放話“就算阿爾法狗贏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的現世界第一棋手柯潔應戰 AlphaGo,柯潔還被稱之為人類尊嚴的“最後防線”。

結果,柯潔還是完敗!

人工智能也在不斷的改變著金融圈的環境。

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台雇傭了600名交易員;但今天,這裏隻剩下兩名交易員“留守空房”。

瑞銀在裁員路上也沒有落後,這是8年前瑞銀集團的交易大廳:

現在的交易大廳卻成了這個樣子:

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勞動是所有行業的一大趨勢,估計在兩三年後,交易大廳能空出一個足球場來。

高盛、瑞銀的交易員被替代的經曆,隻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個縮影,如今:

荷蘭的ING銀行宣布了一個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省下近9億歐元的“數碼轉換”計劃:先砍掉580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13%,未來再視情況讓另外1200名員工轉職或是裁掉。

德國商業銀行到2020年會將銀行中80%的工作都數碼化、自動化,最終將會裁掉9600名員工。此外暫停發放股息,來彌補重組計劃的成本。

蘇格蘭皇家銀行發布了一個線上的AI客服係統,這個客服係統可以根據客戶的語調來做出反應,此外,它還永遠都不需要休息,更不會要求超時津貼。

美銀計劃在消費者銀行分部減少8000多個工作崗位,被減少不隻是員工,還有網點。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關閉了389個網點。

而花旗銀行在2015-2025這十年間將裁員30%,數量最多達到170萬人。

曾經匯聚全球頂尖金融人才的華爾街也逐漸被人工智能攻陷,財務人員和金融人員頻頻失守,銀行家不得不向碼農低頭。

據外媒報道,摩根大通利用AI開發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經測試,原先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需要360000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這款軟件隻需幾秒就能完成。

而且,不僅錯誤率大大降低,重要的是它還從不放假(本來以後想送小孩兒去學金融,得,還是學編程吧......)。

36萬小時的人力工作,AI隻需幾秒就能完成,一切人類在AI麵前都是樹懶。

人工智能時代確確實實已經來臨,躲都躲不過去。看到人工智能的強大,我們是否應該仔仔細細的考慮下有了機器人,自己還能做什麼?

關於AI,李開複更是語出驚人:

未來五秒以下的工作將全麵被人工智能替代,同時,未來十年翻譯、簡單的新聞報道、保安、銷售、客服等領域的人,將約有90%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未來,很多行業會被改造,更重要的是,這會是一個非常徹底的、非常血腥的改造。那些不能接受互聯網+、AI+概念的公司,他們會被顛覆!

今天,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無人酒店、無人餐廳都已經屢見不鮮,智能收費係統逐漸取代了收銀員;無人駕駛也讓司機這個職業岌岌可危;3D打印甚至能取代一條條的生產線......

製造業同樣麵臨著人工智能的巨大衝擊。

富士康搬到美國而不是東南亞,就說明一個更悲劇的問題:現在成本問題已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富士康在為未來的人工智能布局,血汗工廠模式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馬斯克說在未來20年,全球12%至15%的勞動力將因為人工智能而失業。

特斯拉還有號稱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組裝,全部生產過程除了少量零部件外,幾乎所有生產工作都自給自足......

衝壓生產線、車身中心、烤漆中心與組裝中心,這四大製造環節總共有超過150台機器人參與工作。當然,在車間中你很少能見到有人的影子......

組裝中心,全部是機器人。

每一個機器人可以完成多種動作。

整個過程流水線的運作就是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無縫對接。

不止如此,就連我們人類擅長的服務業都開始存在機器人的身影。

劉強東就曾說:五年後,給你送貨的都是機器人。

今年6月,京東無人配送車在中國人民大學順利完成了首單配送任務,這意味著:無人配送機器人正式投入運營。

它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

配送人員先將相應訂單放到無人車的箱子內,無人車會根據訂單信息自動選定配送路徑。

動圖

然後按照路徑規劃自動行駛,並確定訂單停車站點。

動圖

在距配送點100米位置時,發送短信給收貨人,無人車抵達配送地點後,收貨人輸入驗證碼,機器人才自動開啟倉門。

動圖

完全自主行駛,自動路徑規劃,自動避障,全程無需人工參與。

動圖

看到這一係列流暢的操作,海外君也驚覺:原來人工智能已經發展的這麼好了。

過去用幾代人命運承擔的大變革,我們要在20年內獨自麵對,失業大潮即將開始,並沒給我們留太多適應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隻有三類人,能勉強對抗AI的衝擊,即資本家、明星和技術工人。

換而言之,麵對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麼積累財富,成為資本大鱷;要麼積累名氣,成為獨特個體;要麼積累知識,成為更高深技術的掌握者。

倘若不去改變,就隻能被社會淘汰,隻能失業。

固然,人工智能或許會讓一些行業永久消失,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解放了勞動力,也給人類機會去做一些更加不可替代的事情。

Do not dwell in the past,do not dream of the future .Concentrate the mind on the present moment.

不要沉溺於過去,不要去幻想未來,集中注意力於現在。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你在哪裏?

本文由海外眼整合發布,了解更多海外資訊請關注微信【海外眼】!

最後更新:2017-08-31 16:01:27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AI已上路!最新無人駕駛汽車實測視頻曝光,看呆了……
  下一篇:go 美的上半年營收增逾六成 機器人業務貢獻136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