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1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工業機器人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機器人在如今的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毋庸贅言。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給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挑戰。尤其是挑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與警覺。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步步緊逼”,加之“機器換人”示範效應初顯,以及包括資金補貼在內的政策持續鼓勵下,現實中還有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開始嚐試或擴大工業機器人應用。

從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來看,呈現出了一條清晰的上揚曲線。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72426台(套),同比增長34.3%;而從2017年上半年的表現情況來看,國產機器人的產量仍然處於快速上漲通道:產量達到59097台(套),同比增長52.3%,遠超上一年30%左右的漲幅。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幾乎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半壁江山“。這一上升態勢也使得國產工業機器人從上半年的工業經濟中脫穎而出,其同比漲幅位居各類工業產品第一,甚至被認為是新興產業的代表。

但在這龐大的數字中,有三分之二是購買的外國生產的機器人。目前,我國新增工業機器人中超過70%依賴進口,國內市場高端機器人應用領域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國產機器人則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處於行業低端。國外龍頭企業紛紛將中國市場視作“主戰場”,在我國建立生產基地,憑借已有的技術優勢,搶占產業發展製高點。國產機器人一些核心部件主要從日本、美國和歐洲進口。這些因素都使得我國機器人產業長期受製於人。

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頓向明分析:“如果國產機器人未來5年內仍然找不到準確的市場定位,很快會被市場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

當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麵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麵對這些問題,國家也推行了許多政策,扶持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係,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將顯著增強。

目前我們能夠看到,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實,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園紛紛建立,深圳、湖南等地的機器人智能製造產業園崛起。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的創建將引導金融回歸到服務、支持實體經濟增長的本源上來,對於推動中國經濟脫虛向實、避免過度金融化具有重要意義。

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是一個基礎,當前也仍需繼續推進,但從遠期角度來看,不同於簡單的“機器換人”,智能製造更突出“軟硬結合”。未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將占據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機器人產業的火爆絕不是曇花一現,中國企業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研發創新能力,占據國際高端市場,引領我國的製造業邁向更高的台階。

輕搜AISaaS平台,采用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深度優化的圖像識別算法,在安防監控、智能終端及智慧交通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服務終端用戶、智能安防集成商及攝像機製造商,幫助用戶以最低的成本使用圖像識別技術,最快隻需9分鍾即可讓客戶完成遠程接入!

最後更新:2017-08-23 11:55:35

  上一篇:go 25秒540字,機器人首發九寨溝地震報道!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越吹越神,全智能餐廳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