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機器人
腫瘤學界“阿爾法狗”支持8種癌症治療,已在滬參與病人診斷!
幹貨 | 靠譜 | 實用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被譽為腫瘤界的“阿爾法狗”的人工智能“沃森醫生”正逐漸進入上海一些醫療機構,作為醫生的副手,參與腫瘤患者的精準診斷。
目前,“沃森醫生”已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得到應用,目前可支持包括肺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胃癌、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在內的8個癌種的治療。
“沃森醫生”的存在,是否會讓醫生失業?對此有醫生表示,“沃森醫生”已經可以完全取代一個住院醫師的功能。但也有醫生認為,它無法與患者進行人文溝通,可以做醫生的助理,很難完全取代人。
已在14個國家落地,用於腫瘤治療輔助
專家表示,“沃森醫生”(Dr. Watson)是一款IBM公司打造的醫療認知計算係統,是腫瘤學界的“阿爾法狗”。作為第一個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深藍”的後裔,“沃森醫生”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腫瘤中心“受訓”。
目前,該係統已在14個國家落地應用,主要應用於腫瘤的治療輔助,基因檢測報告解讀分析。在臨床應用時,輸入患者的手術、病理、一般情況、基礎疾病、治療過程、複發轉移等信息,“沃森醫生”就能通過300種以上醫學期刊、250本以上醫學書籍、1500萬頁的論文的篩選,列出最符合當前條件的數個治療方案,並按照優先級推薦給臨床醫生,同時注明各方案的循證支持和指南來源。
此外,“沃森醫生”還能接收患者的腫瘤活檢基因學檢測報告,通過強大的認知與計算能力,發現與患者病情發展情況相關的基因突變,並提供針對這些突變的可選治療方案列表,以供主治醫生參考。同時,它還能為患者推薦符合入組條件的臨床試驗,給予患者更多選擇機會。
對於病人是先手術還是先化療、化療采用什麼方案,大約10秒鍾後,“沃森”就可以交出一份詳細的“推薦方案”和“不推薦方案”。目前,經過美國、韓國等各國的腫瘤中心實踐,“沃森醫生”與腫瘤學專家的意見取得了高度的一致性。
在9月2日的“人機對話”環節中,一名63歲的上海男性成了“沃森醫生”正式上崗後的第一個病人。
已在上海一家醫院參與多學科討論
目前,“沃森醫生”已經在同濟大學癌症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及相關科室得到臨床應用。
而上海仁濟醫院乳腺疾病中心,也成為目前國內第一家將“沃森醫生”引入MDT多學科討論的科室。
“Dr. Watson是我們的很好的助手。”仁濟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陸勁鬆表示,這是“沃森醫生”首次在乳腺癌MDT多學科中的大規模應用。在錄入詳盡的病情數據之後,“沃森醫生”推薦了幾種治療方案,與各參與討論的主治醫師的意見有很好的吻合,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參考,尤其是對於多學科治療措施的建議。
由於“沃森醫生”超強的判斷診斷能力,不少人質疑,醫生是否可能麵臨失業?“它可以做我們的助理,但很難完全取代人。”上海長海醫院醫生王梅認為,它強大的信息讀取能力是人類無法企及的,但無法和患者及家屬進行人文溝通,因此在有些方麵仍然不能取代醫生。
瑞金醫院醫生郭元彪則認為,它的方案主要是基於美國大數據,和中國人的體質有些差異,完全本土化還有個過程。
“未來一切皆有可能。”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許青說,至少是目前,“沃森”已經可以完全取代一個住院醫師的功能。
END
轉折點App 福利發放!
最後更新:2017-10-08 0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