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71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趙翌捷:人工智能產業的空間形態

閱讀 | 全文1000字,閱讀約需5分鍾

9月15日,由北京天佑華夏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絢禮網)、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公司國際會議中心、雷雷夥伴科技孵化器聯合主辦的AI時代的新零售論壇暨絢禮智能體驗店推薦會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本次論壇以AI智能時代下的新零售為主題,現場揭幕開業並推薦展示絢禮智能體驗店。有20家國內知名科技領域風險投資機構和產業基金機構代表,80多位產業園區合作單位代表人和項目負責人,及10餘家科技媒體單位共聚一堂。共同探討AI智能技術發展普及,順應新零售誕生產業升級“大爆發”,現場發起成立:AI與新零售創業聯盟。產業中國研習社研究員趙翌捷受邀參加並講話。

會上,趙翌捷闡釋了產業中研習社的邏輯和價值。他表示產業中國研習社一直從事“城市大數據”的深度研究,對各項產業鏈資源進行整合,為城市決策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性的產業發展服務;另一方麵,產業中國研習社以提供大數據資源的專業智庫為基礎,也組成課題組遠赴矽穀調研人工智能參與到產業政策的製定和谘詢領域的前景;最後趙翌捷指出戰略新興產業在地方的落地,決策者一定要發展“三個高地”,重視“短頻快問題”以健全產業落地的可行性。

結合產業中國研習社的工作以及矽穀的調研,趙翌捷指出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一般存在“三個高地”,一是行業密度高,光是美國舊金山灣區人工智能的投資頻次於全球占比就達到23.39%,每五筆人工智能的投資就有一筆在矽穀,顯現出其新興行業高度集中發展的特性;二是資本密度高,北京、廣東平均單筆融資就能達到千萬美元以上,上海為400多萬美元,存在投資門檻;三是人才密度高,一個人工智能研發團隊雖小,其核心崗位卻不僅是一個工程團隊,還兼具技術研發,產品化的任務,任一崗位都是高度專業,不僅一線城市人才時有欠缺,二三線城市的園區決策者人才匱乏的問題是赤裸裸的現實。

在三高的壓力下,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實屬不易,國內的產業園區卻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問題就是產業重合度高,所以提出重視“短頻快問題”:產業迭代周期短需要決策者同在新興產業第一線認清發展前景和做出動態的政策適應產業變化,不能墨守成規;新興產業的創業資本需求頻繁需要決策者把握好資本的配套和扶持力度;高端人才流失快是無可避免的,AI或戰略新興產業的企業及人才在區位選擇擁有巨大彈性,但AI或戰略新興產業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更願意落地具備潛在市場的園區,因此園區決策者在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更要重視產業鏈細分和比較優勢。

最後更新:2017-10-08 05:14:02

  上一篇:go 『會計證取消』、『人工智能』、『共享經濟來了』,會計人該怎麼辦?——會計領航課(2017年7月12日)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或將迅速普及 因為麻省理工學院搞了一項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