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机器人
赵翌捷:人工智能产业的空间形态
阅读 | 全文10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9月15日,由北京天佑华夏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绚礼网)、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会议中心、雷雷伙伴科技孵化器联合主办的AI时代的新零售论坛暨绚礼智能体验店推荐会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以AI智能时代下的新零售为主题,现场揭幕开业并推荐展示绚礼智能体验店。有20家国内知名科技领域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机构代表,80多位产业园区合作单位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及10余家科技媒体单位共聚一堂。共同探讨AI智能技术发展普及,顺应新零售诞生产业升级“大爆发”,现场发起成立:AI与新零售创业联盟。产业中国研习社研究员赵翌捷受邀参加并讲话。
会上,赵翌捷阐释了产业中研习社的逻辑和价值。他表示产业中国研习社一直从事“城市大数据”的深度研究,对各项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性的产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产业中国研习社以提供大数据资源的专业智库为基础,也组成课题组远赴硅谷调研人工智能参与到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咨询领域的前景;最后赵翌捷指出战略新兴产业在地方的落地,决策者一定要发展“三个高地”,重视“短频快问题”以健全产业落地的可行性。
结合产业中国研习社的工作以及硅谷的调研,赵翌捷指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一般存在“三个高地”,一是行业密度高,光是美国旧金山湾区人工智能的投资频次于全球占比就达到23.39%,每五笔人工智能的投资就有一笔在硅谷,显现出其新兴行业高度集中发展的特性;二是资本密度高,北京、广东平均单笔融资就能达到千万美元以上,上海为400多万美元,存在投资门槛;三是人才密度高,一个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虽小,其核心岗位却不仅是一个工程团队,还兼具技术研发,产品化的任务,任一岗位都是高度专业,不仅一线城市人才时有欠缺,二三线城市的园区决策者人才匮乏的问题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三高的压力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属不易,国内的产业园区却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就是产业重合度高,所以提出重视“短频快问题”:产业迭代周期短需要决策者同在新兴产业第一线认清发展前景和做出动态的政策适应产业变化,不能墨守成规;新兴产业的创业资本需求频繁需要决策者把握好资本的配套和扶持力度;高端人才流失快是无可避免的,AI或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及人才在区位选择拥有巨大弹性,但AI或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更愿意落地具备潜在市场的园区,因此园区决策者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更要重视产业链细分和比较优势。
最后更新:2017-10-08 05: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