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時代 廣東製造的蝶變之路

[摘要]這是一場由政府主導,民間力量參與的技術革命。未來就發生在眼前,機器人時代已然來臨。

時代周報記者 程洋 發自廣州

這是一場由政府主導,民間力量參與的技術革命。未來就發生在眼前,機器人時代已然來臨。

8月27日,在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國際合作有限公司、廣州機器人產業聯盟、中國工經聯工業經濟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2017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製造技術展覽會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無人機、智能穿戴產品、3D打印機等各種高端製造業產品,競相亮相。

在當天舉辦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峰會上,廣州市葉牛平副市長為峰會致辭。葉牛平副市長在致辭中指出,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廣州牢牢把握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勢,對接《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國家戰略,出台實施《關於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先進製造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係列政策,每年安排約10億元專項資金推動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等重點產業發展。目前,廣州已形成從上遊關鍵零部件、中遊整機到下遊係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2016年全市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近500億元,產值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廣州數控、啟帆2家企業入選“中國機器人TOP10”。

本屆展會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廣州市製造業的競爭優勢,為廣州建成珠三角乃至全國智能裝備關鍵設備、技術供應和研發創新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礎。

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從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裝備研發製造邁進,打造智能裝備產業之城。廣州率先探索“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發展路徑,成為廣州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粵製造正迎來它的蝶變之路。

機器人讓工廠一個月產值達到一億

工業機器人揮舞著巨大的機械臂,正在對汽車進行整車塗膠。汽車製造的流水線上,工業機器人已經取代人工,完成生產過程中諸如弧焊、點焊、衝壓等工序。這是在2017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製造技術展覽會上的一幕。

麵積約5萬平方米的會展現場,吸引了500餘家全球知名機器人企業和研究機構參加,預計將吸引逾8萬名觀眾。廣州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展會展覽麵積、參展企業均比上一屆增長1.5倍,躍升為全國最大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展。”

廣州長仁工業科技有限公司把實實在在的工業機器人搬來了現場,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靈活地180度轉身,在空氣中抓了空,雖然沒有真材實料的加工製作,但整個流水線的操作看上去十分流暢。

廣州長仁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振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們主要做工業機器人的本體、集成應用線和關鍵的零部件。我們做的生產線賣給別人是500萬元,工廠用它投入生產磷銅球,一個月的產值就可以達到一個億。”

“以前的人工成本是1500元生產一噸磷銅球,用我們的全自動生產線就隻有1000元,而且產品質量非常穩定,不會出差錯。”據姚振祺介紹,由於公司製造的工業機器人,產品質量好、效益高、24小時不間斷生產,使得180多家生產磷銅球的工廠倒閉了。

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於替代簡單重複勞動、危險崗位的搬運、噴塗、碼垛、鑽孔機器人和物流分揀等低技術含量的工作,並逐步拓展至服務機器人領域。

位於廣州的廣東品驫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渠道部經理黃珠義向記者介紹了一款家庭陪伴機器人,它可以陪伴孩子學習、幫助老人控製智能家居係統,而家人可以通過APP遠程控製機器人,和家裏的孩子、老人進行交流。黃珠義說:“你可以控製機器人走到孩子的房間,查看他的情況,或者直接和他交流。”

據廣州市工信委介紹,廣州的服務機器人產業基礎較為薄弱,有待集成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發展養老助殘、家政服務、社會公共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機器人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低端。我國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僅占約30%,產品基本是三、四軸機器人,主要應用於搬運與上下料,附加值較低,高端機器人嚴重依賴進口,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外國品牌市場份額占85%。

廣東生產的機器人都買了保險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拉動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機器人產業迅勐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8月23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預計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2012-2017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8%。其中,工業機器人42.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3.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4億美元。

在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應用市場更是廣闊,基礎技術發展實力較強,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相關企業747家,總產值750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17%。深圳、廣州、東莞、順德等地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麵已逐步形成多點發展、協同推進關係。

作為2017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製造技術展覽會上的東道主,廣州也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到穗投資興業,支持本土機器人企業做大做強,為我國“智”造提質增速。

葉牛平副市長表示,廣州正搶抓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的有利契機,聚力建設全國一流製造強市,著力實施“IAB”計劃,成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3個100億元”基金,大力發展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若幹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產值近1000億元,IAB產值規模近1萬億元。廣州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到穗投資興業,支持本土機器人企業做大做強,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不斷貢獻力量。

2016年,廣州市工業機器人本體產量2287台(套),同比增長31.7%。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廣東省對機器人生產和應用有實實在在的普惠政策。自2015年起,廣州連續3年共安排30億元專項資金,促進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等重點產業快速發展。2016年,該市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值近500億元。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鄒生說:“凡是廣東本地企業生產的機器人,隻要你賣出去,財政按照合同的金額給予20%的補助,就是本地生產的,有自主品牌的,自己的產品,我們都給予扶持,按照合同額的10%-20%,一般補到20%的份額,這是對生產端。”

據鄒生介紹,在機器人產品的應用端,凡是廣東的企業購買機器人來進行改造升級的,也將按照合同金額的10%-20%給予補貼。兩頭加起來,廣東生產的企業賣給廣東企業使用就可以拿到40%的補助。正是在這個力度的扶持下,推動機器人降低成本、擴大生產,幫助生產機器人的企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

最後更新:2017-10-07 22:26:16

  上一篇:go 觀念平台:人、機器、機器人
  下一篇:go 逾600家名企齊聚昆山,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盛宴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