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1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如果出現在籃球比賽中,會怎麼樣?

圍棋講究氣,比誰占的“領域”大,雙方各執一色,寧心靜氣。

籃球講究得分,攻防回合的成功率高者勝,往來攻守,肌肉碰撞。

你也許已經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圍棋領域罕逢敵手,獨孤求敗,不吃不喝不睡,沒有喜怒哀樂的就將世界頂級高手們斬落馬下。

那如果籃球......也出現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讓我們把時間假設調到10年後。

......................

好,現在是2027年。

兩個少年坐在一起,麵對麵,各執一色的走圍棋。

“哎我說,你最近水平見長了啊。”

“哪有哪有,再怎麼走就還是老樣子啦,哪像你,家裏買了個“阿法狗”對戰機天天下,水平肯定是一日千裏啊。”

“也是,這個阿法狗可以隨意變換難度,每次都贏我半子,不多不少,真是氣死人,而且它有時還會跟你開玩笑,幽默幽默。”

“那肯定啊,阿法狗可是在10年前擊敗過李世石、聶衛平和柯潔的機器啊,你以為是鬧著玩的,它故意釣著你呢。”

“好啦,沒意思,這盤下完我們去打籃球吧,身體活動活動。”

兩個少年走完一盤,收拾起身朝屋外走去,牆上都是當年的“人機對戰”照片,一張張都已泛黃。

以前大家覺得,某一項運動在世界上一定要有一個標杆,稱為“最強”,不斷超越這個最強的過程,就是

全天下運動員的動力。

如今,阿法狗已經10年未曾輸過圍棋比賽,“最強”的人也不複存在,大家對圍棋這項運動隻抱著“好吧,走起來有意思,但是那有怎麼樣,還不是輸給機器”的心態,日落西山。

籃球呢?

在這十年中,也已經翻天覆地。

剛開始,隻有圍棋一項運動被機器攻陷

接著是籃球。

NBA的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瓶頸,騎士勇士輪流坐莊接近5年時間,觀眾們早已厭倦,這時候的機器人技術也已經突飛勐進,麵對許多項目的“人機大戰”噱頭,籃球比賽收視率每況愈下,NBA管理層壓力很大。

突然,有人站出來提議,要不然讓機器人上場試試?

這個.....有的人明確提出反對,認為加入機器人太冒險了,會破壞這項運動的規則。

這時,馬刺的代表說了句話,“其實我們的卡哇伊就是機器人......是聯盟的試點。”

於是,每個隊像是“帶外援”一般的,采用了“4人+1機器”的陣容上場。

機器人外形設計成了人類球員,皮膚質感都接近真實,投籃判定采取概率論設計,動作稍顯僵硬。

但有一點特別恐怖,他無比謹慎。

綜合了數十年的大數據,包括有效命中率,使用率,三分率,籃板率等等。

如果不是大空位,他絕不投籃,而且在他突破的時候,他能預先計算好防守隊員補防的位置,側身擦過,時機不早不晚。

常常一場比賽下來,機器人表現有好有壞。

哪位要問了,機器人不都是一個程式做出來的嗎,表現怎麼還上下起伏?

原來,每個隊的機器人還真是不一樣,就拿騎士來說吧,“騎機”是根據剩下14位球員的綜合能力平均加成算法集成製造,換言之,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樂福的長傳,詹姆斯的突破和歐文的投射。

可能是覺得這種比賽還是不夠刺激,NBA終於決定撤下“單機器外援”這項政策。

加入一隊“機器人球隊”。

打球風格就參照已經退役了的那班人吧,喬丹奧尼爾魔術師大鳥加內特和便士等等。

等等........這樣似乎沒辦法打啊......如果真能模擬的真實的話。關鍵是機器人不會累。

但是觀眾們似乎覺得有趣,可以看到上古神獸們重現賽場,看著年邁的詹姆斯和庫裏疲於奔命的應付著機器人們。

89:76,

98:65,

109:32,

“人機大戰”開始變得強弱越來越懸殊。

多少個賽季過去,人類還是打不贏這支球隊,想想還是算了吧?回到人類菜雞互啄就好了。

突然有一天,這隊機器人有了機器教練,機器經紀人和新的公司。

每個人像是突然被告知這個消息似的,都沒有任何風聲。

“什,麼?要,撤,銷,我,們,隊,的,參,賽,資,格?”機器人隊長一字一頓的講出了這句話,緩慢且呆滯,仿佛是在內部進行了許多算法的重疊計算,每個字節都是拚湊起來一樣。

“恩,是經過我們再三考....”

“別想了!我們公司已經把NBA承包下來了,準備把剩下29支球隊都換成機器人”

最後更新:2017-10-08 00:54:21

  上一篇:go 阿爾法狗大戰柯潔之後怎麼對付它?看來隻能拔電源了2
  下一篇:go 即將步入快車道 人工智能電視或成為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