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會奪走地產人的工作,還會消滅買房的客戶,未來太可怕了…

前不久,TechWeb報道稱,Facebook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竟然創造了人類無法理解的語言,嚇得Facebook不得不拔掉其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係統的插頭……雖然這次“意外”被證明是人們過於敏感,而非AI(人工智能)失控了。可是,AI的迅勐發展必將改變各個行業,包括房地產。

今年7月11日,潘石屹在一場“未來已來——潘石屹對話人工智能新勢力”的對話現場表示,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反房地產的,這意味著房價會降。引發了廣泛的爭論。

明源君認為,暫且不論AI會否導致房價下跌,但AI必將快速滲透並變革房地產,部分地產人將因此失業,因為AI會消滅一部分購房客戶,未來財富的分配方式也會變得與今天非常不一樣!

01

人工智能正向房地產行業滲透

精準營銷、降低成本、提升體驗

雖然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房地產依然還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別說科技感,大多數企業連工程質量都還沒做到位。

可是,隨著地產進入下半場,僅靠土地紅利就能賺錢的時代結束了,對互聯網和黑科技的運用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一、AI+數據平台:挖掘數據價值,細分客戶、精準營銷

當前,數據已被視為未來會比石油還貴的資產。對於房企來說,從拿地,到銷售,再到客戶反饋,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可是,大多數房企並不懂得如何從數據中挖掘價值,進而驅動服務。

鏈家在這方麵已經做得不錯,作為國內最大的地產中介,鏈家手握大量獨有的房屋數據、人群數據、交易數據,在此基礎上打造了房屋智能估價係統,利用AI算法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藉此能夠形成房屋估價和市場成交價格預估,提高經紀人專業度和客戶體驗,最終提高交易效率。

市場永遠不缺客戶,問題在於你能否以最小的成本精準找到。精準營銷的第一步是為用戶“畫像”。一個人自己都很難完全了解自己,更何況是銷售人員。然而,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以準確摸清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結合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市場細分,再有效組織資源,實現消費者和資源的精準匹配。如果說數據是食材,那麼AI就是廚師。

中海2014年在深圳的銷冠項目就是通過AI分析出來的。當時,大數據監測發現,200~240平米是一個市場空白點。為此,中海重點鎖定了寶安本地、南山、福田等區域的城市生態別墅客戶,對產品的戶型、自住麵積等都做了深入研究,最後推出的產品很受歡迎,成功搶得城市中心高層產品客戶,實現了60億元的成交金額。萬科也曾和百度合作,在旗下商業地產做基於坐標定位實時分析客流數據的精準營銷。

目前,售樓處也在緊跟AI的步伐,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被大量引入現場。攝像頭會自動記錄、分析客流,識別會員,並記錄其行為。當同一客戶出現在同一開發商的其他售樓處時,現場銷售人員通過調取其以往數據,可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轉化率。

二、AI+房地產IT/機器人:讓數據共享,有效降低成本

目前,進行全局性的信息化建設被越來越多的房企提上日程。因為“全局性”可以打破過去各部門根據業務部署IT,數據信息無法聯動、各自為政的問題。

早在2007年,萬科就通過財務係統、成本係統和資金係統的一體化集成,完成了對全國約30家子公司的統一結算。

IT改造的難度在於項目規模大,牽涉部門眾多,各係統打通後,數據信息量將變得極其龐大,這好比之前是多管道送水,現在變成了一根管道,如何做好數據管理、分析,以及IT運維,AI大有用武之地。

例如,係統崩潰,運維人員通常得花費數小時才能找出問題,而AI可以自動分析幾十萬的網絡日誌,找出其中的微小漏洞,並提前預警。

此外,用工成本不斷攀升,已經成為不少行業的不能承受之重,而通過機器人智能化,能有效減少人工,降低成本。

目前智能客服已被部分房企使用,智能引導/解說機器人也在一些項目樓盤出現,不僅表達更精準,而且更權威可信。具備語音交互能力和自動巡防功能的服務機器人,在一些智慧社區也是大受歡迎。王石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十年,萬科要做到30%的物業服務由機器人替代”。

三、AI+建築:工程進度可隨時把控,智能家居提升體驗

資金是有成本的,政策、周期是難以預測的,提高工程施工進度玩轉快周轉,是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

建築工程流程包括前期的圖紙設計、中期的工程施工,後期的工程維護,各階段可以應用AI的地方都不少。

設計階段:結構施工圖紙與建築施工圖紙一樣,都是施工的依據,與建築設計現階段主要依賴人工不同,結構設計基本是通過計算機計算來完成,輔以人工。未來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由AI來替代。

施工階段:建築施工現場千頭萬緒,環節複雜,AI可在建築模塊製造,工地管理、工程監督和三維建模,以及機器人施工上發揮作用。

比如日本的AI Build創建了一個裝有攝像頭的人工智能3D打印機器人,可以自己監測打印過程,並自行進行錯誤糾正。打印速度比原來提高一半,成本也比別人便宜很多;搭載計算機視覺係統的無人機則是工地管理的好幫手,設置好無人機拍攝航線及固定拍攝點,就能獲得每個時段現場人、材、機布置情況及施工進度,指導總平麵管理。

采用無人機3D激光掃描施工現場,可用於三維建模,生成立體圖像,再與相關模型進行對比,能分析進度偏差與安全隱患。至於壘牆機器人、搬磚機器人、板材安裝建築機器人、支持建築廢料回收的拆除機器人,已經在一些工地出現,成本還比較高。

工程維護階段:無人機可用於進度督工,也可做後期的工程驗收。還有公司用AI做房屋管理,比如矽穀公司Zenplace用AI技術,結合房屋使用情況和生命周期,可以預測三個月後某處房產的熱水器可能漏水,並給出預警方案。

當然,僅靠產品好還不行。在當今住宅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傳統的社區規劃和產品設計已很難獲得較高產品溢價。打造智能社區,構建出智能、便捷的居住環境可以贏得傳統住宅市場的差異化競爭,提升產品溢價能力。

比如碧桂園推出了安心家智慧社區3.0,萬科則先後與阿裏、騰訊、小米、魅族等智能化品牌合作,推出智能家居概念房,還在社區植入了魅族Lifekit智能產品。可有效地提升用戶的居住體驗。

02

五類地產人最危險

情感類工作也不是100%安全

對部署AI的房企來說,AI能夠幫助公司降低人力成本,拓展新業務,建立技術護城河。可是,對很多地產人來說,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因為這意味著大量的人會失業。

一、大量的地產人,將被AI取代

明源君認為,AI就像是一把屠龍寶刀,所有行業的底層業務員都將被取代,地產人自然也不例外。

大量易標準化、重複性、沒技術含量、不具獨創性、不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智能機器人幹起來更得心應手。從房地產行業來說,首先前端最容易被替代,因為都是成本。保安、客服、物業,甚至一部分中介,都很容易被一套軟件或智能機器人替代掉,而且成本更低、可大規模複製。

比如,萬科旗下的“第五食堂”已經在用機器人炒菜。萬科的機器人巡邏保安和機器人物業管理員也在陸續上崗。

目前芬蘭、俄羅斯、新加坡還在開發基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管理係統,以後中介依靠信息不對稱掙錢會越來越難,甚至失業。因為區塊鏈本身是一個瞬間同步的賬目,每個人的合同會實時共享,同時又能做到安全透明、不可篡改。

此外,“大數據+AI算法”未來會讓成本測算、數據分析、產品定位、市場營銷、供應鏈采購以及一些中層管理受到威脅。以成本測算來說,未來單做數據模型的分析員就很容易被幹掉。因為由AI來做數據分析,絕對比人做分析要強得多。

如今,新城控股的總裁,現在坐在辦公室裏就可以看到項目簽約達成率,IRR數據(內部收益率)等。像信息簡報、研究報告類也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自動摘取生成,除非你有獨創性觀點。

全麵自動化的過程可能也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麼長,十幾年內就會發生,大量的自動化的發生必然會引來大量崗位的被替代,這件事人類對此不陌生,早在工業革命時代就發生過,當時是大量的手工業被機器自動化所取代,但工業革命是花了上百年的時間逐步的完成了這個過程,而人工智能可能會對整個世界發生比工業革命快十倍,甚至劇烈百倍的衝擊。

二、情感類工作也可能被機器替代

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很多東西是沒有辦法被人工智能的取代的,比如人與人之間感性的交流、溝通。

明源君覺得也不一定。

現在00後一代,其實更願意和機器人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而這正是房地產管理公司Zenplace聯合亞馬遜Echo(智能音響),做智能聊天機器人的重要原因。他們發現年輕人並不喜歡有人每周來上門催繳房租,但聊天機器人幫他們一周七天,一條24小時幫他們支付租金、續租房屋、告知房屋問題,他們不僅不會厭煩,還會很開心。

再拿中介舉個例子,這是一個典型的與人打交道、看人下菜、極度涉及人的體驗的行業,但消費者永遠有省下房地產傭金的充分動機,所以從互聯網到AI到區塊鏈都想去中介。因此,明源君認為情感因素並沒那麼重要,如果真的不用付傭金,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並習慣麵對機器。

03

人工智能將導致

房子變得沒那麼重要

社會財富重新洗牌

地產人之所以會失業,不僅因為很多工作會被取代,而且更重要恐怕是,人工智能將使得房子變得沒那麼重要。

一、人工智能會使房子變得沒那麼重要

如果要你在搬出豪宅和不得使用手機兩個選項裏隻選擇一個,明源君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搬出豪宅。為啥?因為手機已經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目前的智能手機已然如此,未來的人工智能更會是如此。

不管你有多大的房子,睡覺也隻需要3尺寬的地方。事實上,一個60平方的小戶型,就足以滿足一家人的全部基本需求。未來,60平米的房子,除了洗手間,白天可以全部變成客廳,晚上可以全部變成臥室,一按按鈕,空間自動發生變化。

而對於心理需求,60平的房子,加上萬向跑步機和相關技術,看上去可以像是幾百平幾千平,甚至可以在裏麵進行長跑比賽。

或許,有人認為這純屬於欺騙自己,算不上真正獲得了幸福,那麼,請問你玩王者榮耀是不是感覺很嗨?現實世界正向虛擬世界進化,當虛擬世界變得跟現實世界沒有界線之後,虛擬將取代現實,而虛擬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

潘石屹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房價會降,是因為房地產之所以發達,是因為人有擁有的欲望,要有一個房產證。擁有的欲望促成了房價不斷上漲。而在人工智能、互聯網時代,使用比擁有更重要,分享比使用更重要。

目前,即便要忍受高房價,人們依然要竭盡全力留在一二線城市,為何?因為一線城市有各種資源。獲得工作機、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都需要麵對麵。未來,技術將打破空間的限製。當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無論你身何處,都可以跟其他人一起出現在一個虛擬空間,無距離溝通,和身在現場沒有區別。窗外的風景也是可以即時變換的,你想窗外是西湖那就是西湖。你想窗外是雪山那就是雪山。到這個時候,房子在哪個城市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二、智能革命會引發社會財富的再洗牌

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未來財富會更加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一方麵是大量的白領以及藍領會失業,即使不失業或成功再就業,機器做得比人更好,也會抑製工資上漲,讓勞動力不再值錢,因為一旦人的成本超過機器,機器就會迅速取代勞動者——同樣成本下,機器人可以24小時工作,不容易出錯,還不會罷工。

這會導致收入分配上的兩級分化,即生產和利用人工智能的企業會有越來越高的利潤,而普通勞動者麵臨失業壓力以及工資降低的風險。

另一方麵,每一次技術變革,本身也會導致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有技術的人與沒技術的人,他們之間的貧富差距會越拉越大。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做過一個統計發現,1978年到2011年,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隻增長了6%,CEO的平均收入增長了727%。這就是說,計算機革命出現後,窮人的收入根本不增長,而富人正變得越來越有錢。

這兩種分化,最終都會導致樓市喪失掉大量有購買力的客戶,供需關係一旦改變,對房價而言,會是一個巨大的衝擊。美聯儲主席耶倫就發出警告,科技和全球化正在“消滅”美國中產階級。她表示如果美國還想保住中產階級的工作和薪資,就必須注意到人工智能對工作機會的影響。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在此表示感謝。

最後更新:2017-10-08 09:05:35

  上一篇:go 大佬觀點整合: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麼
  下一篇:go 中秋特別篇:人工智能與月亮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