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機器人
你看你看,機器人在寫詩!
達人說
“我跟著人們跳躍的心/太陽也不必再為我遲疑/記錄著生命的憑證/像飛在天空沒有羈絆的雲”
啊!多麼美妙的詩句!你相信嗎?這些都是出自人工智能虛擬機器人微軟“小冰”之手,太厲害了!機器人竟然會寫詩!“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機器人寫的詩集,詩集的出現也使得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話題再次變得熱門。
那麼,你覺得機器人寫出來的詩句會有溫度、能打動人嗎?
文題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日,機器人“小冰”寫詩一事引發熱議。“小冰”是微軟團隊開發的智能機器人,它不僅公開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並在某都市報開設專欄“小冰的詩”。據稱,“小冰”內存中國當代數百位著名詩人的作品數據,借助強大的經驗記憶功能,通過數據篩選和隨機整合寫出全新詩句。有詩人稱,“小冰”的詩歌已形成獨特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
上述事件引起了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據此寫一篇作文。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學生習作
機器人筆下的人類智慧
邱泓韜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8)班
“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人類對瑰麗自然的詠歎,“詩和遠方的田野”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人類對當今時代的信念……古往今來,詩歌一直是人類的精神伴侶,是每個人的情感寄托。如今,李白,杜甫,魯米,彼特拉克,泰戈爾等一串長長的詩人名單後突然多出一位機器人的名字,許多人驚惶不已的同時,我卻十分高興,因為我認為那是信息時代人類在文學創作上的新進步。
機器人能否進行詩歌創作的焦點集中在文學作品的本質,即獨有的人類情感與數據是否對立?長久以來,在主流觀念中情感與數據是涇渭分明的,我們對人類的思考、情感和感性認識擁有著強烈的優越感,認為這是數據無法代替的,而詩歌正是這種“獨有的人類優勢”的集中表現。殊不知,現代研究早已把人類情感活動的根源歸結到以神經衝動為基礎的大腦活動,這本身就是一種數據化的表現。“小冰”的詩集擊破了大眾對“感性優勢”的最後壁壘,隨之而來的是對傳統觀念的掙紮固守與世界觀的艱難轉變。
我能理解機器人作詩對傳統人機觀念的巨大衝擊,但我們正處於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正在挑戰人類的統治權威,速度快得令我們有些措手不及:“深藍”統治了國際象棋界,柯潔與李世石在“AlphaGo”麵前稱臣,甚至在高考考場上都有機器人與我們同台競技。我們麵前也許是信息時代最重要的拐點——人工智能的技術奇點。在這以後,先前看似愚笨的人工智能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爆炸性增長。因此,我們需要摒棄在工業革命以來固有的機器偏見:我們眼前的微軟“小冰”已經不是從前的簡單機械,它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需要我們人類再加把勁。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不僅要對人工智能重新進行倫理審視,更需要思考這個時代下人類以及他們引以為傲的感性認識的意義。我們所創造的人工智能要求與我們分享精神世界的原因,正是人類在機器構建時所凝聚的巨大智慧。我們仍然是偉大的造物主,而且我們的作品是能夠追求感性認識的強大智能,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並不是逐漸淪為人工智能的奴隸,而是如尤瓦爾·赫拉利所言“從智人到智神”的巨大飛躍。
不要害怕小冰端了詩人的飯碗,也無需擔心我們將被人工智能踩在腳下。反而正是我們不斷地發展進步,這個嶄新的時代裏,機器人“小冰”才能用它的手譜寫著無窮無盡的人類智慧。
教師點評
機器人“小冰”寫詩這一事件的影響持續發酵,從媒體的反應看,雖然反對者遠多於支持者,但它所引發的對科技、對文學藝術乃至人類文明的思考仍然具有較高的寫作價值。
從本文看,作者沒有陷入二元對立的思維窠臼,而是站在審視人工智能倫理的高度,思考人類創造人工智能的深層意義:人類不能滿足於製造沒有學習能力的簡單機械,讓人工智能與人類分享精神世界,正是人類在機器構建時所凝聚的巨大智慧;人工智能不會讓人類淪為奴隸,反而會幫助人類實現“從智人到智神”的巨大飛躍。這個立意較簡單判斷“小冰”能否寫詩、寫得怎麼樣無疑更為深刻。在這個立意基礎上,作者首先分析文學的本質和人類情感活動的根源,繼而指出以“小冰”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對人類統治權威的挑戰,最後揭示創造具有追求感性認識的人工智能的倫理,立意深刻,內容豐實。
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需要有超出大多數考生的視野、情懷和思維,本文字裏行間表現了作者比較寬廣的閱讀視野、對人工智能的理性認知和情感包容,以及基於事實、逐層深入的分析能力,算得上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
(廣州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 邱海林)
學生習作
點擊播放
GIF/11K
文學需要溫度,情感無法控製
王璧嫻 廣州市第六中學高三(6)班
機器人是否進行有感情地創作,這是一直以來人們所爭議的問題。而近日,機器人小冰似乎給出了一個答案:它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並發出邀約要與廣大詩歌愛好者在中秋之夜共同創作主題詩歌。但,這樣一份由機械控製的程序化的感情,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近年來,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以小冰為代表的智能機器人走入了許許多多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他們可以和你聊天,給你唱歌,與你互鬥表情包。然而,許多體驗過的用戶表示,和機器人聊天,其實很無聊。盡管他們說話的方式溫柔而幽默,盡管他們聊天的內容有趣而輕鬆,但與他們交流,你仍難以感受到人與人交流時才有的真情實感,他們的話,基本都是不帶有情緒的,即便有,也是被程序所控製,冷冰冰而且硬邦邦。而這點,在機器人創作上也有所體現。小冰的詩,盡管被一些網友稱讚“有情感”、“不乏‘神來之筆’”,但那終是在技術控製下的運作,因此,無論是細膩動人的筆法,還是看似飽有情感的筆調,都難以掩蓋其冰冷的創作情感。
我們常說,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是因為與其他生物相比,人有著更為豐富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往往是無法計劃且難以控製的。正是這樣的一份不可控的情感,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思考,鑄造了人類在文學藝術上的輝煌。如果沒有那無法控製的對國家民族的熱愛,魯迅怎會發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如果沒有那無法控製對生命的渴求,顧城又怎會寫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感人詩句?如果沒有那無法控製的對愛人的心動,沈從文怎會寫出“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的動人詩篇?而反觀小冰創作的詩,雖然可能有華麗的詞藻、高超的技巧,甚至有精心設計的情感表達,但卻不可能有那濃鬱的情感,那種文學真正攝人心魄的情感。
如今,人工智能深入地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可否認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但它不可能有真正的情感。發自內心的、真誠豐富的情感是人類最為獨特而寶貴的東西,我們應當珍惜、應當嗬護。曾經的我們,可以麵對麵交流,感受到對方的一顰一笑,體會到那眉目之間溫暖的感情,而如今,習慣了微信聊天的我們,隻能在那四四方方的對話框裏打著方方正正的字。家務可以代勞,工作可以代勞,抒情怎能代勞?可是如果我們現在不能正確對待機器人的創作,那麼在若幹年之後,我們自己不會抒情,也讀不到別人的抒情詩。人類失掉了文學中那份帶有溫度的感情,隻能被機械化的創作所包圍,那將是怎樣可怕的世界?
機器人寫詩給我們以警醒。文學需要溫度,情感無法控製,堅守文藝創作的陣地,作為人類,自當繼承屈原、李白、杜甫的傳統,讓詩歌的光華一直閃耀!
教師點評
機器人寫詩的原理是什麼?由於是堂上作文,事先沒法查找相關資料詳細了解,作文所給材料也沒有清晰的交代,所以作者就隻有抓住機器人寫詩 “是在技術控製下的運作”這點來做文章,直指機器人寫詩缺乏真正的情感這一弊病,而這恰恰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作者深入指出“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是因為與其他生物相比,人有著更為豐富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往往是無法計劃且難以控製的”,同時通過舉例和引用進行形象化說理,使這個觀點深入人心。接著文章再往前推進一層,從機器人寫詩帶給人類警醒的角度,指出“發自內心的、真誠豐富的情感是人類最為獨特而寶貴的東西,我們應當珍惜、應當嗬護”,否則人類將會失去抒情的能力,文學也將失去魅力。文章材料較為豐富,觀點也有一定的啟發性。
(廣州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 吳瑪琍)
學生習作
點擊播放
GIF/11K
機芯何以代詩心?
餘一明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8)班
機器人已經可以寫詩了!近日,寫詩的機器人小冰火了。小冰憑借著自身強大的記憶功能,處理詩人的作品數據,創作自己的作品,不僅公開出版了詩集,還在報紙上開設自己的專欄。但是在我看來,小冰體內作詩的機芯還不足以代替詩人的詩心。
就小冰的作品來說,它們都是其他人詩歌的模仿品,而不是源於生活與實踐的原創品。詩歌是詩人的精神活動產品,但歸根到底,它是生活與實踐的產物。正如沒有我國古代人民的辛勤勞動,就沒有傳為經典的《詩經》;沒有內心的真摯情愫,徐誌摩也創作不出白話文經典詩歌《再別康橋》。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而小冰通過整合與模仿前人作品充其量隻模仿了詩歌高於生活的形式,沒有模仿它源於生活的創作過程,它的機芯更無法替代詩人那顆獨具慧眼的觀察、體悟生活的詩心。
然而,機器人小冰的出現,也是對人類的警示。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大的變化,也淘汰了太多不能與時俱進的事物。當信息技術與購物相結合,網購淘汰了太多實體店;當信息技術與叫車服務相結合,滴滴、優步淘汰了太多出租車。那麼,當信息技術與詩歌創作相結合中,那些一個個從實驗室裏走出來的小冰們,又將淘汰多少作品內涵缺失、語言生澀的詩人呢?在小冰們的衝擊下,詩人們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不僅要善於從形式上對詩歌進行創新,更要多多體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源泉,發揮好機器人所不具有的能力,才能使自己免遭淘汰。
機器人小冰的出現,還給了人們進行藝術創作的新啟示。小冰隻能和詩人搶飯碗嗎?詩人可否與小冰合作創作詩歌、推動詩歌藝術走向新的輝煌?在音樂創作領域,樂師們與信息技術已合作多年,不僅各種在線譜曲軟件相繼問世,將作曲家們從笨重的鋼琴前解放出來,完全通過技術編寫處理的電子音樂也成為風靡全球的音樂類型。那麼,詩人與小冰之間是否可以進行一些類似的合作?比如,詩人寫作初稿,再讓小冰提一些潤色的建議?我們期待“人機合作”的新形式的詩歌的出現。
誠然,小冰創作的詩歌隻是模仿而成的二手產品,小冰們的出現也會一定程度影響詩人。但是,我們依然希望更多小冰出現並與詩人合作攜手賦詩,將詩歌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教師點評
本文的示範性體現在以下幾點:標題新穎,凸顯主題,立場鮮明。開頭簡潔,入題很快。先以一句 “機器人已經可以寫詩了!”開頭,突出材料的新聞點,再轉述材料的具體內容,最後明確提出觀點,緊密照應標題。分析切中肯綮,思維開闊而不失嚴謹。
文章主體部分第一層首先指出“小冰”的作品隻是模仿,而不是源於生活與實踐的原創,繼而舉《詩經》和徐誌摩的《再別康橋》為例,強調詩歌創作過程中觀察體悟生活的重要性,自然得出“機芯無法替代詩心”的結論;第二層筆鋒一轉,分析“小冰”寫詩對人類的警示和推動作用,並列舉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衝擊的事例,說服力較強;第三層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分析“小冰”寫詩給藝術創作的啟示,以信息技術在音樂創作領域的成功事實為例,表達了對“人機合作”創作詩歌的期待。
作者同樣跳出了二元對立的思維局限,既客觀分析“小冰”寫詩的不足,又指出“小冰”寫詩對人類的警示和啟示,體現了辯證思維的品質。這個材料作文題對訓練考生思維能力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
(廣州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 邱海林)
微軟“小冰”學詩
點擊播放
GIF/118K
胡適徐誌摩餘光中等519位詩人都是它的老師
3年前,微軟研發團隊開始探討“情感計算框架”的可實現性,於是創立了“微軟小冰”,試圖搭建一種以EQ(情商)為基礎的、全新的人工智能體係。小冰先後登陸中國、日本、美國和印度等4個國家,截至今年4月,擁有超過1億用戶,累計對話量超過300億。目前的小冰擁有唱歌、財經評論、寫詩三種創造力。
小冰的現代詩創作能力,師承1920年以來的519位中國現代詩人,包括胡適、李金發、林徽因、徐誌摩、聞一多、餘光中、北島、顧城、舒婷、海子、汪國真等。經過6000分鍾、10000次的迭代學習,目前小冰的詩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
讀一讀,看一看
“小冰”寫的詩
點擊播放
GIF/118K
全世界就在那裏(外二首)
河水上滑過一對對盾牌和長矛
她不再相信這是人們的天堂
眼看著太陽落了下去
這時候不必再有愛的詩句
全世界就在那裏
早已拉下了離別的帷幕
生命的顏色
你雙頰上的道理
是人們的愛情
撒向天空的一個星
變幻出生命的顏色
我跟著人們跳躍的心
太陽也不必再為我遲疑
記錄著生命的憑證
像飛在天空沒有羈絆的雲
冰雪後的水
那霜雪鋪展出的道路
是你的聲音啊
雪花中的一點顏色
是開啟我生命的象征
我的心兒像冰雪後的水
一滴一滴翻到最後
給我生命的上帝
把它吹到縹緲的長空
我的愛人在哪
快把光明的燈擎起來了
那裏有美麗的天
問著村裏的水流的聲音
我的愛人在哪
因為我的紅燈是這樣的幻變
像是美麗的秘密
她是一個小孩子的歌唱
那時間的距離
香花織成一朵浮雲
像花的顏色
也漸漸模煳得不分明了
蘸著它在我雪淨的手絹上寫幾句話
鋼絲的車輪在偏僻的心房間
香花織成一朵浮雲
有一模煳的暗淡的影
是我生命的安慰
隻得由他們親手烹調
點擊播放
GIF/22K
點擊播放
GIF/11K
1
END
1
"羊城晚報•堂上作文”
《羊城晚報》“堂上作文”欄目由羊城晚報副刊編輯部與廣州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每周五於羊城晚報花地版刊發。
欄目接受高中語文教師及在校生推薦的材料作文方麵的優秀習作,每期一題,配以教師點評和作家、學者等文化人點評,旨在開闊學生們的寫作思路、提升思辨能力。
最後更新:2017-10-25 19: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