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4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迅速搶占人類飯碗,“鐵飯碗”掌握在自己手裏

近日一則新聞報道稱耐克成為了一家名為Grabit公司的客戶,Grabit機器鞋麵組裝機的速度將是人工的20倍,8小時可以製造600雙鞋。在我國,“中國智造2025”提出後中國大力培養機器人,近期德國舉行的2017IFA上多種服務型機器人9成來自中國。這種被機器人環繞的情況下,你會感覺到危機麼?外媒報道近一半美國人擔心工作被機器人代替,我們不禁疑惑,是否有一天,世界上的工種都會被機器人代替。

目前機器人隻能替代基礎勞動力

隨著用工成本上升,人口紅利下跌,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基礎工作已經很普遍。從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達到36369,到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機器逐漸代替基礎人力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日本在人口老齡化情況下,同樣非常重視發展機器人事業打算替代人工。有意思的是,他們不僅僅想利用機器人代替基礎勞動力,他們試圖將機器人安裝誦經軟件來主持葬禮,當然結果是無人訂購。細思便可明白,人們不相信一個機器的讀取播放可以與僧人誦念相比,不相信沒有“靈魂”的機器。這一點就反駁了機器人可以代替所有工種的論題,機器人目前能夠代替主要還是基礎工作。

以可以生產鞋子的Grabit機器人為例,它們可以吸住幾乎任何靠近它們的平麵物體,比機械手臂要更為靈活,本質上卻仍然是反複的在流水線上做同樣的事情。機器不會疲憊,隻要還有電就可以繼續執行命令,這是機器人比人工的優勢,也就是這一點把機器人框在了重複性高、較基礎的工作範疇。

Deep learning會為機器人創造更多工作麼?

Deep learning為機器人帶來了更多可能,它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甚至模擬人類的思維神經,未來機器人可以通過deep learning進行更多樣的工作麼?科技菌認為,機器人其實很難突破現有工作類型,AlphaGo打敗了眾多圍棋選手,依靠的是前期學習的大量棋譜和在與人對戰時學習的招數,它的聰明源於數據庫的龐大與數據讀取速度快,與人類的“聰明”是完全不同的。

人類思維帶有更多嚐試性,“這樣不成功,能否換種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解決,能否選擇更簡潔的方式?”“這個問題尚且沒有答案,能否想出解決辦法?”

所以,依照現今機器人的工作方式,即使突破做基礎勞動力的限製,機器依然被框在人力之下。即使如此,也不是說所有人都不可能被代替。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寓言,一群火雞在農場裏生活,它們每天有新鮮的草吃,吃飽就曬曬太陽,散散步,簡直不能更幸福。但突然有一天,感恩節到了……嚐試性是人類思維的特性,但它不屬於懶惰的人。人類的learning高於機器人的deep learning是肯定的,但不能否認,很多人放棄了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條跟機器賽跑的路上,孰勝孰負真的不一定。

哪些“鐵飯碗”不可被替代?

Deep learning為機器人帶來了更多可能,它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甚至模擬人類的思維神經,未來機器人可以通過deep learning進行更多樣的工作麼?科技菌認為,機器人其實很難突破現有工作類型,AlphaGo打敗了眾多圍棋選手,依靠的是前期學習的大量棋譜和在與人對戰時學習的招數,它的聰明源於數據庫的龐大與數據讀取速度快,與人類的“聰明”是完全不同的。

人類思維帶有更多嚐試性,“這樣不成功,能否換種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解決,能否選擇更簡潔的方式?”“這個問題尚且沒有答案,能否想出解決辦法?”

所以,依照現今機器人的工作方式,即使突破做基礎勞動力的限製,機器依然被框在人力之下。即使如此,也不是說所有人都不可能被代替。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寓言,一群火雞在農場裏生活,它們每天有新鮮的草吃,吃飽就曬曬太陽,散散步,簡直不能更幸福。但突然有一天,感恩節到了……嚐試性是人類思維的特性,但它不屬於懶惰的人。人類的learning高於機器人的deep learning是肯定的,但不能否認,很多人放棄了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條跟機器賽跑的路上,孰勝孰負真的不一定。

雖然機器人的能力越來多大,但生活中確實還有著“鐵飯碗”。比如上文提到的“誦經”。再者如果要是讓一個機器人為人理發,也是很難被同意的。都說剪頭三天傻,機器人剪頭發可能要傻一個月吧……所以首先非常具有主觀性的職業就難以被機器人代替。

另外,難以被機器人代替還有醫療、護理行業。這些行業除了是工作外,也需要擔負起對病人的責任,機器人再忠實也無法替代。除此,教育、培訓終究講究因材施教。機器人也許可以代替其中某一環節,如訂正、批改,但主觀的教學仍然是人類做主導。

最後就是藝術類,可以寫文章、寫詩的機器人已經麵世,但磕磕絆絆並不能太好的表達。即使可以做到流暢造句,“它”所表達的是一個文字的集成,而非感受,那麼還能說這是一篇文章麼?今年初科技菌還去看過繪畫類機器人,它們大多是先做采樣,進行類似PS調整色階的操作,將重色部分進行噴繪,這與人工繪畫相去甚遠。

到這裏已經可以看出,機器人完全代替人類社會是不可能的,如果擔心被替代,那麼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歸根結底,機器人是輔助人類的。所有工種慢慢都會有機器人介入,但隻是介入其中某個環節,在提升效率的情況下,裁員也是肯定的。

那麼真的如美媒報道近一半人將麵臨被搶了飯碗麼?科技菌還是抱著比較樂觀的看法。機器人介入產業鏈,於企業來講意味著轉變產業結構、人員分配。當生產力提升,運營空間會產生直接變化。由此,擴大規模降調整結構之後,麵臨被替代的工人,何嚐不是有了跳出基礎工作的機會?

最後更新:2017-10-08 02:09:00

  上一篇:go 德意誌銀行:機器人將大幅取代人工 請不要阻止這項進步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三步走”戰略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