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93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柔軟改變著整個世界

9月4日上午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和美國The LAB矽穀加速器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著“卡耐基梅隆-成都研究院項目”正式落戶成都高新區,三方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在智慧基礎設施技術和係統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麵展開廣泛合作。

這篇新聞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今天就讓我們跟著院士了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那麼什麼是人工智能?

今日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會長

李德毅院士

一、人工智能60年

1956年6月,在十幾位青年學者參與的達特茅斯暑期研討會上誕生了“人工智能”,這張圖就是當年所留下來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大腕。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穿越六十年,科學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拓展史,就是人類勞動工具的發展史。人類走過了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已經進入到用“智能”作為當今社會時代印記的新階段——智能社會,已經進入到在動力工具基礎上發展智力工具的新階段。今天,勞動工具轉向了基於數據、信息、知識、價值和智能的智力工具,人口紅利、勞動力紅利不那麼靈了,智能的紅利來了。

二、人工智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柔軟改變著整個世界

創新驅動,智能擔當。當今,不僅是材料、能源、傳統製造和動力工具,更重要的是智能及智能工具,體現人的認知力、創造力,成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新的切入點,成為先進社會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從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拓展到認識人類自身、認識人腦認知的新階段,從發明動力工具拓展到發明智能工具的新階段。智能,是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源頭供給能力的時代需求,有著廣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2016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的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約翰·霍普克羅夫特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擁有全球1/6的人口,卻沒有能擁有全球1/6的智能資源。”

如今,智能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智能科學與技術,對於經濟繁榮、國家安全、人口健康、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智能是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源頭供給能力的時代需求。無論是人類智能還是人工智能,無論是個體智能還是群體智能,無論是集中智能還是網絡智能,都是在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源頭的供給能力,是創新的原始驅動力量,是生產力中的核心生產力。

機器人將成為人類認知自然與社會、擴展智力,走向智慧生活的重要半路,引發人人聯網、物物聯網的嶄新形態,也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活動、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

當智能工具崛起的同時,我們身邊的很多行業將受到人工智能的巨大衝擊。李德毅院士認為,製造業、教育、醫療和金融等四個行業將會受到當前最大衝擊。

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國家科技創新和中高端製造業的重要標誌。機器人革命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隻有原創性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才能使我們成為機器人的產品和機器人市場規則的重要製定者和主導者。

人工智能自身的迅速發展和跨界滲透是我國抓住曆史機遇的又一次崛起!

2015到2030年,爭取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要達到300台左右(2015年,全球平均69台,韓國531台,我國49台);農村城鎮化導致中國農民急劇減少,無人拖拉機、農用無人機、背包機器人和收割機器人將成為新一代“農民”,黃牛退休、鐵牛耕地、農民進城、專家種地;全國大中醫院的微創手術機器人近一半國產化;

在全社會普及使用形形色色的服務機器人,翻譯、新聞報道、助理、客服、交易、會計、司機、家政、谘詢等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我國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平均每人擁有一台形態各異的服務機器人。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學會運用工具、製造工具和發明機器的曆史,機器使得人類更強大。今天,人類正在發明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智能手機可以成為你的忠實助理,輪式機器人也會比一般人開車開得更好,曾經的很多工作崗位將會被智能機器人替代,但同時又自然會湧現出更多新的工作,人類將更加尊嚴、優雅、智慧地生活。

人類始終善於更好地調教和幫助機器人,善於利用機器人的優勢並彌補機器人的不足,或者用新的機器人淘汰舊的機器人;反過來,人類還能夠利用機器人提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能。

各式各樣人機協同的機器人,為我們迎來了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新時代,伴隨著優雅的舞曲,毋庸置疑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火眼財經轉載自: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

火眼財經:中國領先的財經科技服務提供商,在這裏讓賺錢變得更簡單

最後更新:2017-10-08 02:19:32

  上一篇:go A股剛剛重大消息!鋰電池,人工智能下周操作指導,雄安概念股將何去何從?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醫生”沃森在滬上崗 10秒給出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