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隱私問題怎麼破?10月16日Mate 10告訴你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全球各個角落的延伸,保護個人的隱私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政府,組織的普遍共識,早在2012年,歐盟法律明確規定,如果用Cookie來追蹤用戶的使用習慣,網站必須取得使用者的明確同意,隱私問題已經是各國政府,組織頭上的一把鋒利的矛。在國內,雖然有著對用戶隱私權的保護明確的法律條文,但是似乎是收效甚微,各大互聯網公司還是有意無意的將用戶的個人隱私泄露了出去,導致了不可預估的後果,可見,保護用戶的隱私權的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遠。就在9月29日,華為放出了首支新品預告片,直指10月16日將在慕尼黑發布的華為Mate 10,新旗艦除了帶來更智能的用戶體驗,還將帶來更安全的隱私保護。
特別是對於如今人手一部的智能機,智能機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已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了,上網、社交、拍照、考勤、收發郵件、玩遊戲各種功能應有盡有。形形色色的APP層出不窮,很多APP獲取了和自身功能關係不大的權限,有獲取位置的、讀取短信信息的、讀取通訊錄名單的、瀏覽手機存儲的。伴隨的個人隱私安全隱患問題卻一直被用戶和廠商所忽視。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以裸奔的狀態在數據市場遊走,而用戶們還渾然不知。如何加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人們所聚焦的首要問題,針對這一現象,華為采用端+雲的加密保護技術,對於私人數據,掌握權永遠是用戶第一的原則。
對於很多非技術宅,“端”和“雲”是兩個熟悉又陌生的詞,其實端側就是大量實時、場景化、個性化的數據,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你的手機上的個人用戶數據,而雲則是我們廣義上理解的互聯網,就在前不久華為麒麟970的發布會上,餘承東在大會官方論壇的主題演講中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雲協同。
而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卻忽略了雲端的風險,不斷的誇大雲端的作用,不管是Google,還是百度,或者其他互聯網公司,都宣稱在雲端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大腦,其對各種終端匯聚上傳來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然後智能地對各種終端的各種應用發號施令。雲側智能所描繪的圖景很美好,但是這種模式卻有一個重大的隱憂:那就是用戶的數據隱私如何保護?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我們將從移動互聯網進入智慧互聯網時代,大量的人工智能處理和技術應用將裝備在設備裏。“未來,我們認為是從APP時代到智能助理+API時代,未來人工智能的處理像一個助理一樣在後端實現服務,大量的應用通過API的方式接入。今天我們所做的是把API開放出來,讓服務開發商、應用開發商來開發這樣的一些智能服務。
以Huawei Pay為例,在打造快捷便利支付體驗的同時,Huawei Pay通過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以金融級安全認證確保支付安全,彰顯了“端-雲-芯“協同能力所具備的全方位安全保護能力。麒麟970裏麵集成了TEE和inSE兩大安全引擎,獲得央行/銀聯雙認證的inSE引擎具備IC卡級的安全等級,TEE戲弄教案更是從金融支付、身份識別、內容保護、通信等方麵等多方麵對手機的數據安全進行保護。加之華為自身在通訊上的積累,麒麟970更是可以在底層杜絕偽基站的侵擾。
從最近幾年人工智能發展的情況來看,雲側智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端側智能的發展也已經開始萌芽。未來,人工智能在手機等終端上的應用與雲側智能實現互補,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方向。而麒麟970也是全球首款移動AI芯片,也就是NPU神經網絡單元,有了NPU的加持,就為端側處理海量的用戶數據帶來了可能,當然,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可以隔離雲側帶來的風險,還把更多的主動權交還給了用戶,用戶甚至可以在本地專門設置處理數據需要額外授權。
華為以“端-雲-芯”協同能力和聯合創新能力,致力於實現下一代終端用戶體驗的再突破,搭載最新麒麟970處理器的華為Mate 10將會在10月16日發布,屆時用戶再也不用擔心隱私外泄了,可以預見的是華為Mate 10正式上市後,又會引發新一輪的搶購熱潮。那麼,當安全不能一勞永逸,越來越多的安全隱患從“手機”這個最薄弱環節發起進攻的時候,你的手機準備好迎接它的到來了嗎?
最後更新:2017-10-08 08:57:39
上一篇:
拿了諾貝爾獎的引力波,人工智能分分鍾找出它的“事業線”
下一篇:
DOTA2更新慶中秋:機器人腳本 買號的 送人頭的將被嚴肅處理
首個“機器人公民”誕生,20年後,你有可能被TA代替!
人工智能、雲計算推動性能換代 以太網交換機進入100G-400G時代
2017雙創周深圳活動15日開幕,設317個展位,無人機、機器人等頂尖科技全都有
ETH Zurich 機器人新技能,或用於搜索救援任務
英國大學發明出“種田”機器人,農民伯伯恐將失業
講觀點:人工智能影響深 教育破局大轉身
網易雲發布2017年互聯網創業報告:人工智能創業升溫!
人工智能最後小盤股,跌了近50%現還在低位,有望成為牛股!
避免淪為“人工智障”,機器人還需找對語音交互的“打開方式”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福州舉辦:冀兩岸加強合作研究“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