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機器人
“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專刊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點擊播放
GIF/64K
以學術為底色 以思想為旗幟
新刊上架
"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專刊
2017.10
封麵
本期人物
封底
目錄
圓桌會議
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趨勢·風險·挑戰
陳 鍾
從人工智能本質看未來的發展
段偉文
控製的危機與人工智能的未來情境
吳冠軍
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三個反思
熊紅凱
人工智能技術下對真理和生命的可解釋性
楊 力
人工智能對認知、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改變
江曉原
人工智能:威脅人類文明的科技之火
王家範
科技創造必須以人為本
本刊特稿
專題一 人工智能與未來大趨勢
王飛躍
新IT與新軸心時代:未來的起源和目標
何懷宏
何以為人 人將何為
——人工智能的未來挑戰
成素梅
智能化社會的十大哲學挑戰
高奇琦
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特殊使命
學術爭鳴
專題二 人工智能的多維麵向
顧 駿
天問:二元智能時代的一元未來
徐英瑾
人工智能將使未來戰爭更具倫理關懷
——對馬斯克先生的回應
張旭昆
大數據時代的計劃烏托邦
——兼與馬雲先生商榷
時事觀察
專題三 人工智能與司法實踐
鄭 戈
人工智能與法律的未來
黃京平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負麵清單
白建軍
法律大數據時代裁判預測的可能與限度
潘庸魯
人工智能介入司法領域的價值與定位
專題四 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
何雲峰
挑戰與機遇:人工智能對勞動的影響
趙 牧
性愛機器人:日常生活焦慮的顯影
黃鳴奮
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外科幻電影創意與中國形象
史海鉤沉
宗教改革500年專題(二)
瞿旭彤
“返本開新”:為什麼和如何紀念宗教改革500周年
崇 明
宗教改革與現代政治的興起
青年論壇
第二屆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獲獎征文
王 衡
當我們談論民主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轉型期中國公眾民主觀念的類型學分析
杜春林
分權、治理效率與西漢政權興衰
——兼談行政發包製理論
文化視野
李小玲
反本溯源:對中國民間文學概念及理論的反思
龔海燕
作為文化記憶的中國現代出版
——以前期商務印書館為個案
END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探索與爭鳴》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版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媒體轉載請聯係授權
最後更新:2017-10-12 1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