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2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十九大報告對城鄉規劃、智慧社會、人工智能大數據建設的要求都在這裏!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習近平指出,這次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分13個部分: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使命;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四、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五、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六、健全人民當家作主製度體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七、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九、加快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十、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麵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十一、堅持“一國兩製”,推進祖國統一;十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三、堅定不移全麵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報告對城鄉規劃、智慧社會、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麵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為大家整理如下: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

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

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加強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加快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係。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加快水汙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加強農業麵源汙染防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

加大生態係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係,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劃定工作。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複,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護製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製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製。

本文根據十九大報告整理

最後更新:2017-10-18 17:24:27

  上一篇:go 盲人的福音,人工智能眼球已經來臨!
  下一篇:go 最美“戲精”機器人亮相聯合國大會,辯論一流,曾放言毀滅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