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
機器人
“重金屬”機器人樂隊來了,樂手會失業嗎?
今天推薦

說起重金屬樂隊,你可能會想起U2、邦喬維和槍炮玫瑰等知名樂隊,但是當你看到一支由機器人組成的真正的“金屬樂隊”時,會不會驚呆呢?
kuka作為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機械臂的柔性與精度使其可以完成幾乎所有人類手臂可完成的工作,除了搬運、分揀、碼垛、打磨、拋光、切割、焊接、噴塗以外還能做飯、拉麵、煮咖啡、畫畫、下棋幾乎無所不能,現在竟然玩起音樂組團出道了!酷炫的效果給人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衝擊,瞬間圈粉無數。
在新西蘭音樂藝術家Nigel Stanford的新作品 AUTOMATICA的MV中,KUKA機器人公司的機械臂們擔任了樂隊的主角。
KUKA機器人公司在德國業界以精準度、速度出名,這些機械臂的移動精度達到0.03mm,並且使用了一種名為Robot Animator的機器人動畫編程軟件。
貝斯、轉盤、合成器…它們都能演奏的非常流暢。
甚至在MV的最後,Stanford讓機械臂們砸壞樂器,引爆整個空間…
看完這個視頻,你覺得我們離機器人演奏樂器的時代還有多遠?
等那一天來了後,有多少樂手會失業?
其實對這一天的到來,大家也並不意外,從進入信息時代開始,計算機能處理的不止是高水平的計算、手動勞動,甚至還有音樂。
Pierre Barreau、Denis Shtefan、Arnaud Decker和Vincent Barreau他們創造了一個AI作曲家,並稱之為“Aiv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irtual Artist,人工智能虛擬藝術家),並教它如何創作古典音樂。

而古典音樂一直以來被視為一種高級的情感藝術,通常被視作一種獨特的人類品質。今年Aiva Technologies已經發布了第一張專輯,名為Genesis,專輯包含不少單曲。Aiva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第一個正式獲得世界地位的作曲家。
樂手大量的練習就是為了不出錯,力求完美,然而永遠是不可能完美的。AI呢?可以輕鬆就做到不出錯,但是不管如何控製強弱起伏,也是不可能像人類那樣表達情感。
所以AI真的能做好音樂嗎?
AI有他存在的意義,但是AI不可能代替人類樂手。
麵對日益強大的人工智能,有人歡喜有人愁。開心是因為能過得更便利,擔心的是人工智能的失控,就像MV中最後失控的機械手。
Aiva還具備學習功能,想想未來真的會有一些音樂人失業呢。
然而真是這樣嗎?Aiva懂音樂嗎?
音樂來自哪裏?
音樂是人類的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民謠歌手可能會因為去了一趟大涼山,認識一個彝族姑娘而寫一首歌。然而AI機器人不會因為今天插了一個來自新西蘭的插座而寫一首歌,對於AI機器人來說,每個插座都是一樣的,他們隻是負責供電。
AI可以模擬情感,可以通過大量數據來寫一首悲傷的慢歌。但是他沒有感情的來源,也不知道什麼是悲傷,就算是人類,如果沒有相同的遭遇,根本談不了什麼感同身受。
除了沒有情感不懂音樂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AI機器人不能取代樂手,那就是創造力!AI機器人也許能把音樂做到極致,知道的都是已知的,而音樂道路上未知的事物還需要人類去探索。
鼓手雙踩到達220就不錯了,而機器人雙踩超過音速隻需要設定一下,可以演奏每秒100個音符的solo,每秒100個和弦,每秒100下的鼓點,然而這有什麼意思呢?估計不是神經病都聽成神經病了,音樂是讓人快樂,不是讓人發瘋 。
點擊播放
GIF/1186K
什麼樣的音樂是好音樂需要人類來定義,所以在發展過程中AI永遠都是一個輔助位置。你覺得會有兩台AI互相演奏音樂,互相得到快感後給對方推薦插座充電嗎?
所以各位樂手可以放心的去練琴了,在未來AI會是樂手的得力助手,而不會取代樂手,音樂的未來是人類的!
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的機器人樂隊,或者人類跟機器人混搭的樂隊呢?想想還是挺有意思的。
最後更新:2017-10-20 21:56:08